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阿含576經[正聞本1352經/佛光本1236經](諸天相應/八眾誦/祇夜)(莊春江標點)
如是我聞:
一時,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有一
天子,容色絕妙,於
後夜時來詣佛所,
稽首佛足,退坐一面,身諸光明,遍照祇樹給孤獨園。
時,彼天子說偈白佛:
「不處
難陀林,終不得快樂,忉利天宮中,得天帝名稱。」
爾時,世尊說偈答言:
「童蒙汝何知!
阿羅漢所說,
一切行無常,是則生滅法,生者既復滅,俱寂滅為樂。」
時,彼天子復說偈言:
「久見
婆羅門,逮得
般涅槃,一切怖已過,永超世恩愛。」
時,彼天子聞佛所說,歡喜、
隨喜,稽首佛足,即沒不現。
別譯雜阿含161經(莊春江標點)
如是我聞:
一時,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有一天,光色倍常,來詣佛所,身光顯照,遍於祇洹,赫然大明,卻坐一面而說偈言:
「不生
歡喜園,終不能得樂,是三十三天,名稱滿世間,常是彼天人,之所居住處。」
爾時,世尊以偈答曰:
「汝如小嬰愚,非爾智所及,如斯之妙法,乃是羅漢語:
諸行斯無常,是生滅之法,其生滅滅已,寂滅乃為樂。」
天復以偈讚曰:
「往昔已曾見,婆羅門涅槃,嫌怖久棄捨,能度世間愛。」
爾時,此天說此偈已,歡喜還宮。
增壹阿含31品9經[佛光本273經/4法](增上品)(莊春江標點)
聞如是:
一時,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
世尊告諸
比丘:
「過去久遠,三十三天
釋提桓因及將諸玉女,詣
難檀槃那園遊。是時,有一天人便說此偈:
『不見難檀園,則不知有樂,諸天之所居,無有過是者。』
是時,[更]有天語彼天言:『汝今無智,不能分別正理,憂苦之物,反言是樂,無牢之物,而言是牢,無常之物,反言是常,不堅要之物,復言堅要,所以然者,汝竟不聞
如來說偈乎?「一切行無常,生者必有死,不生必
不死,此滅最為樂。」彼有此義,又有此偈,云何方言此處最為樂耶?
汝今當知,如來亦說有四流法,若一切眾生沒在此流者,終不得道,云何為四?所謂:欲流、
有流、見流、無明流。
云何名為欲流?所謂五欲是也,云何為五?所謂:若眼見色,起眼{色}[識]想;若耳聞聲,起識想;若鼻嗅香,起識想;若舌知味,起識想;若身知
細滑,起識想,是謂名為欲流。
云何名為有流?所謂有者,三有是也,云何為三?所謂欲有、色有、
無色有,是謂名為有流也。
云何名為見流?所謂見流者,世有常、無常;
世有邊見、無邊見;彼身彼命、非身非命;有如來死、無如來死、
若有如來死[若]無如來死、亦非有如來死亦非無如來死,是謂名為見流。
彼云何無明流?所謂無明者,無知、無信、無見、心意貪欲、恒有希望,及其
五蓋:
貪欲蓋、瞋恚蓋、睡眠蓋、調戲蓋、疑蓋,若復不知苦、不知
習、不知
盡、不知道,是謂名為無明流。
天子當知:如來說此四流,若有人沒在此者,亦不能得道。』
是時,彼天聞此語已,猶如力士屈{申}[伸]臂頃,從三十三天沒,來至我所,
頭面禮足,在一面立。
爾時,彼天而白我言:『
善哉!世尊!快說此語,如來乃說四流,若凡夫之人不聞此四流者,則不獲四樂,云何為四?所謂{伏}[休?]息樂、
正覺樂、
沙門樂、涅槃樂,若凡夫之人不知此四流者,不獲此四樂。』
作是語已,我復告曰:『如是,天子!如汝所言,若不覺此四流,則不覺此四樂。』
我時與彼天人漸漸共論,所謂論者,施論、戒論、生天之論、欲不淨想、漏為大患、
出要為樂。
爾時,天人以發歡喜之心,是時,我便廣演說四流之法,及說四樂。
爾時,彼天專心一意,思惟此法已,
諸塵垢盡得法眼淨。
我今亦說此四法、四樂,便得四諦之法。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