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阿含1214經[正聞本1314經/佛光本1198經](婆耆舍相應/八眾誦/祇夜)(莊春江標點)
如是我聞:
一時,
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
尊者阿難陀晨朝著衣持鉢,入舍衛城
乞食,以尊者婆耆舍為伴。
時,尊者婆耆舍見女人有上妙色,見已貪欲心起。
時,尊者婆耆舍作是念:
「我今得不利,得苦;非得樂,我今見年少女人有妙絕之色,貪欲心生。」
今為生
厭離故,而說偈言:
「貪欲所覆故,熾然燒我心,今尊者阿難,為我滅貪火,慈心哀愍故,方便為我說。」
尊者阿難說偈答言:
「以彼顛倒想,熾然燒其心,遠離於淨想,長養貪欲者,當修不淨觀,常
一心正受。
速滅貪欲火,莫令燒其心,諦觀察諸行,苦空非有我。
繫念正觀身,多
修習厭離,
修習於無相,滅除
憍慢使,得
慢無間等,究竟於苦邊。」
尊者阿難說是語時,尊者婆耆舍聞其所說,歡喜奉行。
別譯雜阿含230經(莊春江標點)
如是我聞:
一時,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尊者婆耆奢與阿難俱,著衣持鉢,入城乞食,見一女人,年在盛壯,容貌端正,便起欲想。
爾時,婆耆尋自覺知,極自呵責:
「我今名為不得出家之利,我之壽命極為難得,若生是心,名為不善,寧捨壽命,不作欲想,我於今者,不名出家,何以故?見於盛壯端正女人,即起愛心,若生此心,非我所宜。」即向阿難,而說偈言:
「為欲結所勝,燋然於我心,唯願為我說,除欲善方便。」
爾時,阿難即說偈言:
「起於顛倒想,能燒然其心,淨想能生欲,應修不淨觀。
獨處而坐禪,速滅於貪欲,莫數受燒然,當觀察諸行。
無常無有樂,并及無我法,安心念此身,多厭惡生死。
修習正智慧,除七慢結使,若知斷慢已,苦則有邊際。」(此下丹本第八卷六張後)。
增壹阿含35品9經[佛光本316經/5法](邪聚品)(莊春江標點)
聞如是:
一時,
佛在羅閱城迦蘭陀竹園所,與大
比丘眾五百人俱。
爾時,阿難、多耆奢時到,著衣持鉢,入城
乞食。
是時,多耆奢在一巷中見一女人極為端正,與世奇特,見已,心意錯亂,不與常同。
是時,多耆奢即以偈向阿難說:
「欲火之所燒,心意極熾然,願說滅此義,多有所
饒益。」
是時,阿難復以此偈報曰:
「知欲顛倒法,心意極熾然,當除想像念,欲意便自休。」
是時,多耆奢復以偈報曰:
「心為形之本,眼為候之原,睡臥見扶接,形如亂草萎。」
是時,
尊者阿難即前進,以右手摩多耆奢頭,爾時,即說此偈:
「念佛無貪欲,度彼欲難陀,
覩天現地獄,制意離五趣。」
是時,多耆奢聞尊者阿難語已,便作是說:「止!止!阿難!」
俱乞食訖,還至
世尊所。
是時,彼女人遙見多耆奢便笑。
時,多耆奢遙見女人笑,便生此想念:
「汝今形體骨立皮纏,亦如畫瓶,內盛不淨,誑惑世人,令發亂想。」
爾時,尊者多耆奢觀彼女人,從頭至足:
「此形體中有何可貪?三十六物皆悉不淨,今此諸物為從何生?」
是時,尊者多耆奢復作是念:
「我今觀他形,為不如自觀身中,此欲為從何生?為從地種生耶?水、火、風種生耶?設從地種生,地種堅強不可沮壞;設從水種生,水種極濡不可獲持;設從火種生,火種不可獲持;設從風種生,風種無形而不可獲持。」
是時,尊者便作是念:
「此欲者,但從思想生。」
爾時,便說此偈{上文火種類餘應少二字本同未詳}:
「欲我知汝本,但以思想生,非我思想汝,則汝而不有。」
爾時,尊者多耆奢又說此偈,如思惟不淨之想,即於彼處
有漏心得解脫。
時,阿難及多耆奢出羅閱城至世尊所,
頭面禮足,在一面坐。
是時,多耆奢白世尊言:
「我今
快得善利,以有所覺。」
世尊告曰:「汝今云何自覺?」
多耆奢白佛言:
「色者無牢,亦不堅固,不可覩見,幻偽不真;
痛者無牢,亦不堅固,亦如水上泡,幻偽不真;想者無牢,亦不堅固,幻偽不真,亦如
野馬;行亦無牢,亦不堅固,亦如芭蕉之樹,而無有實;識者無牢,亦不堅固,幻偽不真。」
重白佛言:
「此
五盛陰無牢,亦不堅固,幻偽不真。」
是時,尊者多耆奢便說此偈:
「色如聚沫,痛如浮泡,想如野馬,行如芭蕉,識為幻法,
最勝所說。
思惟此已,盡觀諸行,皆悉空寂,無有真正,皆由此身,
善逝所說。
當滅三法,見色不淨,此身如是,幻偽不真。
此名害法,五陰不牢,已解不真,今還上跡。
如是,世尊!我今所覺,正謂此耳。」
世尊告曰:
「
善哉!多耆奢!善能觀察此五盛陰本,汝今當知:夫為行人當觀察此五陰之本,皆不牢固,所以然者,我當觀察此五盛陰時,在道樹下成無上
等正覺,亦如卿今日所觀。」
爾時,
說此法時,座上六十比丘漏盡意解。
爾時,尊者多耆奢聞佛所說,歡喜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