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阿含1239經[正聞本1242經/佛光本1126經](剎利相應/八眾誦/祇夜)(莊春江標點)
如是我聞:
一時,
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波斯匿王獨靜思惟,作是念:
「頗有一法
修習、多修習,得
現法願滿足,後世願滿足,現法、後世願滿足不?」
作是念已,往詣佛所,
稽首佛足,退坐一面,白佛言:
「世尊!我獨靜思惟、作是念:『頗有一法修習、多修習,得現法願滿足,得後世願滿足,現法、後世願滿足不?』」
佛告波斯匿王:「如是,大王!如是,大王!有一法,修習、多修習,得現法願滿足;得後世願滿足;得現法、後世願滿足,謂:
不放逸善法。不放逸善法,修習、多修習,得現法願滿足;得後世願滿足;得現法、後世願滿足。
大王!譬如:世間所作麁業,彼一切皆依於地而得建立,不放逸善法亦復如是,修習、多修習,得現法願滿足;得後世願滿足;得現法、後法願滿足;如力,如是,種子、根、堅、陸水足行、師子、舍宅亦如是說。
是故,大王!當住不放逸,當依不放逸;住不放逸、依不放逸已、夫人當作是念:『大王住不放逸、依不放逸,我今亦當如是,住不放逸、依不放逸。』
如是,夫人;如是,大臣、太子、猛將亦如是。
國土人民應當念:『大王住不放逸、依不放逸,夫人、太子、大臣、猛將住不放逸、依不放逸,我等亦應如是住不放逸、依不放逸。』
大王!若住不放逸、依不放逸者,則能自護,夫人、婇女亦能自保,倉藏財寶增長豐實。」
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稱譽不放逸,毀呰放逸者,帝釋不放逸,能主忉利天。
稱譽不放逸,毀呰放逸者,不放逸具足,攝持於二義:
一者現法利,二後世亦然,是名無間等,甚深智慧者。」
佛說此經已,波斯匿王聞佛所說,歡喜、
隨喜,作禮而去。
別譯雜阿含66經(莊春江標點)
如是我聞:
一時,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波斯匿王於閑靜處作是思惟:
「頗有一法能得現利,及後世利?」
作是念已,往詣佛所,頂
禮佛足,退坐一面,白佛言:
「世尊!頗有一法能得現利、後世利不?」
佛告王曰:
「我有一法,修行增廣,現在、未來多所
饒益,所謂:修行
不放逸法,現得利益,來世亦利。
譬如:大地能生百穀,一切草木、一切善法亦因不放逸生,不放逸增長,不放逸廣大。
大王!猶如大地,
一切種子因地而生,因地增廣,一切眾生因不放逸亦復如是。
一切根香中,黑堅實香,最為第一,此事亦爾,一切善法,因不放逸。
堅實香中,赤栴檀,為第一,此事亦爾,一切善法,因不放逸為本,不放逸者,是實法因;不放逸者,善法生處。
一切華鬘中,乾陀婆梨琴華鬘最為第一,一切善法中,不放逸第一,餘如上說。
一切水生華中,青蓮華第一,一切善法中,不放逸第一,餘如上說。
一切畜生跡中,象跡最大,一切善法中,不放逸第一,餘如上說。
如與賊戰,能先諸鬥,名為第一,一切善法,不放逸第一,餘如上說。
一切獸中,師子第一,善法之中,不放逸第一,餘如上說。
一切樓觀,
高波那寫最為第一,善法之中,不放逸第一,餘如上說。
一切閻浮提樹,閻浮提界上樹最為第一,善法之中,不放逸為第一,餘如上說。
一切詹婆羅樹中,鳩羅苦婆羅最為第一,諸善法中,不放逸第一,餘如上說。
一切波吒羅樹中,錦文芭吒羅為第一,諸善法中,不放逸第一,餘如上說。
一切樹中,波利質多羅為第一,諸善法中,不放逸第一,餘如上說。
一切山中,
須彌山第一,諸善法中,不放逸第一,餘如上說。
一切金中,閻浮檀金第一,諸善法中,不放逸第一,餘如上說。
一切妙衣,
迦尸衣第一,諸善法中,不放逸第一,餘如上說。
一切色中,白為第一,諸善法中,不放逸第一,餘如上說。
一切鳥中,金翅為第一,諸善法中,不放逸第一,餘如上說。
一切明中,日光為第一,不放逸法,亦復如是,餘如上說。
如上說,諸修行善行,不放逸者是其根本、是其生因,是故,大王!汝今應修不放逸法,亦應依止不放逸法,王若如是,王之夫人,及以妃后亦不放逸;王子大臣,及諸官屬亦復如是。
若不放逸,即是守護中宮內外,以不放逸故,倉庫盈滿,王不放逸,則為自護,并護一切。」
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不放逸最勝,放逸多譏嫌,今世不放逸,後世得大利。
現利他世利,解知二俱利,是名為健夫,明哲之所行。」
佛說是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相應部3相應17經/不放逸經(憍薩羅相應/有偈篇/祇夜)(莊春江譯)
起源於舍衛城。
在一旁坐下。在一旁坐下的憍薩羅國波斯匿王對
世尊說這個:
「
大德!有一法,凡得到後住立二種利益:當生的利益與後世的嗎?」
「大王!有一法,凡得到後住立二種利益:當生的利益與後世的。」
「大德!那麼,哪一法,凡得到後住立二種利益:當生的利益與後世的呢?」
「大王!
不放逸是一法,凡得到後住立二種利益:當生的利益與後世的。大王!猶如凡任何叢林生物的足跡類者,那些全都在象的足跡中走到容納,象的足跡被告知為它們中第一的,即:以大的狀態。同樣的,大王!不放逸是一法,得到後住立二種利益:屬於當生的利益與後世的。」
世尊說這個……(中略):
「對壽命、無病、美貌,對天界、高貴家系的狀態,
對喜樂以欲求者:廣大的、更多更多的,
賢智者稱讚,在福德行為上的不放逸。
不放逸的賢智者,擁有二種利益:
凡在當生中的利益,以及凡後世的利益,
現觀利益的堅固者,被稱為『賢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