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阿含578經[正聞本1354經/佛光本1238經](諸天相應/八眾誦/祇夜)(莊春江標點)
如是我聞:
一時,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有
天子容色絕妙,於
後夜時來詣佛所,
稽首佛足,身諸光明,遍照祇樹給孤獨園。
時,彼天子而說偈言:
「常習
慚愧心,此人時時有,能遠離諸惡,如顧鞭良馬。」
爾時,世尊說偈答言:
「常習慚愧心,此人實希有!能遠離諸惡,如顧鞭良馬。」
時,彼天子復說偈言:
「久見
婆羅門,逮得
般涅槃,一切怖悉過,永超世恩愛。」
時,彼天子聞佛所說,歡喜、
隨喜,稽首佛足,即沒不現。
別譯雜阿含163經(莊春江標點)
如是我聞:
一時,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有一天,光色倍常,來詣佛所,身光顯照,遍於祇洹,赫然大明,卻坐一面而說偈言:
「若有賢善人,能具修慚愧,譬如彼良馬,不為𢤱悷惡。」
爾時,世尊以偈答曰:
「一切世間人,少能修慚愧,能遠離諸惡,猶彼調乘馬。」
天復以偈讚言:
「往昔已曾見,婆羅門涅槃,嫌怖久捨離,能度世間愛。」
爾時,此天說此偈已,歡喜還宮。
相應部1相應18經/慚經(諸天相應/有偈篇/祇夜)(莊春江譯)
「
慚之抑止的男子,在世間中存在嗎?
凡不激起斥責,如良馬對鞭者?」
「慚之抑止者是稀少的,他們總是具念地行,
到達苦的終結後,
在不平順中平順地行。」
巴利語經文(台灣嘉義法雨道場流通的word版本)
SN.1.18/(8) Hirīsuttaṃ
18.“Hirīnisedho puriso, koci lokasmiṃ vijjati.
Yo nindaṃ apabodhati, asso bhadro kasāmivā”ti.
“Hirīnisedhā tanuyā, ye caranti sadā satā;
Antaṃ dukkhassa pappuyya, caranti visame saman”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