阿含經故事選(共106則,紙本742頁) 莊春江 編著 (不同意被抄襲或營利性引用)

094.朱利槃特的成就
  有一次,佛陀住在憍薩羅國首都舍衛城南郊的祇樹給孤獨園。
  一天,尊者槃特責備弟弟朱利槃特說:
  「如果你連戒律都記不住,乾脆還俗回家去好了!」
  朱利槃特被責備得很傷心,站在給孤獨園的祇園精舍門外哭泣。
  佛陀知道了,就到精舍門外安慰他:
  「比丘!你為什麼站在這裡哭呢?」
  「世尊!我哥哥把我趕出來了,他說我連戒律都記不住,要我還俗去,不要再住這裡。」
  佛陀安慰他說:
  「比丘!不要怕,是我成就了無上等正覺,不是你哥哥。」
  於是,佛陀牽著朱利槃特的手,把他帶回精舍內,親自教導他。
  佛陀教導他認「除垢」二字,結果,常常記得「除」字,就忘了「垢」字,記得「垢」字,又忘了「除」字。
  朱利槃特就這樣努力了好多天,才將「除垢」這兩個字記住。記住以後,開始能思考「除」是什麼意思?「垢」又是什麼意思?然後知道:「垢」就是「灰土瓦石」之類的髒東西,「除」就是「清除乾淨」的意思。
   接著,他又想:
  「世尊為何要教我這兩個字呢?我應當好好想一想。」
  於是,他想到自己也有塵垢,如果將「除垢」用在自己身上,那麼,執著煩惱的「縛結」就是「垢」,而「智慧」就是「除」,他想:我應當以智慧來掃除執著煩惱。
  接著,尊者朱利槃特繼續思惟:五盛陰是如何聚集,又是如何敗散的,也就是思惟色、受、想、行、識,及色、受、想、行、識之「集」與「滅」。
  就這五盛陰的思惟中,尊者朱利槃特捨離了欲貪、無明與煩惱,證得了解脫,如實知「我的生死已到了盡頭,清淨的修行已經確立,該作的都已完成,自己知道不會再有下一生了」的解脫之智,尊者朱利槃特成為阿羅漢了。
  成為阿羅漢後,尊者朱利槃特來見佛陀,向佛陀報告說:
  「世尊!我現在已有瞭解『除垢』二字的智慧了。」
  「比丘!你怎樣解釋這兩個字?」
  「世尊!『除』好比智慧,『垢』好比煩惱的『結』。」
  「比丘!太好了!就像你說的,『除』好比智慧,『垢』好比煩惱的『結』。」
  於是,尊者朱利槃特說了一段偈頌,表達他的感想:
  「背誦世尊教的這兩字,就已經足夠了。
   智慧能除所有煩惱結,不必再用別的。」
  佛陀聽了,印證他說:
  「比丘!確實如你所說,以智慧,而不必再用別的。」

按語:
  一、本則故事取材自《增壹阿含第二0品第一二經》。
  二、尊者朱利槃特,又譯作周梨槃特、周利槃陀迦、注荼半託迦、周利般兔、朱利滿臺,意譯為小路邊生,乃因其母原為王舍城長者之女,與男奴私奔而流浪他鄉,後於路邊產下二子,故都以路生(槃特)為名,哥哥叫大路生(摩訶槃特)或直接稱路生(槃特),弟弟叫小路生(朱利槃特)。哥哥生性聰穎,通達書算、技藝、唱誦、婆羅門典籍,而弟弟生性愚鈍,記憶力極差,因此又被謔稱為「愚路」。(參考《中華佛教百科全書》第一五一五、二六九二頁)
  三、被大家公認生性愚鈍的尊者朱利槃特,他的證得阿羅漢果,實在具有指標意義,展現了阿羅漢聖者根性的多樣性。印順法師就說:「聲聞的證得初果與四果,是極不一致的。大智慧的如舍利弗,最愚笨的如周梨槃陀伽。年齡極老的如須跋陀羅,一百二十歲;頂年輕的,如七歲沙彌均頭。阿難從佛極久,還沒有證羅漢;而舍利弗、憍陳如們,不過幾天就成了羅漢。而且,證得須陀洹以後,有現身進修即得阿羅漢的,也有證得初果或二果、三果後,停頓不前的。但生死已有限量,究竟解脫是不成問題了。證果的情形不一,大抵基於根性利鈍,及信道──深信三寶而努力求其實現的精誠程度而定。」(《佛法概論》第二五七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