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阿含1283經[正聞本1396經/佛光本1280經](諸天相應/八眾誦/祇夜)(莊春江標點)
如是我聞:
一時,
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有
天子,容色絕妙,於
後夜時來詣佛所,
稽首佛足,其身光明,遍照祇樹給孤獨園。
時,彼天子說偈問佛:
「云何人所作,智慧以求財,等攝受於財,若勝若復劣?」
爾時,世尊說偈答言:
「始學功巧業,方便集財物,得彼財物已,當應作四分。
一分自食用,二分營生業,餘一分藏密,以擬於貧乏。
營生之業者,田種行商賈,牧牛羊興息,邸舍以求利。
造屋舍床臥,六種資生具,方便修眾具,安樂以存世。
如是善修業,黠慧以求財,財寶隨順生,如眾流歸海。
如是財
饒益,如蜂集眾味,晝夜財增長,猶如蟻積堆。
不付老子財,不寄邊境民,不信姦狡人,及諸慳悋者。
親附成事者,遠離不成事,能成事
士夫,猶如火熾然。
善友貴重人,敏密{修}[循]良者,同氣親兄弟,善能相攝受。
居親眷屬中,摽顯若牛王,各隨其所應,分財施飲食,壽盡而命終,當生天受樂。」
時,彼天子復說偈言:
「久見
婆羅門,逮得
般涅槃,一切怖已過,永超世恩愛。」
時,彼天子聞佛所說,歡喜、
隨喜,稽首佛足,即沒不現。
別譯雜阿含281經(莊春江標點)
如是我聞:
一時,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有一天,光顏晃曜,赫然甚明,遍于祇洹,來詣佛所,頂
禮佛足,退坐一面而說偈言:
「云何生為人,如見極明了,集諸財寶利,多少義云何?」
爾時,世尊以偈答曰:
「先學眾技能,次集諸財寶,集財為四分:一分供衣食,二分營作事,一分俟匱乏。
種田是初業,商估是為次,蕃息養牛群,羔牛并六畜。
復有諸子息,各為求妻婦,出女并姊妹,及六畜家法。
調和得利樂,不和得苦惱,作事令終訖,終不中休廢。
智者善思惟,深知於得失,善解作不作,財寶來趣己。
如河歸大海,勤修於事業,如蜂採眾華,日日常增長。
晝夜聚財業,如彼蜂增長,財不寄老朽,不與邊遠人。
惡人作鄙業,勢力勝己者,終不以財寶,與如是等人。
與財為親厚,債索時忿諍,怪哉財義利,失財失親友。
但如法聚財,不應作非法,丈夫如法作,端嚴極熾盛。
既能自衣食,又復惠施人,調適不失度,命終得生天。」
天復以偈讚曰:
「我昔已曾見,婆羅門涅槃,久棄捨嫌怖,以度世間愛。」
爾時,此天說此偈已,歡喜還宮。
中阿含135經/善生經(莊春江標點)
我聞如是:
一時,佛遊王舍城,在饒蝦蟆林。
……(以下編譯者刪略)
初當學技術,於後求財物,後求財物已,分別作四分。
一分作飲食,一分作田業,一分舉藏置,急時赴所須。
耕作商人給,一分出息利,第五為取婦,第六作屋宅。
家若具六事,不增快得樂,彼必饒錢財,如海中水流。
彼如是求財,猶如蜂採花,
長夜求錢財,當自受快樂。
出財莫令遠,亦勿令普漫,不可以財與,兇暴及豪強。
……(以下編譯者刪略)
長阿含16經/善生經(莊春江標點)
如是我聞:
一時,
佛在羅閱祇
耆闍崛山中,與大
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以下編譯者刪略)
先當習伎藝,然後獲財業,財業既已具,宜當自守護。
出財未至奢,當撰擇前人,欺誑觝突者,寧乞未舉與。
積財從小起,如蜂集眾花,財寶日滋息,至終無損耗。
一食知止足,二修業勿怠,三當先儲積,以擬於空乏。
四耕田商賈,{澤}[擇]地而置牧,五當起
塔廟,六立僧房舍。
在家勤六業,善修勿失時。
如是修業者,則家無損減,財寶日滋長,如海吞眾流。」
……(以下編譯者刪略)
長部31經/辛額勒經(莊春江譯)
被我這麼聽聞:
……(以下編譯者刪略)
世尊說這個,說這個後,
善逝、
大師又更進一步說這個:
「凡能幫忙的朋友,在苦與樂時的朋友,
能指出什麽是有益的朋友,有同情心的朋友。
這是四種朋友,像這樣,賢智者識知,
能恭敬地敬奉,如母親對親生子。
戒具足的賢智者,如火燃燒般輝耀,
聚集財富,如蜜蜂集蜂蜜,
他們努力蓄積財富,如白蟻堆蟻塚。
這樣聚集財富後,在家人於家中得到滿足,
財富應該以四種分配,他維繫諸友。
應該以一份財富受用,應該以二份從事工作,
第四份應該存放,當將會有意外時。」
……(以下編譯者刪略)
巴利語經文(台灣嘉義法雨道場流通的word版本)
DN.31/(8) Siṅgālasuttaṃ
242. Evaṃ me sutaṃ……(以下編譯者刪略)
Idamavoca bhagavā, idaṃ vatvāna sugato athāparaṃ etadavoca satthā–
“Upakāro ca yo mitto, sukhe dukkhe ca yo sakhā.
Atthakkhāyī ca yo mitto, yo ca mittānukampako.
“Etepi mitte cattāro, iti viññāya paṇḍito;
Sakkaccaṃ payirupāseyya, mātā puttaṃ va orasaṃ.
Paṇḍito sīlasampanno, jalaṃ aggīva bhāsati.
“Bhoge saṃharamānassa, bhamarasseva irīyato;
Bhogā sannicayaṃ yanti, vammikovupacīyati.
“Evaṃ bhoge samāhatvā, alamatto kule gihī;
Catudhā vibhaje bhoge, sa ve mittāni ganthati.
“Ekena bhoge bhuñjeyya, dvīhi kammaṃ payojaye;
Catutthañca nidhāpeyya, āpadāsu bhavissatī”ti.
……(以下編譯者刪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