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阿含978經[正聞本13319經/佛光本970經](外道出家相應/道品誦/如來記說)(莊春江標點)
如是我聞:
一時,
佛住那羅聚落好衣
菴羅園中。
爾時,那羅聚落有商主外道出家,百二十歲,年耆根熟,為那羅聚落諸
沙門、
婆羅門、
長者、居士尊重供養,如
阿羅漢。
彼商主外道出家先有宗親一人,命終生天,於彼天上,見商主外道出家已,作是念:
「我欲往教彼商主外道出家,詣世尊所修行梵行,恐其不隨我語,我今當往彼,以意論令問。」
即下那羅聚落,詣彼商主外道出家所,說偈而問:
「云何惡知識現
善知識相?云何善知識如己同一體?何故求於斷?云何離熾然?
若汝仙人持此意論而問於彼,有能分明解說其義而答汝者,便可從彼出家修行梵行。」
時,商主外道出家受天所{問}[教],持詣富蘭那迦葉所,以此意論偈問富蘭那迦葉,彼富蘭那迦葉尚自不解,況復能答!
彼時,商主外道出家復至末迦梨瞿舍利子所……刪闍耶毗羅坁子所……阿耆多枳舍欽婆羅所……迦羅拘陀迦栴延所……尼乾陀若提子所,皆以此意論偈而問,悉不能答。
時,商主外道出家作是念:
「我以此意論問諸出家師,悉不能答,我今復欲求出家為?我今自有財寶,不如還家,服習五欲。」
復作是念:
「我今可往詣沙門
瞿曇,然,彼耆舊諸師:沙門、婆羅門,富蘭那迦葉等悉不能答,而沙門瞿曇年少出家,詎復能了然?我聞先宿所說:莫輕
新學年少出家,或有沙門年少出家有大德力,今且當詣沙門瞿曇。」
詣已,以彼意論,心念而問,如偈所說。
爾時,世尊知彼商主
心之所念,即說偈言:
「云何惡知識現善友相者?
內心實恥厭,口說我同心,造事不樂同,故知非善友。
口說恩愛語,心不實相應,所作而不同,慧者應覺知。
是名惡知識現善知識相,與己同一體。
云何善知識與己同體者?
非彼善知識,放逸而不制,沮壞懷疑惑,伺求其端緒。
安於善知識,如子臥父懷,不為傍人{聞}[間],當知善知識。
何故求於斷?
生歡喜之處,清涼稱讚歎,
修習福利果,清涼永息滅,是故求於斷。
云何離熾然?
寂靜止息味,知彼遠離味,遠離熾然惡,飲以法喜味,寂滅離欲火,是名離熾然。」
爾時,商主外道出家作是念:
「沙門瞿曇知我心念。」而白佛言:
「我今得入沙門瞿曇正法律中修行梵行,出家、
受具足,成
比丘分不?」
佛告商主外道出家:
「汝今可得於正法律修行梵行,出家、受具足,成比丘分。」
如是出家已,思惟……乃至心
善解脫,得阿羅漢。
別譯雜阿含212經(莊春江標點)
如是我聞:
一時,
佛在那羅健陀置疊聚落菴婆羅林。
時,聚落中有一梵志,名那利婆力,在彼村住,其年衰邁,已百二十,彼聚落中所住人民,咸謂是人真阿羅漢,悉共恭敬而供養之。
然斯梵志有一親友,福盡命終得生天上。
爾時,此天作是思惟:
「我今若勸是那利婆力詣佛所者,必不信受,我今當教,脫能信我。」
作是念已,即往於彼老梵志所,威光炎熾,遍照其人所住之處。
即至彼已,語梵志言:
「云何於己實是怨家詐現親相?云何於自善親友所視之如己?云何說斷?云何無熱惱?汝今應當心中默念,不應發言,若有能解如斯義者,當往其所而求出家,淨修梵行。」
爾時,此天作是語已,即沒不現。
於是,那利婆力梵志聞斯語已,即往於彼富蘭那迦葉所,心中默念,如斯問難:
「云何於己實是怨家詐現親相?云何於自善親友所視之如己?云何說斷?云何無熱惱?」然,富蘭那迦葉尚不能知彼心所念,況能答之!
復至刪闍耶毘羅胝子所,亦作如是心中所問……乃至尼揵陀若提子所,亦復如是,作心中難,彼若提子尚不能知是念,況復能答!
時,那利婆力梵志遍至六師,悉不能知如斯之難。
「若不能答,我今何為於其法中出家修道?不如還俗受五欲樂,我今家業甚為豐饒,寧在家居,布施作福。」
復作是念:「我當往詣沙門瞿曇所。」
作是念已,即往佛所。
於其中路,復作是念:
「沙門瞿曇年少出家,而富蘭那六師之徒悉是耆舊宿德之人,尚不能知,況彼沙門瞿曇既是年少,出家未久,學日又淺,而當能解如斯之義?」
作是念時,於其中路,迴車欲還。
復更思惟:
「我昔曾從耆舊、宿德、老梵志所聞如是說:『出家之人,年雖幼稚,不應輕蔑,何以故?年雖幼稚,有大神通及大智慧。』」
作是念已,即往佛所。
至佛所已,恭敬
問訊,在一面坐,心中默念如是四難:
「云何於己實是怨家詐現親相?云何於自善親友所視之如己?云何說斷?云何無熱惱?」
爾時,世尊知彼梵志心之所念,即說偈言:
「屏處極毀罵,百千種誹謗,面前而讚歎,言是善好人。
實能辨諸事,詐偽而不實,智者應當知,此是怨詐親。
出言詐親善,所作無利益,智者應當知,此是怨詐親。
云何於親友,愛重如己身?不應於親友,伺覓其過失。
親友心願同,相念常不忘,如是之親友,不為他沮壞,應當恒敬念,愛重如己身。
何故說於斷?
斷能生喜樂,亦能得勝利,至於寂滅所,能修於勝果,丈夫向正道,以是義故斷。
云何得無熱?
得於寂靜味,獲得大智慧,爾時得無熱,遠離於諸惡,入法歡喜味,是名為無熱。」
爾時,梵志聞是偈已,即整衣服,而白佛言:
「唯願世尊聽我出家。」
于時,
如來即聽出家。
既出家已,精勤修道,得阿羅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