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阿含592經[正聞本1368經/佛光本1252經](諸天相應/八眾誦/祇夜)(莊春江標點)
如是我聞:
一時,
佛住王舍城
寒林中
丘塚間。
時,給孤獨
長者有小因緣,至王舍城,止宿長者舍,夜見長者告其妻子、僕使、作人言:
「汝等皆起,破樵燃火,炊飯作䴵,調和眾味,莊嚴堂舍。」
給孤獨長者見已,作是念:
「今此長者何所為作?為嫁女、娶婦耶?為請賓客、國王、大臣耶?」
念已,即問長者:
「汝何所作?為嫁女、娶婦?為請賓客、國王、大臣耶?」
時,彼長者答給孤獨長者言:
「我不嫁女、娶婦,亦不請呼國王、大臣,唯欲請佛及
比丘僧,設供養耳。」
時,給孤獨長者聞未曾聞佛名字已,心大歡喜,身諸毛孔皆悉怡悅,問彼長者言:
「何名為佛?」
長者答言:
「有
沙門瞿曇,是
釋種子,於釋種中剃除鬚髮,著
袈裟衣,
正信非家出家學道,得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名為佛。」
給孤獨長者言:「云何名僧?」
彼長者言:
「若
婆羅門種,剃除鬚髮,著袈裟衣,信家非家而隨佛出家,或
剎利種、
毘舍種、
首陀羅種善男子等,剃除鬚髮,著袈裟衣,正信非家,彼佛出家而隨出家,是名為僧。
今日請佛及現前僧,設諸供養。」
給孤獨長者問彼長者言:
「我今可得往見世尊不?」
彼長者答言:
「汝且住此,我請世尊來至我舍,於此得見。」
時,給孤獨長者即於其夜,至心
念佛,因得睡眠。
天猶未明,忽見明相,謂天已曉,欲出其舍,行向城門。
至城門下,夜始二更,城門未開。
王家常法,待遠使命來往,至
初夜盡,城門乃閉,中夜已盡,輒復開門,欲令行人早得往來。
爾時,給孤獨長者見城門開,而作是念:「定是夜過天曉門開。」乘明相出於城門,出城門已,明相即滅,輒還闇冥。
給孤獨長者心即恐怖,身毛為竪:
「得無為人及
非人,或姦{姣}[狡]人恐怖我耶?」即便欲還。
爾時,城門側有天神住。
時,彼天神即放身光,從其城門至寒林丘塚間,光明普照,告給孤獨長者言:
「汝且前進,可得勝利,慎勿退還!」
時,彼天神即說偈言:
「善良馬百匹,黃金滿百斤,騾車及馬車,各各有百乘。
種種諸珍奇,重寶載其上,宿命種善根,得如此福報。
若人宗重心,向佛行一步,十六分之一,過前福之上。
是故長者!汝當前進,慎勿退還!」
即復說偈:
「
雪山大
龍象,純金為莊飾,巨身長大牙,以此象施人,不及向佛福,十六分之一。
是故,長者!當速前進,得其大利,非退還也。」
復說偈言:
「金菩闍國女,其數有百人,種種眾妙寶,瓔珞具莊嚴。
以是持施與,不及行向佛,一步之功德,十六分之一。
是故,長者!當速前進,得其勝利,非退還也。」
時,給孤獨長者問天神言:
「賢者!汝是何人?」
天神答言:
「我是摩頭息揵大摩那婆,先是長者
善知識,於
尊者舍利弗、大目揵連所起信敬心,緣斯功德,今得生天,典此城門,是故告長者:『但當進前,慎莫退還,前進得利,非退還也。』」
時,給孤獨長者作是念:
「佛興於世,非為小事,得聞正法亦非小事,是故天神勸我令進,往見世尊。」
時,給孤獨長者尋其光明,逕至寒林丘塚間。
爾時,世尊出房,
露地經行。
給孤獨長者遙見佛已,即至其前,以俗人禮法,恭敬
問訊:
「云何,世尊!
安隱臥不?」
爾時,世尊說偈答言:
「婆羅門涅槃,是則常安樂,愛欲所不染,解脫永無餘。
斷一切希望,調伏心熾燃,心得寂止息,止息安隱眠。」
爾時,世尊將給孤獨長者往入房中,就座而坐,端身繫念。
爾時,世尊為其說法,
示、教、照、喜已,世尊說諸法無常,宜布施福事,持戒福事,生天福事,欲
味、欲
患、欲
出遠離之福。
給孤獨長者聞法,
見法、得法、入法、解法,度諸疑惑,不由他信,
不由他度,入正法律,心
得無畏,即從座起,正衣服,為佛作禮,右膝著地,
合掌白佛言:
「已度,世尊!已度,
善逝!我從今日,盡其壽命歸佛、歸法、
歸比丘僧,為
優婆塞,證知我!」
爾時,世尊問給孤獨長者:
「汝名何等?」
長者白佛:
「名須達多,以常給孤貧辛苦故,時人名我為給孤獨。」
世尊復問:「汝居何處?」
長者白佛言:
「世尊!在拘薩羅人間,城名舍衛。唯願世尊來舍衛國,我當盡壽供養衣被、飲食、房舍、床臥、隨病湯藥。」
佛問長者:「舍衛國有精舍不?」
長者白佛:「無也,世尊!」
佛告長者:
「汝可於彼建立精舍,令諸比丘往來宿止。」
長者白佛:
「但使世尊來舍衛國,我當造作精舍、僧房,令諸比丘往來止住。」
爾時,世尊默然受請。
時,長者知佛世尊默然受請已,從座起,
稽首佛足而去。
別譯雜阿含186經(莊春江標點)
如是我聞:
一時,
佛在王舍城迦蘭陀竹林。
時,須達多長者有少因緣,從舍衛國至王舍城,詣護彌長者家,見其家中竟夜不睡,破薪然火,辦諸供具,安置高座,敷諸床榻。
須達多長者見是事已,作是思惟:
「今此長者施設供具,為欲結婚,歡樂宴會?為欲屈彼頻婆娑羅王,及大臣乎?」
復更思念:
「若請國王及以官屬、婚姻宴會,而此長者不應躬身,而自栖栖,執於勞苦然火作食,必有勝人,不審是誰?我今當問。」
思惟是已,即以所念問於長者。
時,護彌長者即答之曰:
「我亦不為婚姻歡會,亦不屈請頻婆娑羅王及大臣等,而為此會,我於明日,將欲請佛及比丘僧,故設斯供。」
須達多長者初聞佛名,
身毛為豎,驚喜問言:
「云何名佛?」
護彌答言:
「釋種出家,剃除鬚髮,成於無上正真之道,號曰為佛。」
須達又問:「云何名僧?」
長者答曰:
「若剎利子剃除鬚髮,逐佛出家;婆羅門種、
居士種、
首陀羅種,如是之等,信家非家,隨佛出家,是名為僧,我於今者,請佛及僧。」
須達多問言:
「今日
如來為可見不?」
護彌答言:
「如來近在迦蘭陀林,爾今小待,佛當自來受我供養。」
時,須達多內心踊躍,思睹世尊,便小睡眠。
眠已尋寤,天猶未曉,意謂平旦,即便早起,趣於城門。
然彼城門初夜、
後夜,二時常開。
時,須達多既至門下,見城門開,謂天已曉,即出門外,欲詣佛所。
先以念佛,故有光明來照其身,到城外已,見一天祠,即時繞祠,恭敬禮拜,還復黑闇,心自念言:
「天大黑闇,若人、非人或能害我,當還入城。」
時,尸婆天神放光照曜,乃至祇洹,悉皆大明。
天神即語須達多言:
「汝可前進,不宜退還。」
爾時,天神即說偈言:
「假使百匹馬,載滿眾珍寶,并及百金人,以持用布施。
如是展轉施,遍滿閻浮提,如是功德聚,以用為一分。
不如有一人,發心向佛所,舉足行一步,十六分中一。
假使雪山中,所有大力象,其數足滿百,金寶莊挍身。
其體甚姝大,其行極迅疾,暴逸倍有力,滿載諸雜寶。
以此用布施,不如向佛所,一步之功德,十六分中一。
假使劍摩耆,所出之寶女,顏容甚端嚴,其數足滿百。
瓔珞以嚴身,真金為首飾,頭著寶珠瓔,以此用布施。
所得之功德,不如向佛所,舉足行一步,十六分中一,是故我勸爾,於此莫退還。」
時,須達多即問之曰:
「汝是誰耶?」
天即答言:
「我是汝昔日親舊善身
摩納,於舍利弗、大目連所,臨終之時,生歡喜心,命終生天,得為北方天王毘沙門子,我於如來弟子所發心
隨喜,尚獲此福,況復佛也?」
時,須達多復自念言:
「今此天神稱讚乃爾,以此量之,必知彼人功德尊勝。」
爾時,世尊露地經行。
須達多長者即詣佛所,初見世尊,不知禮敬,輒前直坐。
時,彼天神化作婆羅門,來至佛所,繞佛三匝頂禮恭敬,然後就坐。
時,須達多既見之已,方效於彼,禮敬而坐,問訊:
「不審聖體安樂以不?」
爾時,世尊以偈答曰:
「一切事安樂,婆羅門涅槃,無為欲所污,解脫於諸有。
心斷諸欲求,心除熱惱病,其心得清淨,寂滅安隱眠。」
爾時,世尊即將長者須達多入於房中,敷座而坐。
時,須達多
禮佛足已,在一面坐。
佛為種種說法,
示、教、利、喜,施論、戒論、生天之論,欲為不淨,
出要為樂。
佛知須達多心意專正,踊躍、歡喜,佛為說四真諦,即於座上見四真諦,如新淨㲲易受染色,須達多易悟亦復如是,
見法、證法,斷八十億洞然之結,得
須陀洹。
即從座起,整衣服,禮佛足已,白佛言:
「世尊!我名須達多,我以布施貧乏之故,諸人稱為給孤獨氏。」
佛言:
「汝是何國人?出生何種族?」
須達白言:
「我所出生舍衛國,唯願世尊往詣彼國,我當終身施設供養。」
佛告須達多:
「彼國為有僧坊以不?」
須達多白佛言:
「世尊!但往於彼,我當營造,使諸比丘來往於彼。」
爾時,如來默然受請。
時,須達多聞佛所說,并受其請,
頂禮佛足,歡喜而去。
摩訶僧祇律(明雜誦跋渠法之一)(莊春江標點)
佛住王舍城尸陀林中。
時,城中有居士,名曰欝虔,宗室豪強,財產無量,聞
如來出現於世,在尸陀林中,歡喜踊躍,欲請佛及僧施設飯食,莊嚴室內,灑掃塗地。
時,舍衛城中有居士,名阿那邠坻,素與欝虔特相親友,來到其家,見其怱務,莊嚴灑掃,即問言:
「居士!何故怱務?欲嫁女、娶婦、請
婆羅門、請王大臣耶?」
答言:
「我不嫁女、娶婦、請婆羅門、王及大臣也,汝不聞白淨王子出家成佛,號曰
如來、
應供、
正遍知,在世間出現耶?今在尸陀林中,我今灑掃嚴飾,正欲請佛及僧,是故怱務。」
邠坻聞已,心大欣悅,即便問言:
「我欲禮覲,可得見不?」
答言:
「可見!佛者普潤,見無不益,
宜知是時。」
聞是語已,敬心內發,企遲明相,佛照其心,夜放光明,普耀城內。
邠坻見明,謂是天曉,即便起行,門自然開。適向城門,城門復開。
出門已,有一天祠近於道側,欲先禮敬,然後詣佛。迴向祠門,于時,天地還闇,彼即恐怖,進退迷惑,莫知所向。
時,空中有天,語邠坻言:
「今正是時,但行莫怖。」
即說偈言:
「牛馬車百乘,皆七寶莊嚴,盡持用布施,計彼之功德,比汝行一步,十六不及一。
雪山百龍象,亦以七寶嚴,持用行布施,功德之福報,比汝行一步,十六不及一。
百好天玉女,七寶瓔珞身,持用行布施,計彼之福報,比汝行一步,十六不及一。」
爾時,阿那邠坻聞此偈已,倍生敬信,尋詣佛所,
頭面禮足,却住一面。
佛為說法,
示、教、利、喜。
白佛言:
「
世尊!我欲還舍衛城,起立精舍,請佛及僧,唯願世尊哀受我請,復願世尊遣一比丘,鑑理處分……(如比羅經中廣說)。」……乃至佛告舍利弗、目連:
「汝等往彼,觀地形勢,隨僧住便,料理處分,安置房舍。」
舍利弗、目連受教,即往至彼。
時,居士邠坻以十八億金買地,十八億金作僧房舍,十八億金供養眾僧,合五十四億金。是居士方欲更興供養故,遣富樓那入海採寶,佛威神護念故,四大天王、帝釋及梵天王衛護此人,往還七反,大獲珍寶,不遭留難。
富樓那白邠坻言:「唯願居士聽我出家。」
居士即許,將至佛所,頭面禮足,却住一面,白佛言:
「此人欲出家,唯願世尊哀愍度脫。」
佛即度之。
既出家已,白佛言:
「世尊!唯願為我略說教誡,我欲到輸那國土,如說修行。」
佛即為隨順教誡,
如綖經中廣說。
富樓那受教誡已,到輸那國。彼國中有一
長者,名曰闥婆,為立栴檀房……(此中應廣說億耳因緣)……乃至求請出家。富樓那度令出家作
沙彌……乃至七年眾僧難得,不得
受具足。七年已,闥婆作栴檀房成,莊挍嚴飾,廣請眾僧,施設供養,以房施富樓那。
爾時,眾僧通持律十人,富樓那因僧集故,與億耳受具足。受具足已,即白
和上言:
「我欲到舍衛禮覲世尊,唯願聽許。」
答言:
「隨意!汝持我名
問訊世尊,并乞五願。」
億耳受教,便行到佛所,頭面禮足,却住一面。
佛語阿難:「為客比丘敷床褥。」
若語阿難敷床褥者,當知與世尊同房宿;若語尊者陀驃摩羅子者,當知隨次與房。
如來
初夜為諸
聲聞說法,中夜還房,圓光常明。
佛問比丘:「汝誦經不?」
答言:「誦。」
「誦何等經?」
「誦
八跋祇經。」
佛言:「汝可誦之。」
即細聲誦已,問於句義,一一能答。
佛言:
「
善哉!
比丘!汝所誦者文字、句義,如我先說。」
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聖人不樂惡,惡人不樂聖,若見世間過,發心趣
泥洹。」
佛言:
「善哉!我弟子中捷疾解悟,億耳第一。」
億耳即起頭面禮佛足,持和上名,從佛乞五願。
如來聞是語已,晨起往眾多比丘所,敷
尼師壇坐。
佛告諸比丘:
「富樓那在輸那邊國遣億耳來,從我乞五願。從今日後,聽輸那邊國五願。何等五?一者、輸那邊地淨潔自喜,聽日日澡洗,此間半月。二者、輸那邊地多礓石、土塊及諸刺木,聽著兩重革屣,此間一重。三者、輸那邊地少諸敷具,多諸皮韋,聽彼皮韋作敷具,此間不聽。四者、輸那邊地少衣物,多死人衣,聽彼著死人衣,此間亦聽。五者、輸那邊地少於比丘,聽彼五眾受具足。此間十眾自受具足、善來受具足、十眾白三羯磨受具足,輸那邊地五眾白三羯磨受具足,是名四種受具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