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那位
世尊、
阿羅漢、
遍正覺者禮敬
小部
無礙解道經典(莊春江譯)
大品
本母(綱目)
1.在傾聽上的慧為
聞所成智(
在聞所成上之智)。
2.聽聞後在自制上的慧為
戒所成智。
3.自制後在定上的慧為
定修習所成智。
4.在緣攝受(緣的掌握)上的慧為
法住智。
5.對過去、未來、現在諸法簡約後在區別(界定)上的慧為
思惟智(觸知智)。
6.對現在諸法在變易隨看上的慧為
生滅隨看智。
7.省察所緣後在壞滅隨看上的慧為
毘婆舍那智。
8.在怖畏現起上的慧為
過患智。
9.欲脫離狀態的省察住立慧為
行捨智。
10.外部在上升出來轉回上的慧為
種姓智。
11.[內外]兩者在上升出來轉回上的慧為
道智。
12.努力的安息慧為
果智。
13.在已切斷路徑隨看上的慧為
解脫智。
14.在已得到諸法那時看見的慧為
觀察智。
15.在自身內區別(界定)上的慧為
種種事智。
16.在自身外區別上的慧為
種種行境智。
17.在行為區別上的慧為
種種行為智。
18.在四法區別上的慧為
種種地(階位)智。
19.在九法區別上的慧為
種種法智。
20.證知慧為
知義智。
21.遍知慧為
衡量義智。
22.捨斷慧為
遍捨義智。
23.修習慧為
一味義智。
24.作證慧為
觸達義智。
25.在種種義上的慧為
義無礙解智。
26.在種種法上的慧為
法無礙解智。
27.在種種詞上的慧為
詞無礙解智。
28.在種種辯才上的慧為
辯才無礙解智。
29.在種種住上的慧為
住義智。
30.在種種等至上的慧為
等至義智。
31.在種種住處等至上的慧為
住處等至義智。
32.以不散亂清淨性在煩惱斷絕上的慧為
無間定智。
33.看見增上與寂靜住處的到達之勝妙勝解狀態的慧為
無諍住處智。
34.具備二種力、三種行的安息、十六種智的行為、九種定的行為而成為自在狀態的慧為
滅等至智。
35.正知者在流轉永盡上的慧為
般涅槃智。
36.對一切法在完全斷絕與滅上不現起狀態的慧為
齊頭者義智。
37.在分離、種種火永盡上的慧為
削減義智。
38.在不退縮、自我努力、努力義上的慧為
活力的激發智。
39.種種法說明的慧為
義理開示智。
40.在一切法的一攝性、種種、單一之貫通上的慧為
看見清淨智。
41.已知道狀態的慧為
接受智。
42.觸達狀態的慧為
深解智。
43.在集合上的慧為
部分住智。
44.增上狀態的慧為
想的轉回智。
45.在種種性上的慧為
意向的轉回智。
46.在確立上的慧為
心的轉回智。
47.在空上的慧為
智的轉回智。
48.在捨棄上的慧為
解脫的轉回智。
49.在真實義上的慧為
諦的轉回智。
50.身心被單一區別(界定)狀態及樂想與輕想因確立而在成功義上的慧為
神通種類智。
51.因尋的遍滿而對種種及單一聲相在深解上的慧為
耳界清淨智。
52.因三心的遍滿狀態及諸根的明淨而在種種及單一識的行為深解上的慧為
他心智。
53.因對緣的流轉法種種及單一業遍滿而在深解上的慧為
前世住處回憶智。
54.因光明而對種種及單一色相在看見義上的慧為
天眼智。
55.以六十四種行相對三根成為自在狀態的慧為
漏的滅盡智。
56.在遍知義上的慧為
苦智。
57.在捨斷義上的慧為
集智。
58.在作證義上的慧為
滅智。
59.在修習義上的慧為
道智。
60.
苦智。
61.
苦集智。
62.
苦滅智。
63.
導向苦滅道跡智。
64.
義無礙解智。
65.
法無礙解智。
66.
詞無礙解智。
67.
辯才無礙解智。
68.
根之優劣狀態智。
69.
眾生的所依與煩惱潛在趨勢智。
70.
雙神變智。
71.
大悲等至智。
72.
一切知者智。
73.
無障礙智。
這些為七十三智,這七十三智中的六十七智為與聲聞共智,六智為與聲聞不共智。
本母終了。
1.智的談論
1.
聞所成智的說明
1.怎樣是在傾聽上的慧為
聞所成智?
「
這些法應該被證知」的傾聽,那個了知慧為聞所成智。
「
這些法應該被遍知」的傾聽,那個了知慧為聞所成智。
「
這些法應該被捨斷」的傾聽,那個了知慧為聞所成智。
「
這些法應該被修習」的傾聽,那個了知慧為聞所成智。
「
這些法應該被作證」的傾聽,那個了知慧為聞所成智。
「
這些法為退分」的傾聽,那個了知慧為聞所成智。
「這些法為住分」的傾聽,那個了知慧為聞所成智。
「這些法為勝進分」的傾聽,那個了知慧為聞所成智。
「這些法為洞察分」的傾聽,那個了知慧為聞所成智。
「
一切行是無常的」的傾聽,那個了知慧為聞所成智。
「一切行是苦」的傾聽,那個了知慧為聞所成智。
「一切法是無我」的傾聽,那個了知慧為聞所成智。
「
這是苦聖諦」的傾聽,那個了知慧為聞所成智。
「這是苦集聖諦」的傾聽,那個了知慧為聞所成智。
「這是苦滅聖諦」的傾聽,那個了知慧為聞所成智。
「這是導向苦滅道跡聖諦」的傾聽,那個了知慧為聞所成智。
2.怎樣是「
這些法應該被證知」的傾聽,那個了知慧為聞所成智?
一法應該被
證知:一切眾生是依食存續的。二法應該被證知:
二界。三法應該被證知:三界。四法應該被證知:四聖諦。五法應該被證知:五解脫處。六法應該被證知:六無上。七法應該被證知:七
無十之事。八法應該被證知:八勝處。九法應該被證知:九次第住處。十法應該被證知:十滅盡事。
3.比丘們!一切應該被證知。比丘們!而什麼是一切應該被證知?比丘們!眼應該被證知;色應該被證知;眼識應該被證知;眼觸應該被證知;又凡以這眼觸
為緣生起感受的樂,或苦,或不苦不樂,那也應該被證知。耳應該被證知;聲音應該被證知……(中略)鼻應該被證知;
氣味應該被證知……舌應該被證知;味道應該被證知……身應該被證知;所觸應該被證知……意應該被證知;法應該被證知;
意識應該被證知;意觸應該被證知;又凡以這意觸為緣生起感受的樂,或苦,或不苦不樂,那也應該被證知。
色應該被證知;受應該被證知;想應該被證知;諸行應該被證知;識應該被證知。
眼應該被證知;耳應該被證知;鼻應該被證知;舌應該被證知;身應該被證知;意應該被證知。色應該被證知;聲音應該被證知;氣味應該被證知;味道應該被證知;所觸應該被證知;法應該被證知。眼識應該被證知;耳識應該被證知;鼻識應該被證知;舌識應該被證知;身識應該被證知;意識應該被證知。眼觸應該被證知;耳觸應該被證知;鼻觸應該被證知;舌觸應該被證知;身觸應該被證知;意觸應該被證知。眼觸所生受應該被證知;耳觸所生受應該被證知;鼻觸所生受應該被證知;舌觸所生受應該被證知;身觸所生受應該被證知;意觸所生受應該被證知。色想應該被證知;聲想應該被證知;氣味想應該被證知;味道想應該被證知;所觸想應該被證知;法想應該被證知。色思應該被證知;聲思應該被證知;氣味思應該被證知;味道思應該被證知;所觸思應該被證知;法思應該被證知。色的渴愛應該被證知;聲的渴愛應該被證知;氣味的渴愛應該被證知;味道的渴愛應該被證知;所觸的渴愛應該被證知;法的渴愛應該被證知。色的尋應該被證知;聲的尋應該被證知;氣味的尋應該被證知;味道的尋應該被證知;所觸的尋應該被證知;法的尋應該被證知。色的伺應該被證知;聲的伺應該被證知;氣味的伺應該被證知;味道的伺應該被證知;所觸的伺應該被證知;法的伺應該被證知。
4.地界應該被證知;水界應該被證知;火界應該被證知;風界應該被證知;空界應該被證知;識界應該被證知。
地遍處應該被證知;水遍處應該被證知;火遍處應該被證知;風遍處應該被證知;青遍處應該被證知;黃遍處應該被證知;赤遍處應該被證知;白遍處應該被證知;空遍處應該被證知;識遍處應該被證知。
頭髮應該被證知;體毛應該被證知;指甲應該被證知;牙齒應該被證知;皮膚應該被證知;肌肉應該被證知;筋腱應該被證知;骨骼應該被證知;骨髓應該被證知;腎臟應該被證知;心臟應該被證知;肝臟應該被證知;肋膜應該被證知;脾臟應該被證知;肺臟應該被證知;腸子應該被證知;腸間膜應該被證知;胃應該被證知;糞便應該被證知;膽汁應該被證知;痰應該被證知;膿應該被證知;血應該被證知;汗應該被證知;脂肪應該被證知;眼淚應該被證知;油脂應該被證知;唾液應該被證知;鼻涕應該被證知;關節液應該被證知;尿應該被證知;腦髓應該被證知。
眼處應該被證知;色處應該被證知。耳處應該被證知;聲處應該被證知。鼻處應該被證知;氣味處應該被證知。舌處應該被證知;味道處應該被證知。身處應該被證知;所觸處應該被證知。意處應該被證知;法處應該被證知。
眼界應該被證知;色界應該被證知;眼識界應該被證知。耳界應該被證知;聲界應該被證知;耳識界應該被證知。鼻界應該被證知;氣味界應該被證知;鼻識界應該被證知。舌界應該被證知;味道界應該被證知;舌識界應該被證知。身界應該被證知;所觸界應該被證知;身識界應該被證知。意界應該被證知;法界應該被證知;意識界應該被證知。
眼根應該被證知;耳根應該被證知;鼻根應該被證知;舌根應該被證知;身根應該被證知;意根應該被證知;命根應該被證知;女根應該被證知;男根應該被證知;樂根應該被證知;苦根應該被證知;喜悅根應該被證知;憂根應該被證知;
平靜根應該被證知;信根應該被證知;
活力根應該被證知;念根應該被證知;定根應該被證知;慧根應該被證知;『我將知未知的』根應該被證知;完全智根應該被證知;
具知根應該被證知。
5.欲界應該被證知;色界應該被證知;無色界應該被證知。欲有應該被證知;色有應該被證知;無色有應該被證知。想有應該被證知;無想有應該被證知;非想非非想有應該被證知。
一蘊有應該被證知;四蘊有應該被證知;五蘊有應該被證知。
6.初禪應該被證知;第二禪應該被證知;第三禪應該被證知;第四禪應該被證知。
慈心解脫應該被證知;悲心解脫應該被證知;喜悅心解脫應該被證知;
平靜心解脫應該被證知。虛空無邊處
等至應該被證知;識無邊處等至應該被證知;無所有處等至應該被證知;
非想非非想處等至應該被證知。
無明應該被證知;諸行應該被證知;識應該被證知;名色應該被證知;六處應該被證知;觸應該被證知;受應該被證知;渴愛應該被證知;取應該被證知;有應該被證知;生應該被證知;老死應該被證知。
7.苦應該被證知;苦集應該被證知;苦滅應該被證知;導向苦滅道跡應該被證知。色應該被證知;色集應該被證知;色滅應該被證知;導向色滅道跡應該被證知。受應該被證知……(中略)想應該被證知……(中略)諸行應該被證知……(中略)識應該被證知……(中略)眼應該被證知……(中略)老死應該被證知;老死集應該被證知;老死滅應該被證知;導向老死滅道跡應該被證知。
苦的遍知義應該被證知;苦集的捨斷義應該被證知;苦滅的作證義應該被證知;導向苦滅道跡的修習義應該被證知。色的遍知義應該被證知;色集的捨斷義應該被證知;色滅的作證義應該被證知;導向色滅道跡的修習義應該被證知。受的……(中略)想的……諸行的……識的……眼的……(中略)老死的遍知義應該被證知;老死集的捨斷義應該被證知;老死滅的作證義應該被證知;導向老死滅道跡的修習義應該被證知。
苦的遍知貫通義應該被證知;苦集的捨斷貫通義應該被證知;苦滅的作證貫通義應該被證知;導向苦滅道跡的修習貫通義應該被證知。色的遍知貫通義應該被證知;色集的捨斷貫通義應該被證知;色滅的作證貫通義應該被證知;導向色滅道跡的修習貫通義應該被證知。受的……(中略)想的……諸行的……識的……眼的……(中略)老死的遍知貫通義應該被證知;老死集的捨斷貫通義應該被證知;老死滅的作證貫通義應該被證知;導向老死滅道跡的修習貫通義應該被證知。
8.苦應該被證知;苦集應該被證知;苦滅應該被證知;苦的集滅應該被證知;苦的欲貪滅應該被證知;苦的
樂味應該被證知;苦的
過患應該被證知;苦的
出離應該被證知。色應該被證知;色集應該被證知;色滅應該被證知;色的集滅應該被證知;色的欲貪滅應該被證知;色的樂味應該被證知;色的過患應該被證知;色的出離應該被證知。受應該被證知……(中略)想應該被證知……諸行應該被證知……識應該被證知……眼應該被證知……(中略)老死應該被證知;老死集應該被證知;老死滅應該被證知;老死的集滅應該被證知;老死的欲貪滅應該被證知;老死的樂味應該被證知;老死的過患應該被證知;老死的出離應該被證知。
苦應該被證知;苦集應該被證知;苦滅應該被證知;導向苦滅道跡應該被證知;苦的樂味應該被證知;苦的過患應該被證知;苦的出離應該被證知。色應該被證知;色集應該被證知;色滅應該被證知;導向色滅道跡應該被證知;色的樂味應該被證知;色的過患應該被證知;色的出離應該被證知。受應該被證知……(中略)想應該被證知……諸行應該被證知……識應該被證知……眼應該被證知……(中略)老死應該被證知;老死集應該被證知;老死滅應該被證知;導向老死滅道跡應該被證知;老死的樂味應該被證知;老死的過患應該被證知;老死的出離應該被證知。
9.無常隨看應該被證知;苦隨看應該被證知;無我隨看應該被證知;
厭隨看應該被證知;
離貪隨看應該被證知;滅隨看應該被證知;
斷念隨看應該被證知。在色上無常隨看應該被證知;在色上苦隨看應該被證知;在色上無我隨看應該被證知;在色上厭隨看應該被證知;在色上離貪隨看應該被證知;在色上滅隨看應該被證知;在色上斷念隨看應該被證知。在受上……(中略)在想上……在諸行上……在識上……在眼上……(中略)在老死上無常隨看應該被證知;在老死上苦隨看應該被證知;在老死上無我隨看應該被證知;在老死上厭隨看應該被證知;在老死上離貪隨看應該被證知;在老死上滅隨看應該被證知;在老死上斷念隨看應該被證知。
10.生起應該被證知;流轉[生死]應該被證知;相應該被證知;
堆積應該被證知;結生應該被證知;趣[處]應該被證知;生出應該被證知;再生應該被證知;出生應該被證知;老應該被證知;病應該被證知;死應該被證知;愁應該被證知;悲應該被證知;
絕望應該被證知。
不生起應該被證知;不流轉應該被證知;無相應該被證知;不堆積應該被證知;不結生應該被證知;無趣[處]應該被證知;不生出應該被證知;不再生應該被證知;不出生應該被證知;不老應該被證知;不病應該被證知;不死應該被證知;不愁應該被證知;不悲應該被證知;不絕望應該被證知。
生起應該被證知;不生起應該被證知;流轉應該被證知;不流轉應該被證知;相應該被證知;無相應該被證知;堆積應該被證知;不堆積應該被證知;結生應該被證知;不結生應該被證知;趣[處]應該被證知;無趣[處]應該被證知;生出應該被證知;不生出應該被證知;再生應該被證知;不再生應該被證知;出生應該被證知;不出生應該被證知;老應該被證知;不老應該被證知;病應該被證知;不病應該被證知;死應該被證知;不死應該被證知;愁應該被證知;不愁應該被證知;悲應該被證知;不悲應該被證知;絕望應該被證知;不絕望應該被證知。
「生起是苦的」應該被證知。「流轉[生死]是苦的」應該被證知。「相是苦的」應該被證知。「堆積是苦的」應該被證知。「結生是苦的」應該被證知。「趣[處]是苦的」應該被證知。「生出是苦的」應該被證知。「再生是苦的」應該被證知。「出生是苦的」應該被證知。「老是苦的」應該被證知。「病是苦的」應該被證知。「死是苦的」應該被證知。「愁是苦的」應該被證知。「悲是苦的」應該被證知。「絕望是苦的」應該被證知。
「不生起是樂的」應該被證知。「不流轉是樂的」應該被證知。「無相是樂的」應該被證知。「不堆積是樂的」應該被證知。「不結生是樂的」應該被證知。「無趣[處]是樂的」應該被證知。「不生出是樂的」應該被證知。「不再生是樂的」應該被證知。「不出生是樂的」應該被證知。「不老是樂的」應該被證知。「不病是樂的」應該被證知。「不死是樂的」應該被證知。「不愁是樂的」應該被證知。「不悲是樂的」應該被證知。「不絕望是樂的」應該被證知。
「生起是苦的,不生起是樂的」應該被證知。「流轉是苦的,不流轉是樂的」應該被證知。「相是苦的,無相是樂的」應該被證知。「堆積是苦的,不堆積是樂的」應該被證知。「結生是苦的,不結生是樂的」應該被證知。「趣[處]是苦的,無趣[處]是樂的」應該被證知。「生出是苦的,不生出是樂的」應該被證知。「再生是苦的,不再生是樂的」應該被證知。「出生是苦的,不出生是樂的」應該被證知。「老是苦的,不老是樂的」應該被證知。「病是苦的,不病是樂的」應該被證知。「死是苦的,不死是樂的」應該被證知。「愁是苦的,不愁是樂的」應該被證知。「悲是苦的,不悲是樂的」應該被證知。「絕望是苦的,不絕望是樂的」應該被證知。
「生起是恐怖的」應該被證知。「流轉是恐怖的」應該被證知。「相是恐怖的」應該被證知。「堆積是恐怖的」應該被證知。「結生是恐怖的」應該被證知。「趣[處]是恐怖的」應該被證知。「生出是恐怖的」應該被證知。「再生是恐怖的」應該被證知。「出生是恐怖的」應該被證知。「老是恐怖的」應該被證知。「病是恐怖的」應該被證知。「死是恐怖的」應該被證知。「愁是恐怖的」應該被證知。「悲是恐怖的」應該被證知。「絕望是恐怖的」應該被證知。
「不生起是安穩的」應該被證知。「不流轉是安穩的」應該被證知。「無相是安穩的」應該被證知。「不堆積是安穩的」應該被證知。「不結生是安穩的」應該被證知。「無趣[處]是安穩的」應該被證知。「不生出是安穩的」應該被證知。「不再生是安穩的」應該被證知。「不出生是安穩的」應該被證知。「不老是安穩的」應該被證知。「不病是安穩的」應該被證知。「不死是安穩的」應該被證知。「不愁是安穩的」應該被證知。「不悲是安穩的」應該被證知。「不絕望是安穩的」應該被證知。
「生起是恐怖的,不生起是安穩的」應該被證知。「流轉是恐怖的,不流轉是安穩的」應該被證知。「相是恐怖的,無相是安穩的」應該被證知。「堆積是恐怖的,不堆積是安穩的」應該被證知。「結生是恐怖的,不結生是安穩的」應該被證知。「趣[處]是恐怖的,無趣[處]是安穩的」應該被證知。「生出是恐怖的,不生出是安穩的」應該被證知。「再生是恐怖的,不再生是安穩的」應該被證知。「出生是恐怖的,不出生是安穩的」應該被證知。「老是恐怖的,不老是安穩的」應該被證知。「病是恐怖的,不病是安穩的」應該被證知。「死是恐怖的,不死是安穩的」應該被證知。「愁是恐怖的,不愁是安穩的」應該被證知。「悲是恐怖的,不悲是安穩的」應該被證知。「絕望是恐怖的,不絕望是安穩的」應該被證知。
「生起是
肉體的」應該被證知。「流轉是肉體的」應該被證知。「相是肉體的」應該被證知。「堆積是肉體的」應該被證知。「結生是肉體的」應該被證知。「趣[處]是肉體的」應該被證知。「生出是肉體的」應該被證知。「再生是肉體的」應該被證知。「出生是肉體的」應該被證知。「老是肉體的」應該被證知。「病是肉體的」應該被證知。「死是肉體的」應該被證知。「愁是肉體的」應該被證知。「悲是肉體的」應該被證知。「絕望是肉體的」應該被證知。
「不生起是精神的」應該被證知。「不流轉是精神的」應該被證知。「無相是精神的」應該被證知。「不堆積是精神的」應該被證知。「不結生是精神的」應該被證知。「無趣[處]是精神的」應該被證知。「不生出是精神的」應該被證知。「不再生是精神的」應該被證知。「不出生是精神的」應該被證知。「不老是精神的」應該被證知。「不病是精神的」應該被證知。「不死是精神的」應該被證知。「不愁是精神的」應該被證知。「不悲是精神的」應該被證知。「不絕望是精神的」應該被證知。
「生起是肉體的,不生起是精神的」應該被證知。「流轉是肉體的,不流轉是精神的」應該被證知。「相是肉體的,無相是精神的」應該被證知。「堆積是肉體的,不堆積是精神的」應該被證知。「結生是肉體的,不結生是精神的」應該被證知。「趣[處]是肉體的,無趣[處]是精神的」應該被證知。「生出是肉體的,不生出是精神的」應該被證知。「再生是肉體的,不再生是精神的」應該被證知。「出生是肉體的,不出生是精神的」應該被證知。「老是肉體的,不老是精神的」應該被證知。「病是肉體的,不病是精神的」應該被證知。「死是肉體的,不死是精神的」應該被證知。「愁是肉體的,不愁是精神的」應該被證知。「悲是肉體的,不悲是精神的」應該被證知。「絕望是肉體的,不絕望是精神的」應該被證知。
「生起是諸行」應該被證知。「流轉是諸行」應該被證知。「相是諸行」應該被證知。「堆積是諸行」應該被證知。「結生是諸行」應該被證知。「趣[處]是諸行」應該被證知。「生出是諸行」應該被證知。「再生是諸行」應該被證知。「出生是諸行」應該被證知。「老是諸行」應該被證知。「病是諸行」應該被證知。「死是諸行」應該被證知。「愁是諸行」應該被證知。「悲是諸行」應該被證知。「絕望是諸行」應該被證知。
「不生起是涅槃」應該被證知。「不流轉[生死]是涅槃」應該被證知。「無相是涅槃」應該被證知。「不堆積是涅槃」應該被證知。「不結生是涅槃」應該被證知。「無趣[處]是涅槃」應該被證知。「不生出是涅槃」應該被證知。「不再生是涅槃」應該被證知。「不出生是涅槃」應該被證知。「不老是涅槃」應該被證知。「不病是涅槃」應該被證知。「不死是涅槃」應該被證知。「不愁是涅槃」應該被證知。「不悲是涅槃」應該被證知。「不絕望是涅槃」應該被證知。
「生起是諸行,不生起是涅槃」應該被證知。「流轉是諸行,不流轉是涅槃」應該被證知。「相是諸行,無相是涅槃」應該被證知。「堆積是諸行,不堆積是涅槃」應該被證知。「結生是諸行,不結生是涅槃」應該被證知。「趣[處]是諸行,無趣[處]是涅槃」應該被證知。「生出是諸行,不生出是涅槃」應該被證知。「再生是諸行,不再生是涅槃」應該被證知。「出生是諸行,不出生是涅槃」應該被證知。「老是諸行,不老是涅槃」應該被證知。「病是諸行,不病是涅槃」應該被證知。「死是諸行,不死是涅槃」應該被證知。「愁是諸行,不愁是涅槃」應該被證知。「悲是諸行,不悲是涅槃」應該被證知。「絕望是諸行,不絕望是涅槃」應該被證知。
初誦分[終了]
11.攝受義應該被證知;從屬義應該被證知;充滿義應該被證知;一境義應該被證知;不散亂義應該被證知;努力義應該被證知;不散逸義應該被證知;不濁義應該被證知;不動義應該被證知;因單一性的現起而有心的住立義應該被證知;所緣義應該被證知;
行境義應該被證知;捨斷義應該被證知;遍捨義應該被證知;
上升出來義應該被證知;轉回義應該被證知;寂靜義應該被證知;勝妙義應該被證知;解脫義應該被證知;無
漏義應該被證知;度脫義應該被證知;無相義應該被證知;無願義應該被證知;空義應該被證知;一味義應該被證知;不超越義應該被證知;雙連義應該被證知;出離義應該被證知;因義應該被證知;看見義應該被證知;增上義應該被證知。
12.奢摩他的不散亂義應該被證知;毘婆舍那的隨看義應該被證知;奢摩他、毘婆舍那的一味義應該被證知;雙連的不超越義應該被證知;
有學的受持義應該被證知;所緣的行境義應該被證知;退縮心的努力義應該被證知;掉舉心的折伏義應該被證知;兩者俱清淨的旁觀義應該被證知;殊勝的到達義應該被證知;更上的貫通義應該被證知;諦的現觀義應該被證知;在滅上住立義應該被證知。
信根的勝解義應該被證知;
活力根的努力義應該被證知;念根的現起義應該被證知;定根的不散亂義應該被證知;慧根的看見義應該被證知。
信力在無信上不會被搖動義應該被證知;
活力之力在懈怠上不會被搖動義應該被證知;念力在放逸上不會被搖動義應該被證知;定力在掉舉上不會被搖動義應該被證知;慧力在無明上不會被搖動義應該被證知。
念覺支的現起義應該被證知;
擇法覺支的伺察義應該被證知;
活力覺支的努力義應該被證知;
喜覺支的遍滿義應該被證知;
寧靜覺支的寂靜義應該被證知;定覺支的不散亂義應該被證知;
平靜覺支的省察義應該被證知。
正見的看見義應該被證知;正志的導向義應該被證知;正語的攝受義應該被證知;正業的等起義應該被證知;正命的清白義應該被證知;正精進的努力義應該被證知;正念的現起義應該被證知;正定的不散亂義應該被證知。
13.根的增上義應該被證知;力的不會被搖動義應該被證知;覺支的出離義應該被證知;道的因義應該被證知;念住的現起義應該被證知;
正勤的勤奮義應該被證知;
神足的成功義應該被證知;諦的真實義應該被證知;努力(加行)的安息義應該被證知;果的作證義應該被證知。
尋的導向義應該被證知;伺的近伺察義應該被證知;喜的遍滿義應該被證知;樂的潤澤義應該被證知;心的一境義應該被證知。轉向義應該被證知;識知義應該被證知;了知義應該被證知;
認知義應該被證知;專一義應該被證知。
證知的已知義應該被證知;
遍知的衡量義應該被證知;捨斷的遍捨義應該被證知;
修習的一味義應該被證知;作證的觸達義應該被證知;蘊的蘊義應該被證知;界的界義應該被證知;處的處義應該被證知;
有為的有為義應該被證知;無為的無為義應該被證知。
14.心義應該被證知;心的無間義應該被證知;
心的上升出來義應該被證知;心的轉回義應該被證知;心的因義應該被證知;心的
緣義應該被證知;心的依處義應該被證知;心的土地義應該被證知;心的所緣義應該被證知;心的行境義應該被證知;心的行為義應該被證知;心的趣[處]義應該被證知;心的引發義應該被證知;心的出離義(出發義)應該被證知;心的
出離義應該被證知。
15.
單一性的轉向義應該被證知;單一性的識知義應該被證知;單一性的了知義應該被證知;單一性的認知義應該被證知;單一性的專一義應該被證知;單一性的繫縛義應該被證知;單一性的躍入義應該被證知;單一性的明淨義應該被證知;單一性的住立義應該被證知;單一性的
釋放義應該被證知;單一性的看見「這是寂靜」義應該被證知;單一性的
作為車輛義應該被證知;單一性的作為所依義應該被證知;單一性的已實行義應該被證知;單一性的已累積義應該被證知;單一性的
善同一已發動的義應該被證知;單一性的攝受義應該被證知;單一性的從屬義應該被證知;單一性的充滿義應該被證知;單一性的集合義應該被證知;單一性的確立義應該被證知;單一性的練習義應該被證知;單一性的
修習義應該被證知;單一性的
多作義應該被證知;單一性的善生起義應該被證知;單一性的善解脫義應該被證知;單一性的覺義應該被證知;單一性的隨覺義應該被證知;單一性的[持續]向覺(醒來)義應該被證知;單一性的
正覺義應該被證知;單一性的已覺義應該被證知;單一性的已隨覺義應該被證知;單一性的已向覺義應該被證知;單一性的已正覺義應該被證知;單一性的覺分義應該被證知;單一性的隨覺分義應該被證知;單一性的向覺分義應該被證知;單一性的正覺分義應該被證知;單一性的光亮義應該被證知;單一性的上光亮義應該被證知;單一性的隨光亮義應該被證知;單一性的[持續]向光亮義應該被證知;單一性的
正光亮義應該被證知。
16.猛燒(明亮顯示)義應該被證知;光亮義應該被證知;污染的熱惱義應該被證知;非垢義應該被證知;離垢義應該被證知;無垢義應該被證知;同一義應該被證知;
適時義應該被證知;遠離義應該被證知;遠離的行為義應該被證知;
離貪義應該被證知;離貪的行為義應該被證知;滅義應該被證知;滅的行為義應該被證知;捨棄義應該被證知;捨棄的行為義應該被證知;解脫義應該被證知;解脫的行為義應該被證知。
欲義應該被證知;欲的根本義應該被證知;欲的[立]足義應該被證知;欲的勤奮義應該被證知;欲的成功義應該被證知;欲的勝解義應該被證知;欲的努力義應該被證知;欲的現起義應該被證知;欲的不散亂義應該被證知;欲的看見義應該被證知。
活力義應該被證知;活力的根本義應該被證知;活力的[立]足義應該被證知;活力的勤奮義應該被證知;活力的成功義應該被證知;活力的勝解義應該被證知;活力的努力義應該被證知;活力的現起義應該被證知;活力的不散亂義應該被證知;活力的看見義應該被證知。
心義應該被證知;心的根本義應該被證知;心的[立]足義應該被證知;心的勤奮義應該被證知;心的成功義應該被證知;心的勝解義應該被證知;心的努力義應該被證知;心的現起義應該被證知;心的不散亂義應該被證知;心的看見義應該被證知。
考察義應該被證知;考察的根本義應該被證知;考察的[立]足義應該被證知;考察的勤奮義應該被證知;考察的成功義應該被證知;考察的勝解義應該被證知;考察的努力義應該被證知;考察的現起義應該被證知;考察的不散亂義應該被證知;考察的看見義應該被證知。
17.苦義應該被證知;苦的壓迫義應該被證知;苦的
有為義應該被證知;苦的熱惱義應該被證知;苦的變易義應該被證知。集義應該被證知;集的堆積義應該被證知;集的因由義應該被證知;集的繫縛義應該被證知;集的障礙義應該被證知。滅義應該被證知;滅的出離義應該被證知;滅的遠離義應該被證知;滅的無為義應該被證知;滅的
不死義應該被證知。道義應該被證知;道的出離義應該被證知;道的因義應該被證知;道的看見義應該被證知;道的增上義應該被證知。
真如義應該被證知;無我義應該被證知;諦義應該被證知;貫通義應該被證知;證知義應該被證知;遍知義應該被證知;法義應該被證知;界義應該被證知;所知義應該被證知;作證義應該被證知;觸達義應該被證知;
現觀義應該被證知。
18.離欲(出離)應該被證知;無惡意應該被證知;
光明想應該被證知;不散亂應該被證知;法的區別(界定)應該被證知;智應該被證知;欣悅應該被證知。
初禪應該被證知;第二禪應該被證知;第三禪應該被證知;第四禪應該被證知。虛空無邊處
等至應該被證知;識無邊處等至應該被證知;
無所有處等至應該被證知;
非想非非想處等至應該被證知。
無常隨看應該被證知;苦隨看應該被證知;無我隨看應該被證知;厭隨看應該被證知;離貪隨看應該被證知;滅隨看應該被證知;斷念隨看應該被證知;
滅盡隨看應該被證知;消散隨看應該被證知;變易隨看應該被證知;無相隨看應該被證知;無願隨看應該被證知;空隨看應該被證知;增上慧法毘婆舍那應該被證知;如實智見應該被證知;過患隨看應該被證知;省察隨看應該被證知;轉回隨看應該被證知。
19.須陀洹道應該被證知;須陀洹果等至應該被證知;一來道應該被證知;一來果等至應該被證知;不還道應該被證知;不還果等至應該被證知;阿羅漢道應該被證知;阿羅漢果等至應該被證知。
以勝解義信根應該被證知;以努力義活力根應該被證知;以現起義念根應該被證知;以不散亂義定根應該被證知;以看見義慧根應該被證知;在無信上以不會被搖動義信力應該被證知;在懈怠上以不會被搖動義
活力之力應該被證知;在放逸上以不會被搖動義念力應該被證知;在掉舉上以不會被搖動義定力應該被證知;在無明上以不會被搖動義慧力應該被證知;以現起義念覺支應該被證知;以伺察義擇法覺支應該被證知;以努力義活力覺支應該被證知;以遍滿義喜覺支應該被證知;以寂靜義
寧靜覺支應該被證知;以不散亂義定覺支應該被證知;以省察義
平靜覺支應該被證知。
以看見義正見應該被證知;以導向義正志應該被證知;以攝受義正語應該被證知;以等起義正業應該被證知;以清白義正命應該被證知;以努力義正精進應該被證知;以現起義正念應該被證知;以不散亂義正定應該被證知。
以增上義根應該被證知;以不會被搖動義力應該被證知;以出離義覺支應該被證知;以因義道應該被證知;以現起義念住應該被證知;以勤奮義正勤應該被證知;以成功義神足應該被證知;以真實義諸諦應該被證知;以不散亂義奢摩他應該被證知;以隨看義毘婆舍那應該被證知;以一味義奢摩他、毘婆舍那應該被證知;以不超越義雙連應該被證知。
以
自制義戒清淨應該被證知;以不散亂義心清淨應該被證知;以看見義見清淨應該被證知;以已脫離義解脫應該被證知;以貫通義明應該被證知;以遍捨義解脫應該被證知;以斷絕義滅盡智應該被證知;以安息義無生智應該被證知。
20.以根本義欲應該被證知;以引起義作意應該被證知;以集合義觸應該被證知;以會合義受應該被證知;以上首義定應該被證知;以增上義念應該被證知;以從那裡更上義慧應該被證知;以核心義解脫應該被證知;以完結義不死的立足處之涅槃應該被證知。
凡被證知的諸法都被知道。它以已知義為智,
以了知義為慧,因為那樣被稱為:「這些法應該被證知」的傾聽,那個了知慧為聞所成智。
第二誦分[終了]。
21.怎樣是「
這些法應該被遍知」的傾聽,那個了知慧為聞所成智?
一法應該被
遍知:有
漏、
與執取有關的觸。二法應該被遍知:名與色。三法應該被遍知:三受。四法應該被遍知:
四種食。五法應該被遍知:
五取蘊。六法應該被遍知:六內處。七法應該被遍知:七識住。八法應該被遍知:
八世間法。九法應該被遍知:九
眾生住處。十法應該被遍知:十處。
比丘們!一切應該被遍知。比丘們!而什麼是一切應該被遍知?比丘們!眼應該被遍知;色應該被遍知;眼識應該被遍知;眼觸應該被遍知;又凡以這眼觸為緣生起感受的樂,或苦,或不苦不樂,那也應該被遍知。比丘們!耳應該被遍知;聲音應該被遍知……(中略)鼻應該被遍知;氣味應該被遍知……舌應該被遍知;味道應該被遍知……身應該被遍知;所觸應該被遍知……(中略)意應該被遍知;法應該被遍知;意識應該被遍知;意觸應該被遍知;又凡以這意觸為緣生起感受的樂,或苦,或不苦不樂,那也應該被遍知。色應該被遍知……(中略)受應該被遍知……想應該被遍知……諸行應該被遍知……識應該被遍知……眼應該被遍知……(中略)老死應該被遍知……以完結義不死的立足處之涅槃應該被遍知。凡當為了得到諸法之目的而努力,那些法被得到,這樣,那些法就被遍知與完成。
22.當為了得到離欲之目的而努力,離欲被得到,這樣,那個法就被遍知與完成。當為了得到無惡意之目的而努力,無惡意被得到,這樣,那個法就被遍知與完成。當為了得到光明想之目的而努力,光明想被得到,這樣,那個法就被遍知與完成。當為了得到不散亂之目的而努力,不散亂被得到,這樣,那個法就被遍知與完成。當為了得到法的區別(界定) 之目的而努力,法的區別被得到,這樣,那個法就被遍知與完成。當為了得到智之目的而努力,智被得到,這樣,那個法就被遍知與完成。當為了得到欣悅之目的而努力,欣悅被得到,這樣,那個法就被遍知與完成。
當為了得到初禪之目的而努力,初禪被得到,這樣,那個法就被遍知與完成。第二禪……(中略)的第三禪……當為了得到第四禪之目的而努力,第四禪被得到,這樣,那個法就被遍知與完成。當為了得到虛空無邊處等至之目的而努力,虛空無邊處等至被得到,這樣,那個法就被遍知與完成。當為了得到識無邊處等至之目的而努力,識無邊處等至被得到,這樣,那個法就被遍知與完成。當為了得到無所有處等至之目的而努力,無所有處等至被得到,這樣,那個法就被遍知與完成。當為了得到非想非非想處等至之目的而努力,非想非非想處等至被得到,這樣,那個法就被遍知與完成。
當為了得到無常隨看之目的而努力,無常隨看被得到,這樣,那個法就被遍知與完成。當為了得到苦隨看之目的而努力,苦隨看被得到,這樣,那個法就被遍知與完成。當為了得到無我隨看之目的而努力,無我隨看被得到,這樣,那個法就被遍知與完成。當為了得到厭隨看之目的而努力,厭隨看被得到,這樣,那個法就被遍知與完成。當為了得到離貪隨看之目的而努力,離貪隨看被得到,這樣,那個法就被遍知與完成。當為了得到滅隨看之目的而努力,滅隨看被得到,這樣,那個法就被遍知與完成。當為了得到斷念隨看之目的而努力,斷念隨看被得到,這樣,那個法就被遍知與完成。當為了得到滅盡隨看之目的而努力,滅盡隨看被得到,這樣,那個法就被遍知與完成。當為了得到消散隨看之目的而努力,消散隨看被得到,這樣,那個法就被遍知與完成。當為了得到變易隨看之目的而努力,變易隨看被得到,這樣,那個法就被遍知與完成。當為了得到無相隨看之目的而努力,無相隨看被得到,這樣,那個法就被遍知與完成。當為了得到無願隨看之目的而努力,無願隨看被得到,這樣,那個法就被遍知與完成。當為了得到空隨看之目的而努力,空隨看被得到,這樣,那個法就被遍知與完成。
當為了得到增上慧法毘婆舍那之目的而努力,增上慧法毘婆舍那被得到,這樣,那個法就被遍知與完成。當為了得到如實智見之目的而努力,如實智見被得到,這樣,那個法就被遍知與完成。當為了得到過患隨看之目的而努力,過患隨看被得到,這樣,那個法就被遍知與完成。當為了得到省察隨看之目的而努力,省察隨看被得到,這樣,那個法就被遍知與完成。當為了得到轉回隨看之目的而努力,轉回隨看被得到,這樣,那個法就被遍知與完成。
當為了得到須陀洹道之目的而努力,須陀洹道被得到,這樣,那個法就被遍知與完成。當為了得到一來道之目的而努力,一來道被得到,這樣,那個法就被遍知與完成。當為了得到不還道之目的而努力,不還道被得到,這樣,那個法就被遍知與完成。當為了得到阿羅漢道之目的而努力,阿羅漢道被得到,這樣,那個法就被遍知與完成。
凡當為了得到諸法之目的而努力,那些法被得到,這樣,那些法就被遍知與完成。它以已知義為智,以了知義為慧,因為那樣被稱為:「這些法應該被遍知」的傾聽,那個了知慧為聞所成智。
23.怎樣是「
這些法應該被捨斷」的傾聽,那個了知慧為聞所成智?
一法應該被捨斷:
我是之慢。二法應該被捨斷:
無明與
有的渴愛。三法應該被捨斷:三種渴愛。四法應該被捨斷:四種
暴流。五法應該被捨斷:
五蓋。六法應該被捨斷:六類渴愛。七法應該被捨斷:七種
煩惱潛在趨勢。八法應該被捨斷:八邪性。九法應該被捨斷:九個根植於渴愛的[法]。十法應該被捨斷:十邪性。
24.有兩種捨斷:斷絕捨斷、安息捨斷。斷絕捨斷是當修習出世間導向滅盡道時,安息捨斷是在[證]果的剎那。有三種捨斷:這是欲的出離,即:離欲、這是色的岀離,即:無色,而凡任何已出生的、有為的、緣所生的,它的滅為出離,離欲就是對已得到欲的捨斷與已遍捨,無色就是對已得到色的捨斷與已遍捨,滅就是對已得到有為的捨斷與已遍捨。有四種捨斷:當貫通苦諦的遍知貫通時他捨斷、當貫通集諦的捨斷貫通時他捨斷、當貫通滅諦的作證貫通時他捨斷、當貫通道諦的修習貫通時他捨斷。有五種捨斷:鎮伏捨斷、彼分(那個部分)捨斷、斷絕捨斷、安息捨斷、出離捨斷。鎮伏捨斷是當修習初禪時對蓋;彼分捨斷是當修習定時對
惡見的
洞察分;斷絕捨斷是當修習出世間導向滅盡道時;安息捨斷是在[證]果的剎那;出離捨斷是涅槃的滅。
比丘們!一切應該被捨斷。比丘們!什麽是一切應該被捨斷?比丘們!眼應該被捨斷,諸色應該被捨斷,眼識應該被捨斷,眼觸應該被捨斷,又凡以這眼觸為緣生起感受的樂,或苦,或不苦不樂,那也應該被捨斷。耳應該被捨斷,聲音應該被捨斷……(中略)鼻應該被捨斷,氣味應該被捨斷……舌應該被捨斷,諸味道應該被捨斷……身應該被捨斷,所觸應該被捨斷……意應該被捨斷,諸法應該被捨斷,意識應該被捨斷,意觸應該被捨斷,又凡以這意觸為緣生起感受的樂,或苦,或不苦不樂,那也應該被捨斷。當看見色時他捨斷,當看見受時他捨斷,當看見想時他捨斷,當看見諸行時他捨斷,當看見識時他捨斷,眼……(中略)老死……(中略)當看見以完結義不死的立足處之涅槃時他捨斷。凡被捨斷的諸法都被遍捨。它以已知義為智,以了知義為慧,因為那樣被稱為:「這些法應該被捨斷」的傾聽,那個了知慧為聞所成智。
第三誦分[終了]。
25.怎樣是「
這些法應該被修習」的傾聽,那個了知慧為聞所成智?
一法應該被
修習:悅意俱行的
身至念。二法應該被修習:奢摩他與毘婆舍那。三法應該被修習:
三定。四法應該被修習:
四念住。五法應該被修習:
[正]定五支。六法應該被修習:
六隨念處。七法應該被修習:
七覺支。八法應該被修習:
八支聖道。九法應該被修習:
九遍清淨勤奮支。十法應該被修習:十
遍處。
26.有兩種修習:世間的修習與出世間的修習。有三種修習:色界善法的修習、無色界善法的修習、不繫屬善法的修習。色界善法的修習有下劣的,有中間的,有勝妙的;無色界善法的修習有下劣的,有中間的,有勝妙的;不繫屬善法的修習是勝妙的。
27.有四種修習:當貫通苦諦的遍知貫通時他修習、當貫通集諦的捨斷貫通時他修習、當貫通滅諦的作證貫通時他修習、當貫通道諦的修習貫通時他修習,這是四種修習。
另外的四種修習:尋求的修習、得到的修習、一味的修習、練習的修習。什麼是尋求的修習?「當所有進入定時,在那裡生起的諸法是一味的。」這是尋求的修習。什麼是得到的修習?「當所有進入定時,在那裡生起的諸法互相不超越。」這是得到的修習。什麼是一味的修習?「當以勝解義修習信根時,對信根,因而四根是一味的。」為對諸根,是以一味意義修習。「當以努力義修習活力根時,對活力根,因而四根是一味的。」為對諸根,是以一味意義修習。「當以現起義修習念根時,對念根,因而四根是一味的。」為對諸根,是以一味意義修習。「當以不散亂義修習定根時,對定根,因而四根是一味的。」為對諸根,是以一味意義修習。「當以看見義修習慧根時,對慧根,因而四根是一味的。」為對諸根,是以一味意義修習。
「當在無信上以不會被搖動義修習信力時,對信力,因而四力是一味的。」為對諸力,是以一味意義修習。「當在懈怠上以不會被搖動義修習
活力之力時,對活力之力,因而四力是一味的。」為對諸力,是以一味意義修習。「當在放逸上以不會被搖動義修習念力時,對念力,因而四力是一味的。」為對諸力,是以一味意義修習。「當在掉舉上以不會被搖動義修習定力時,對定力,因而四力是一味的。」為對諸力,是以一味意義修習。「當在無明上以不會被搖動義修習慧力時,對慧力,因而四力是一味的。」為對諸力,是以一味意義修習。
「當以現起義修習念覺支時,對念覺支,因而六覺支是一味的。」為對諸覺支,是以一味意義修習。「當以伺察義修習擇法覺支時,對擇法覺支,因而六覺支是一味的。」為對諸覺支,是以一味意義修習。「當以努力義修習活力覺支時,對活力覺支,因而六覺支是一味的。」為對諸覺支,是以一味意義修習。「當以遍滿義修習喜覺支時,對喜覺支,因而六覺支是一味的。」為對諸覺支,是以一味意義修習。「當以寂靜義修習寧靜覺支時,對寧靜覺支,因而六覺支是一味的。」為對諸覺支,是以一味意義修習。「當以不散亂義修習定覺支時,對定覺支,因而六覺支是一味的。」為對諸覺支,是以一味意義修習。「當以省察義修習平靜覺支時,對寧平靜支,因而六覺支是一味的。」為對諸覺支,是以一味意義修習。
「當以看見義修習正見時,對正見,因而七道分是一味的。」為對諸道分,是以一味意義修習。「當以導向義修習正志時,對正志,因而七道分是一味的。」為對諸道分,是以一味意義修習。「當以攝受義修習正語時,對正語,因而七道分是一味的。」為對諸道分,是以一味意義修習。「當以等起義修習正業時,對正業,因而七道分是一味的。」為對諸道分,是以一味意義修習。「當以清白義修習正命時,對正命,因而七道分是一味的。」為對諸道分,是以一味意義修習。「當以努力義修習正精進時,對正精進,因而七道分是一味的。」為對諸道分,是以一味意義修習。「當以現起義修習正念時,對正念,因而七道分是一味的。」為對諸道分,是以一味意義修習。「當以不散亂義正定時,對正定,因而七道分是一味的。」為對諸道分,是以一味意義修習。這是一味修習。
什麽是練習的修習?這裡,比丘午前時練習,中午時也練習,傍晚時也練習,餐前也練習,餐後也練習,在初夜時也練習,在中夜時也練習,在後夜時也練習,在夜間也練習,在白天也練習,日夜也練習,在黑月時也練習,在白月時也練習,在雨季安居間也練習,在冬天也練習,在夏天也練習,在年青時也練習,在中年時也練習,在老年時也練習:這是練習的修習。這是四種修習。
28.另外的四種修習:在那裡對所生諸法以不超越義的修習、對諸根以一味義的修習、以那個進入活力運載義的修習、以練習義的修習。什麽是在那裡對所生諸法以不超越義的修習?「當捨斷
欲的意欲時因離欲而所生諸法互相不超越。」為在那裡對所生諸法以不超越義的修習。「當捨斷惡意時因無惡意而所生諸法互相不超越。」為在那裡對所生諸法以不超越義的修習。「當捨斷惛沈睡眠時因光明想而所生諸法互相不超越。」為在那裡對所生諸法以不超越義的修習。「當捨斷掉舉時因不散亂而所生諸法互相不超越。」為在那裡對所生諸法以不超越義的修習。「當捨斷疑時因法的區別(界定)而所生諸法互相不超越。」為在那裡對所生諸法以不超越義的修習。「當捨斷無明時因智而所生諸法互相不超越。」為在那裡對所生諸法以不超越義的修習。「當捨斷不樂時因欣悅而所生諸法互相不超越。」為在那裡對所生諸法以不超越義的修習。「當捨斷蓋時因初禪而所生諸法互相不超越。」為在那裡對所生諸法以不超越義的修習。「當捨斷尋、伺時因第二禪而所生諸法互相不超越。」為在那裡對所生諸法以不超越義的修習。「當捨斷喜時因第三禪而所生諸法互相不超越。」為在那裡對所生諸法以不超越義的修習。「當捨斷樂、苦時因第四禪而所生諸法互相不超越。」為在那裡對所生諸法以不超越義的修習。
「當捨斷色想、有對想、種種想時因虛空無邊處等至而所生諸法互相不超越。」為在那裡對所生諸法以不超越義的修習。「當捨斷虛空無邊處想時因識無邊處等至而所生諸法互相不超越。」為在那裡對所生諸法以不超越義的修習。「當捨斷識無邊處想時因無所有處等至而所生諸法互相不超越。」為在那裡對所生諸法以不超越義的修習。「當捨斷無所有處想時因非想非非想等至而所生諸法互相不超越。」為在那裡對所生諸法以不超越義的修習。
「當捨斷常想時因無常隨看而所生諸法互相不超越。」為在那裡對所生諸法以不超越義的修習。「當捨斷樂想時因苦隨看而所生諸法互相不超越。」為在那裡對所生諸法以不超越義的修習。「當捨斷我想時因無我隨看而所生諸法互相不超越。」為在那裡對所生諸法以不超越義的修習。「當捨斷歡喜時因厭離隨看而所生諸法互相不超越。」為在那裡對所生諸法以不超越義的修習。「當捨斷貪時因離貪隨看而所生諸法互相不超越。」為在那裡對所生諸法以不超越義的修習。「當捨斷集時因滅隨看而所生諸法互相不超越。」為在那裡對所生諸法以不超越義的修習。「當捨斷執取時因斷念隨看而所生諸法互相不超越。」為在那裡對所生諸法以不超越義的修習。「當捨斷緊密想時因滅盡隨看而所生諸法互相不超越。」為在那裡對所生諸法以不超越義的修習。「當捨斷堆積時因消散隨看而所生諸法互相不超越。」為在那裡對所生諸法以不超越義的修習。「當捨斷恆久(堅固)想時因變易隨看而所生諸法互相不超越。」為在那裡對所生諸法以不超越義的修習。「當捨斷相時因無相隨看而所生諸法互相不超越。」為在那裡對所生諸法以不超越義的修習。「當捨斷願求時因無願隨看而所生諸法互相不超越。」為在那裡對所生諸法以不超越義的修習。「當捨斷執著時因空隨看而所生諸法互相不超越。」為在那裡對所生諸法以不超越義的修習。「當捨斷堅實執著時因增上慧法毘婆舍那而所生諸法互相不超越。」為在那裡對所生諸法以不超越義的修習。「當捨斷迷妄執著時因如實智見而所生諸法互相不超越。」為在那裡對所生諸法以不超越義的修習。「當捨斷
阿賴耶執著時因過患隨看而所生諸法互相不超越。」為在那裡對所生諸法以不超越義的修習。「當捨斷無省察時因省察隨看而所生諸法互相不超越。」為在那裡對所生諸法以不超越義的修習。「當捨斷繫縛執著時因轉回隨看而所生諸法互相不超越。」為在那裡對所生諸法以不超越義的修習。
「當捨斷與見一同存續的污染時因須陀洹道而所生諸法互相不超越。」為在那裡對所生諸法以不超越義的修習。「當捨斷粗的污染時因一來道而所生諸法互相不超越。」為在那裡對所生諸法以不超越義的修習。「當捨斷殘餘的污染時因不還道而所生諸法互相不超越。」為在那裡對所生諸法以不超越義的修習。「當捨斷一切污染時因阿羅漢道而所生諸法互相不超越。」為在那裡對所生諸法以不超越義的修習。這樣是在那裡對所生諸法以不超越義的修習。
什麽是對諸根以一味義的修習?「當捨斷欲的意欲時因離欲而五根是一味的。」為對諸根以一味義的修習。「當捨斷惡意時因無惡意而五根是一味的。」為對諸根以一味義的修習。……(中略)「當捨斷一切污染時因阿羅漢道而五根是一味的。」為對諸根以一味義的修習。這樣是對諸根以一味義的修習。
什麽是以那個進入活力運載義的修習?「當捨斷欲的意欲時因離欲而運送活力。」為以那個進入活力運載義的修習。「當捨斷惡意時因無惡意而運送活力。」為以那個進入活力運載義的修習。……(中略)「當捨斷一切污染時因阿羅漢道而運送活力。」為以那個進入活力運載義的修習。這樣是以那個進入活力運載義的修習。
什麽是以練習義的修習?「當捨斷欲的意欲時因離欲而練習。」為以練習義的修習。「當捨斷惡意時因無惡意而練習。」為以練習義的修習。……(中略)「當捨斷一切污染時因阿羅漢道而練習。」為以練習義的修習。這樣是以練習義的修習。這是四種修習。
當看見色時他修習,當看見受時他修習,當看見想時他修習,當看見諸行時他修習,當看見識時他修習,眼……(中略)老死……(中略)當看見以完結義不死的立足處之涅槃時他修習。凡被修習的諸法都是一味的。它以已知義為智,以了知義為慧,因為那樣被稱為:「這些法應該被修習」的傾聽,那個了知慧為聞所成智。
第四誦分[終了]。
29.怎樣是「
這些法應該被作證」的傾聽,那個了知慧為聞所成智?
一法應該被作證:不動心解脫。二法應該被作證:明與解脫。三法應該被作證:三明。四法應該被作證:四沙門果。五法應該被作證:五法蘊(五分法身)。六法應該被作證:六證智(六神通)。七法應該被作證:七諸漏已滅盡之力。八法應該被作證:八解脫。九法應該被作證:九次第滅。十法應該被作證:
十無學法。
比丘們!一切應該被作證。比丘們!什麽是一切應該被作證?比丘們!眼應該被作證;色應該被作證;眼識應該被作證;眼觸應該被作證;又凡以這眼觸為緣生起感受的樂,或苦,或不苦不樂,那也應該被作證。耳應該被作證;聲音應該被作證……(中略)鼻應該被作證;氣味應該被作證……舌應該被作證;味道應該被作證……身應該被作證;所觸應該被作證……意應該被作證;法應該被作證;意識應該被作證;意觸應該被作證;又凡以這意觸為緣生起感受的樂,或苦,或不苦不樂,那也應該被作證。當看見色時他作證,當看見受時他作證,當看見想時他作證,當看見行時他作證,當看見識時他作證,眼……(中略)老死……(中略)當看見以完結義不死的立足處之涅槃時他作證。凡被作證的諸法都被觸達(體會而得到)。它以已知義為智,以了知義為慧,因為那樣被稱為:「這些法應該被作證」的傾聽,那個了知慧為聞所成智。
30.怎樣是「
這些法為退分、這些法為住分、這些法為勝進分、這些法為洞察分」的傾聽,那個了知慧為聞所成智?
初禪的證得者與欲俱行的想與作意被執行為
退分法,保持該隨法狀態的持續為
住分法,與無尋俱行的想與作意被執行為勝進分法,與厭俱行的想與作意被執行而伴隨離貪為
洞察分法。
第二禪的證得者與尋俱行的想與作意被執行為退分法,保持該隨法狀態的持續為住分法,與平靜之樂俱行的想與作意被執行為勝進分法,與厭俱行的想與作意被執行而伴隨離貪為洞察分法。
第三禪的證得者與喜樂俱行的想與作意被執行為退分法,保持該隨法狀態的持續為住分法,與不苦不樂俱行的想與作意被執行為勝進分法,與厭俱行的想與作意被執行而伴隨離貪為洞察分法。
第四禪的證得者與平靜[之樂?]俱行的想與作意被執行為退分法,保持該隨法狀態的持續為住分法,與虛空無邊處俱行的想與作意被執行為勝進分法,與厭俱行的想與作意被執行而伴隨離貪為洞察分法。
虛空無邊處的證得者與色俱行的想與作意被執行為退分法,保持該隨法狀態的持續為住分法,與識無邊處俱行的想與作意被執行為勝進分法,與厭俱行的想與作意被執行而伴隨離貪為洞察分法。
識無邊處的證得者與虛空無邊處俱行的想與作意被執行為退分法,保持該隨法狀態的持續為住分法,與無所有處俱行的想與作意被執行為勝進分法,與厭俱行的想與作意被執行而伴隨離貪為洞察分法。
無所有處的證得者與識無邊處俱行的想與作意被執行為退分法,保持該隨法狀態的持續為住分法,與非想非非想處俱行的想與作意被執行為勝進分法,與厭俱行的想與作意被執行而伴隨離貪為洞察分法。它以已知義為智,以了知義為慧,因為那樣被稱為:「這些法為退分、這些法為住分、這些法為勝進分、這些法為洞察分」的傾聽,那個了知慧為聞所成智。
31.
怎樣是「一切行是無常的、一切行是苦、
一切法是無我」的傾聽,那個了知慧為聞所成智?「以滅盡義色是無常的;以怖畏義是苦;以不實義是無我」的傾聽,那個了知慧為聞所成智。受……(中略)想……諸行……識……眼(中略)「以滅盡義老死是無常的;以怖畏義是苦;以不實義是無我」的傾聽,那個了知慧為聞所成智。它以已知義為智,以了知義為慧,因為那樣被稱為:「一切行是無常的、一切行是苦、一切法是無我」的傾聽,那個了知慧為聞所成智。
32.怎樣是「
這是苦聖諦、這是苦集聖諦、這是苦滅聖諦、這是導向苦
滅道跡聖諦」的傾聽,那個了知慧為聞所成智?
33.在那裡,什麼是苦聖諦呢?生是苦,老也是苦,死也是苦,愁、悲、苦、憂、絕望也是苦,與不愛的結合也是苦,與所愛的別離也是苦,凡沒得到想要的,那也是苦。以簡要:五取蘊是苦。
在那裡,什麼是生?凡一一那些眾生中,以一一那個眾生部類的生、出生、進入[胎]、生起、
生出、諸蘊的顯現、諸處的獲得,這被稱為生。
在那裡,什麼是老?凡一一那些眾生中,以一一那個眾生部類的老、老衰、齒落、髮白、皮皺、壽命的衰退、諸根的退化,這被稱為老。
在那裡,什麼是死?凡一一那些眾生中,以一一那個眾生部類的過世、滅亡、崩解、消失、死亡、壽終、諸蘊的崩解、屍體的捨棄[、
命根斷絕-MN.9, 92段],這被稱為死。
在那裡,什麼是愁?被親族的不幸觸達,或財物的損失觸達,或疾病的損失(不幸)觸達,或戒的損失(喪失)觸達,或見的不幸觸達,具備某些不幸、接觸某些苦法者有愁、憂愁、憂愁的狀態、內部的愁、內部的遍愁,心的遍燒、憂、愁箭,這被稱為愁。
在那裡,什麼是悲?被親族的不幸觸達,或財物的損失觸達,或疾病的損失(不幸)觸達,或戒的損失(喪失)觸達,或見的不幸觸達,具備某些不幸、接觸某些苦法者有悲歎、悲、哭泣、悲泣、悲歎的狀態、悲泣的狀態、言語、無意義的話、嘟噥、一再喃喃、冗言、泣言的狀態,這被稱為悲。
在那裡,什麼是苦?凡身體的苦、身觸所生的苦、被感受不合意的,身觸所生不合意的苦受,比丘們!這被稱為苦。
在那裡,什麼是憂?凡心的不合意、心的苦,心[意?]觸所生的苦、被感受不合意的,心[意?]觸所生的不合意苦受,這被稱為憂。
在那裡,什麼是絕望?被親族的不幸觸達,或財物的損失觸達,或疾病的損失(不幸)觸達,或戒的損失(喪失)觸達,或見的不幸觸達,具備某些不幸、接觸某些苦法者的憂惱、絕望、憂鬱、惱愁、憂惱的狀態、絕望的狀態
,比丘們!這被稱為絕望。
在那裡,什麼是與不愛的結合是苦?這裡,凡那些是不想要的、不愉快的、不合意的色、聲、氣味、味道、所觸[、法?],又或凡那些是對他想要無利益、想要不利、想要不安樂、想要不
軛安穩者,凡與那些成為一起會合、聚集、集合、混合狀態,這被稱為與不愛的結合是苦。
在那裡,什麼是與所愛的別離是苦?這裡,凡那些是喜好的、想要的、合意的色、聲、氣味、味道、所觸[、法?],或凡那些是對他樂於利益、有益、安樂、軛安穩的母親,或父親,或兄弟,或姊妹,或朋友,或同事,或親族、血親者,凡與那些成為一起不會合、不聚集、不集合、不混合狀態,這被稱為與所愛的別離是苦。
在那裡,凡沒得到想要的,那也是苦?
生法眾生們的這樣欲求生起:『啊!願我們不成為生法,以及,願生不對我們到來。』但這不能被想要得到。這是凡沒得到想要的,那也是苦。老法的眾生……(中略)病法的眾生……死法的眾生……愁、悲、苦、憂、絕望法眾生們的這樣欲求生起:『啊!願我們沒有愁、悲、苦、憂、絕望法,以及願愁、悲、苦、憂、絕望法不對我們到來。』但這不能被想要得到。這也是凡沒得到想要的,那也是苦。
在那裡,什麼是總括之,五取蘊是苦?即:色取蘊、受取蘊、想取蘊、行取蘊、識取蘊,這些被稱為總括之,五取蘊是苦。
34.在那裡,什麼是苦集聖諦?凡這個導致再有的、與歡喜及貪俱行的、
到處歡喜的渴愛,即:欲的渴愛、有的渴愛、
無有的渴愛。而,這個渴愛當生起時,在哪裡生起?當安頓時,在哪裡安頓?凡在世間中是可愛形色、
合意形色者,這個渴愛當生起時,在這裡生起,當安頓時,在這裡安頓。而什麼是世間中的可愛形色、合意形色?眼是世間中的可愛形色、合意形色,這個渴愛當生起時,在這裡生起,當安頓時,在這裡安頓;耳是世間中……(中略)鼻是世間中……舌是世間中……身是世間中……意是世間中的可愛形色、合意形色,這個渴愛當生起時,在這裡生起,當安頓時,在這裡安頓。色是世間中的可愛形色、合意形色,這個渴愛當生起時,在這裡生起,當安頓時,在這裡安頓。聲是世間中的可愛形色、合意形色……(中略)法是在世間中……眼識是在世間中……耳識是在世間中……鼻識是在世間中……舌識是在世間中……(中略)意識是在世間中……眼觸是在世間中……(中略)意觸是在世間中……眼觸所生受是在世間中……(中略)意觸所生受是在世間中……色之想是在世間中……(中略)法之想是在世間中……
色之思是在世間中……(中略)法之思是在世間中……色之渴愛是在世間中……(中略)法之渴愛是在世間中……色之尋是在世間中……(中略)法之尋是在世間中……色之伺是在世間中……(中略)法之伺是世間中的可愛形色、合意形色,這個渴愛當生起時,在這裡生起,當安頓時,在這裡安頓。這被稱為苦集聖諦。
35.在那裡,什麼是苦滅聖諦?凡正是那個渴愛的
無餘褪去與滅、捨棄、
斷念、解脫、無
阿賴耶。而,這個渴愛當被捨斷時,在哪裡被捨斷呢?當被滅時,在哪裡被滅呢?凡世間中可愛的形色、合意形色,這個渴愛當被捨斷時,在這裡被捨斷,當被滅時,在這裡被滅。而什麼是世間中的可愛形色、合意形色?眼是世間中的可愛形色、合意形色,這個渴愛當被捨斷時,在這裡被捨斷,當被滅時,在這裡被滅……(中略)法之伺是世間中的可愛形色、合意形色,這個渴愛當被捨斷時,在這裡被捨斷,當被滅時,在這裡被滅。這被稱為苦滅聖諦。[MN.10, 133段]
36.在那裡,什麼是導向苦滅道跡聖諦?就是這
八支聖道;即:正見、正志、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在那裡,什麼是正見?比丘們!苦智,苦集智,苦滅智,導向苦滅道跡智,這被稱為正見。
在那裡,什麼是正志?
離欲的意向、
無惡意的意向、
無加害的意向,這被稱為正志。
在那裡,什麼是正語?戒絕
妄語、戒絕
離間語、戒絕
粗惡語、戒絕
雜穢語,這被稱為正語。
在那裡,什麼是正業?戒絕殺生、戒絕
未被給與的拿取、戒絕
邪淫,比丘們!這被稱為正業。
在那裡,什麼是正命?比丘們!這裡,
聖弟子捨斷邪命後,以正命營生,比丘們!這被稱為正命。
在那裡,什麼是正精進?這裡,比丘為了未生起的惡不善法之不生起使意欲生起、努力、發動活力、盡心、勤奮;為了已生起的惡不善法之捨斷而……(中略)為了未生起的善法之生起而……(中略)為了已生起的諸善法之存續、不忘失、增大、成滿、修習圓滿使意欲生起、努力、發動活力、盡心、勤奮,這被稱為正精進。
在那裡,什麼是正念?這裡,比丘在身上隨看身地住:熱心的、正知的、有念的,調伏世間中的貪婪、憂後;住於在受上……(中略)住於在心上……(中略)在諸法上隨看法地住:熱心的、正知的、有念的,調伏世間中的貪婪、憂後,這被稱為正念。
在那裡,什麼是正定?這裡,比丘就從離諸欲後,從離諸不善法後,
進入後住於有尋、
有伺,
離而生喜、樂的初禪;從尋與伺的平息,
自身內的明淨,
心的專一性,進入後住於無尋、無伺,定而生喜、樂的第二禪;從喜的褪去、住於平靜、有念正知、以身體感受樂,進入後住於聖者們告知凡那個『平靜的、具念的、
安樂住的』第三禪;從樂的捨斷與從苦的捨斷,就在之前諸喜悅、憂的滅沒,進入後住於不苦不樂,
平靜、念遍純淨的第四禪,這被稱為正定。這被稱為導向苦滅道跡聖諦。它以已知義為智,以了知義為慧,因為那樣被稱為:「這是苦聖諦、這是苦集聖諦、這是苦滅聖諦、這是導向苦滅道跡聖諦」的傾聽,那個了知慧為聞所成智。
聞所成智的說明第一[終了]。
2.
戒所成智的說明
37.怎樣是聽聞後在自制上的慧為戒所成智?有五種戒:限制清淨戒、非限制清淨戒、圓滿的清淨戒、不執取的清淨戒、安息清淨戒。
在那裡,什麼是限制清淨戒?對未
受具足戒的限制
學處,這是限制清淨戒。什麼是非限制清淨戒?對已受具足戒的非限制學處,這是非限制清淨戒。什麼是圓滿的清淨戒?在善法上相應之善的一般人
在有學的限制(範圍)上為
完全的實行者,在身體與活命上是無期待者、遍捨活命者,這是圓滿的清淨戒。什麼是不執取的清淨戒?對七種有學,這是不執取的清淨戒。什麼是安息清淨戒?對如來諸漏已滅盡的弟子,
辟支佛,
如來、
阿羅漢、
遍正覺者,這是安息清淨戒。
38.有限制戒;有非限制戒。在這裡,什麼是那個限制戒?有利得限制戒,有名聲限制戒,有親族限制戒,有肢體限制戒,有活命限制戒。
什麼是那個利得限制戒?在這裡,某些人因利得、以利得
為緣、以利得的理由,違犯如[其]所受持的學處,這是那個利得限制戒。什麼是那個名聲限制戒?在這裡,某些人因名聲、以名聲為緣、以名聲的理由,違犯如[其]所受持諸學處,這是那個名聲限制戒。什麼是那個親族限制戒?在這裡,某些人因親族、以親族為緣、以親族的理由,違犯如[其]所受持諸學處,這是那個親族限制戒。什麼是那個肢體限制戒?在這裡,某些人因肢體、以肢體為緣、以肢體的理由,違犯如[其]所受持諸學處,這是那個肢體限制戒。什麼是那個活命限制戒?在這裡,某些人因活命、以活命為緣、以活命的理由,違犯如[其]所受持諸學處,這是那個活命限制戒。像這樣的戒是毀壞的、瑕疵的、污點的、雜色的、非自由的、非智者稱讚的、取著的、非導向定的、非不後悔所依的、非欣悅所依的、非喜所依的、非寧靜所依的、非樂所依的、非定所依的、非如實智見所依的,不對一向
厭、不對
離貪、不對
滅、不對寂靜、不對證智、不對
正覺、不對涅槃轉起,這是那個限制戒。
什麼是那個非限制戒?有非利得限制戒,有非名聲限制戒,有非親族限制戒,有非肢體限制戒,有非活命限制戒。
什麼是那個非利得限制戒?在這裡,某些人因利得、以利得為緣、以利得的理由,如[其]所受持諸學處的違犯心也(都)不生起,他哪裡會違犯!這是那個非利得限制戒。什麼是那個非名聲限制戒?在這裡,某些人因名聲、以名聲為緣、以名聲的理由,如[其]所受持諸學處的違犯心也(都)不生起,他哪裡會違犯!這是那個非名聲限制戒。什麼是那個非親族限制戒?在這裡,某些人因親族、以親族為緣、以親族的理由,如[其]所受持諸學處的違犯心也(都)不生起,他哪裡會違犯!這是那個非親族限制戒。什麼是那個非肢體限制戒?在這裡,某些人因肢體、以肢體為緣、以肢體的理由,如[其]所受持諸學處的違犯心也(都)不生起,他哪裡會違犯!這是那個非肢體限制戒。什麼是那個非活命限制戒?在這裡,某些人因活命、以活命為緣、以活命的理由,如[其]所受持諸學處的違犯心也(都)不生起,他哪裡會違犯!這是那個非活命限制戒。像這樣的戒是無毀壞的、無瑕疵的、無污點的、無雜色的、自由的、智者稱讚的、不取著的、轉起定的、不後悔所依的、欣悅所依的、喜所依的、寧靜所依的、樂所依的、定所依的、如實智見所依的,對一向的厭、對離貪、對滅、對寂靜、對證智、對正覺、對涅槃轉起,這是那個非限制戒。
39.什麽是戒?有多少戒?什麽是戒的生起?多少法的集合(合一)為戒?
「什麽是戒?」思戒、
心所戒、
自制戒、不違犯戒。「有多少戒?」善戒、不善戒、
無記戒。「什麽是戒的生起?」善心生(等起)善戒、不善心生不善戒、無記心生無記戒。「多少法的集合為戒?」自制的集合為戒、不違犯的集合為戒、思所生像這樣情況的集合為戒。
40.殺生以自制義為戒;以不違犯義為戒。未被給與的拿取以自制義為戒;以不違犯義為戒。
邪淫以自制義為戒;以不違犯義為戒。
妄語以自制義為戒;以不違犯義為戒。
離間語以自制義為戒;以不違犯義為戒。
粗惡語以自制義為戒;以不違犯義為戒。
綺語以自制義為戒;以不違犯義為戒。
貪婪以自制義為戒;以不違犯義為戒。惡意以自制義為戒;以不違犯義為戒。邪見以自制義為戒;以不違犯義為戒。
41.以離欲而
欲的意欲以自制義為戒;以不違犯義為戒。以無惡意而惡意以自制義為戒;以不違犯義為戒。以
光明想而惛沈睡眠……(中略)以不散亂而掉舉……以法的區別(界定)而疑……以智而無明……以欣悅而不樂……。
以初禪而在諸蓋上……(中略)以第二禪而在尋伺上……以第三禪而喜……以第四禪而樂苦……以虛空無邊處
等至而色想、
有對想、種種想……以識無邊處等至而虛空無邊處想……以無所有處等至而識無邊處想……以非想非非想處等至而無所有處想……。
以無常隨看而常想……(中略)以苦隨看而樂想……以無我隨看而真我想……以厭隨看而歡喜……以離貪隨看而貪……以滅隨看而集……以斷念隨看而執著……以滅盡隨看而緊密想……以消散隨看而堆積想……以變易隨看而恆久(堅固)想……以無相隨看而相……以無願隨看而願求……以空隨看而執著……以增上慧法毘婆舍那而堅實執著……以如實智見而迷妄執著……以過患隨看而阿賴耶執著……以省察隨看而無省察……轉回隨看而繫縛執著……。
以須陀洹道而與見一同存續的污染……(中略)以一來道而粗的污染……以不還道而殘餘的污染……以阿羅漢道而一切污染以自制義為戒;以不違犯義為戒。
五戒:對殺生,捨斷為戒、戒絕為戒、思為戒、自制為戒、不違犯為戒。像這樣的戒對心轉起不追悔;轉起欣悅;轉起喜;轉起寧靜;轉起喜悅;轉起練習;轉起
修習;轉起
多作;轉起裝飾;轉起資助;轉起隨從;轉起圓滿;對一向的厭、對離貪、對滅、對寂靜、對證智、對正覺、對涅槃轉起。
像這樣的戒,自制遍清淨為增上戒;心以自制遍清淨住立來到不散亂,不散亂遍清淨為增上心。他正確地看見自制遍清淨、正確地看見不散亂遍清淨,看見遍清淨為增上慧。在那裡,凡自制義,這是增上戒學;在那裡,凡不散亂義,這是增上心學;在那裡,凡看見義,這是增上慧學。
這三學,當朝向(注意到)時他學習;當知道時他學習;當看見時他學習;當觀察時他學習;當心確立(決意)時他學習;當以信勝解時他學習;當活力努力時他學習;當念現起時他學習;當心定(集中)時他學習;當以慧了知時他學習;當證知應該被證知的時他學習;當遍知應該被遍知的時他學習;當捨斷應該被捨斷的時他學習;當作證應該被作證的時他學習;當修習應該被修習的時他學習。
五戒:對未被給與的拿取……(中略)對邪淫……對妄語……對離間語……對粗惡語……對綺語……對貪婪……對惡意……對邪見……當修習應該被修習的時他學習。
以離欲而對欲的意欲……(中略)以無惡意而對惡意……以光明想而對惛沈睡眠……(中略)以不散亂而對掉舉……以法的區別(界定)而對疑……以智而對無明……以欣悅而對不樂……當修習應該被修習的時他學習。
以初禪而對諸蓋……(中略)以第二禪而對諸尋伺……以第三禪而對喜……以第四禪而對樂苦……以虛空無邊處等至而對色想、有對想、種種想……以識無邊處等至而對虛空無邊處想……以無所有處等至而對識無邊處想……以非想非非想處等至而對無所有處想……當修習應該被修習的時他學習。
以無常隨看而對常想……(中略)以苦隨看而對樂想……以無我隨看而對真我想……以厭隨看而對歡喜……以離貪隨看而對貪……以滅隨看而對集……以斷念隨看而對執著……以滅盡隨看而對緊密想……以消散隨看而對堆積想……以變易隨看而對恆久(堅固)想……以無相隨看而對相……以無願隨看而對願求……以空隨看而對執著……以增上慧法毘婆舍那而對堅實執著……以如實智見而對迷妄執著……以過患隨看而對阿賴耶執著……以省察隨看而對無省察……轉回隨看而對繫縛執著……當修習應該被修習的時他學習。
以須陀洹道而對與見一同存續的污染……(中略)以一來道而對粗的污染……以不還道而對殘餘的污染……以阿羅漢道而對一切污染,捨斷為戒、戒絕為戒、思為戒、自制為戒、不違犯為戒。像這樣的戒對心轉起不追悔;轉起欣悅;轉起喜;轉起寧靜;轉起喜悅;轉起練習;轉起修習;轉起多作;轉起裝飾;轉起資助;轉起隨從;轉起圓滿;對一向的厭、對離貪、對滅、對寂靜、對證智、對正覺、對涅槃轉起。
42.像這樣的戒,自制遍清淨為增上戒;心以自制遍清淨住立來到不散亂,不散亂遍清淨為增上心。他正確地看見自制遍清淨、正確地看見不散亂遍清淨,看見遍清淨為增上慧。在那裡,凡自制義,這是增上戒學;在那裡,凡不散亂義,這是增上心學;在那裡,凡看見義,這是增上慧學。這三學,當朝向(注意到)時他學習;當知道時他學習;當看見時他學習;當觀察時他學習;當心確立(決意)時他學習;當以信勝解時他學習;當活力努力時他學習;當念現起時他學習;當心定(集中)時他學習;當以慧了知時他學習;當證知應該被證知的時他學習;當遍知應該被遍知的時他學習;當捨斷應該被捨斷的時他學習;當作證應該被作證的時他學習;當修習應該被修習的時他學習。它以已知義為智,以了知義為慧,因為那樣被稱為:聽聞後在自制上的慧為戒所成智。
戒所成智的說明第二[終了]。
3.
定修習所成智的說明
43.怎樣是自制後在定上的慧為定修習所成智?有一種定:
心一境性。有二種定:世間定、出世間定。有三種定:有尋有伺定、無尋唯伺定、無尋無伺定。有四種定:退分定、住分定、勝進分定、洞察分定。有五種定:喜遍滿的狀態、樂遍滿的狀態、心遍滿的狀態、光明遍滿的狀態、觀察相。
有六種定:因
佛隨念而心一境性不散亂定、因法隨念而心一境性不散亂定、因
僧團隨念而心一境性不散亂定、因戒隨念而心一境性不散亂定、因施捨隨念而心一境性不散亂定、因天隨念而心一境性不散亂定。有七種定:[定的]
定善巧者、定的
等至善巧者、定的
持續善巧者、定的
出定善巧者、
順意善巧者、定的
行境善巧者、定的
決意善巧者狀態。有八種定:因地遍處而心一境性不散亂定、因水遍處而……(中略)因火遍處而……因風遍處而……因青遍處而……因黃遍處而……因赤遍處而……因白遍處而心一境性不散亂定。有九種定:色界定有下劣的、有中的、有勝妙的;無色界定有下劣的、有中的、有勝妙的;空定、無相定、
無願定。有十種定:因腫脹想而心一境性不散亂定、因青瘀想而……(中略)因膿爛想而……因斷壞想而……因食殘想而……因離散想而……因斬離想而……因血塗想而……因蟲食想而……因骨想而心一境性不散亂定。這是五十五種定。
44.再者,有二十五種定的定義:以攝受義為定;以從屬義為定;以充滿義為定;以一境義為定;以不散亂義為定;以不散逸義為定;以不濁義為定;以不動義為定;以解脫義為定;因單一性的現起而有心的住立狀態為定;「尋求相同」為定;「不尋求不相同」為定;相同被尋求的狀態為定;不相同不被尋求的狀態為定;「拿起(把握)相同」為定;「不拿起不相同」為定;相同被拿起的狀態為定;不相同不被拿起的狀態為定;「實行(走向)相同」為定;「不實行不相同」為定;相同被實行的狀態為定;不相同不被實行的狀態為定;「他燃燒(修禪)相同」為定;「他使不相同燃燒(他破壞不相同)」為定;相同被燃燒的狀態為定;使不相同被燃燒的狀態為定[參看〈5.
解脫的談論〉217.段];「相同與有利益及樂」為定。這些是二十五種定的定義。它以已知義為智,以了知義為慧,因為那樣被稱為:自制後在定上的慧為定修習所成智。
定修習所成智的說明第三[終了]。
4.
法住智的說明
45.怎樣是在緣攝受(緣的掌握)上的慧為
法住智?無明是諸行之生起的存續、轉起的存續、相的存續、堆積的存續、繫縛的存續、障礙的存續、集的存續、因的存續、緣的存續。以這九種行相,無明是
緣,行是緣所生的。「這二法也是緣所生的」是在緣攝受上的慧為法住智。過去世也……
未來世也無明是諸行之生起的存續、轉起的存續、相的存續、堆積的存續、繫縛的存續、障礙的存續、集的存續、因的存續、緣的存續。以這九種行相,無明是緣、諸行是緣所生的。「這二法也是緣所生的」是在緣攝受上的慧為法住智。
諸行是識之……(中略)識是名色之……名色是六處之……六處是觸之……觸是受之……受是渴愛之……渴愛是取之……取是有之……有是生之……生是老死之生起的存續、轉起的存續、相的存續、堆積的存續、繫縛的存續、障礙的存續、集的存續、因的存續、緣的存續。以這九種行相,生是緣,老死是緣所生的。「這二法也是緣所生的」是在緣攝受上的慧為法住智。過去世也……未來世也生是老死之生起的存續、轉起的存續、相的存續、堆積的存續、繫縛的存續、障礙的存續、集的存續、因的存續、緣的存續。以這九種行相,生是緣,老死是緣所生的。「這二法也是緣所生的」是在緣攝受上的慧為法住智。
46.無明是因,諸行是因所生的。「這二法也是因所生的」是在緣攝受上的慧為法住智。過去世也……未來世也無明是因,諸行是因所生的。「這二法也是因所生的」是在緣攝受上的慧為法住智。
諸行是因,識是因所生的……(中略)識是因,名色是因所生的……名色是因,六處是因所生的……六處是因,觸是因所生的……觸是因,受是因所生的……受是因,渴愛是因所生的……渴愛是因,取是因所生的……取是因,有是因所生的……有是因,生是因所生的……生是因,老死是因所生的。「這二法也是因所生的」是在緣攝受上的慧為法住智。過去世也……未來世也生是因,老死是因所生的。「這二法也是因所生的」是在緣攝受上的慧為法住智。
無明是
緣,諸行是緣所生的。「這二法也是緣所生的」是在緣攝受上的慧為法住智。過去世也……未來世也無明是緣,諸行是緣所生的。「這二法也是緣所生的」是在緣攝受上的慧為法住智。
諸行是緣,識是緣所生的……(中略)識是緣,名色是緣所生的……名色是緣,六處是緣所生的……六處是緣,觸是緣所生的……觸是緣,受是緣所生的……受是緣,渴愛是緣所生的……渴愛是緣,取是緣所生的……取是緣,有是緣所生的……有是緣,生是緣所生的……生是緣,老死是緣所生的。「這二法也是緣所生的」是在緣攝受上的慧為法住智。過去世也……未來世也生是緣,老死是緣所生的。「這二法也是緣所生的」是在緣攝受上的慧為法住智。
無明是
緣,諸行是緣所生的。「這二法也是緣所生的」是在緣攝受上的慧為法住智。過去世也……未來世也無明是緣,諸行是緣所生的。「這二法也是緣所生的」是在緣攝受上的慧為法住智。
諸行是緣,識是緣所生的……(中略)識是緣,名色是緣所生的……名色是緣,六處是緣所生的……六處是緣,觸是緣所生的……觸是緣,受是緣所生的……受是緣,渴愛是緣所生的……渴愛是緣,取是緣所生的……取是緣,有是緣所生的……有是緣,生是緣所生的……生是緣,老死是緣所生的。「這二法也是緣所生的」是在緣攝受上的慧為法住智。過去世也……未來世也生是緣,老死是緣所生的。「這二法也是緣所生的」是在緣攝受上的慧為法住智。
47.在前[世]的業有中,癡是無明,堆積是諸行,欲求是渴愛,從事是取,思是有。在前[世]的業有中,這五法是在此世的結生緣,在此世的結生識有名色的下生、明淨的處、被觸的觸,被感受的受。在此世轉生有中,這五法是以之前所作業
為緣,在此世成熟狀態的[六]處,癡是無明,堆積是諸行,欲求是渴愛,從事是取,思是有。在此世業有中,這五法是在來世的結生緣,在來世的結生識有名色的下生、明淨的處、被觸的觸,被感受的受。在來世轉生有的這五法是以在此世所作業為緣,像這樣,在這四群、三世、三連結上,
以二十種行相知道、看見、了知、貫通
緣起。它以已知義為智,以了知義為慧,因為那樣被稱為:在緣攝受(緣的掌握)上的慧為法住智。
法住智的說明第四[終了]。
5.
思惟智(觸知智)的說明
48.怎樣是對過去、未來、現在諸法簡約後在區別(界定)上的慧為思惟智(觸知智)?
凡任何色:過去、未來、現在,或內、或外,或粗、或細,或下劣、或勝妙,或凡在遠處、在近處,一切色區別為無常的是一種思惟(觸知);區別為苦的是一種思惟;區別為無我是一種思惟。
凡任何受……(中略)凡任何想……凡任何諸行……凡任何識,不論過去、未來、現在,或內、或外,或粗、或細,或下劣、或勝妙,或凡在遠處、在近處,一切識區別為無常的是一種思惟;區別為苦的是一種思惟;區別為無我是一種思惟。
眼……(中略)[凡任何]老死,不論過去、未來、現在……區別為無常的是一種思惟;區別為苦的是一種思惟;區別為無我是一種思惟。
「過去、未來、現在色以滅盡義是無常的,以怖畏義是苦的;以不實義是無我。」簡約後在區別(界定)上的慧為思惟智。受……(中略)想……(中略)諸行……(中略)識……(中略)眼……(中略)「過去、未來、現在老死以滅盡義是無常的,以怖畏義是苦;以不實義是無我。」簡約後在區別(界定)上的慧為思惟智。
「過去、未來、現在色是無常的、
有為的、
緣所生的,是
滅盡法、
消散法、
褪去法、
滅法。」簡約後在區別上的慧為思惟智。受……(中略)想……諸行……識……眼……(中略)「過去、未來、現在老死是無常的、有為的、緣所生的,是滅盡法、消散法、褪去法、滅法。」簡約後在區別上的慧為思惟智。
「以生為緣有老死(而老死存在),在生不存在時老死不存在。」簡約後在區別上的慧為思惟智。過去世也……「未來世也以生為緣有老死,在生不存在時老死不存在。」簡約後在區別上的慧為思惟智。以有為緣有生,在……(中略)以取為緣有有,在……(中略)以愛為緣有取,在……(中略)以受為緣有愛,在……(中略)以觸為緣有受,在……(中略)以六處為緣有觸,在……(中略)以名色為緣有六處,在……(中略)以識為緣有名色,在……(中略)以行為緣有識,在……(中略)「以無明為緣有諸行,在無明不存在時諸行不存在。」簡約後在區別上的慧為思惟智。過去世也……「未來世也以無明為緣有諸行,在無明不存在時諸行不存在。」簡約後在區別上的慧為思惟智。它以已知義為智,以了知義為慧,因為那樣被稱為:對過去、未來、現在諸法簡約後在區別(界定)上的慧為思惟智(觸知智)。
思惟智(觸知智)的說明第五[終了]。
6.
生滅智的說明
49.怎樣是對現在諸法在變易隨看上的慧為生滅隨看智?現在已生色其生起特相是生;變易特相是滅(消散);隨看是智。已生受……(中略)已生想……已生諸行……已生識……已生眼……(中略)現在已生有其生起特相是生;變易特相是滅;隨看是智。
50.當看見五蘊的生起時看見多少特相?當看見滅(消散)時看見多少特相?當看見生滅(消散)時看見多少特相?當看見五蘊的生起時看見二十五個特相,當看見滅(消散)時看見二十五個特相,當看見生滅時看見五十個特相。
當看見色蘊的生起時看見多少特相?當看見滅(消散)時看見多少特相?當看見生滅(消散)時看見多少特相?受蘊的……(中略)想蘊的……(中略)行蘊的……(中略)當看見識蘊的生起時看見多少特相?當看見滅(消散)時看見多少特相?當看見生滅時看見多少特相?當看見色蘊的生起時看見五個特相,當看見滅時看見五個特相,當看見生滅時看見十個特相。受蘊的……(中略)想蘊的……行蘊的……當看見識蘊的生起時看見五個特相,當看見滅時看見五個特相,當看見生滅時看見十個特相。
當看見色蘊的生起時看見哪五個特相?「以無明集而有色集」:以緣集義看見色蘊的生起;「以渴愛集而有色集」:以緣集義看見色蘊的生起;「以業集而有色集」:以緣集義看見色蘊的生起;「從食集有色集」:以緣集義看見色蘊的生起;當看見生起特相時看見色蘊的生起。當看見色蘊的生起時看見這五個特相。
當看見滅(消散)時看見哪五個特相?「以無明滅有色滅」:以緣滅義看見色蘊的滅;「以渴愛滅有色滅」:以緣滅義看見色蘊的滅;「以業滅有色滅」:以緣滅義看見色蘊的滅;「從食滅有色滅」:以緣滅義看見色蘊的滅;當看見變易特相時看見色蘊的滅。當看見色蘊的滅(消散)時看見這五個特相。當看見生滅(消散)時看見這十個特相。
當看見受蘊的生起時看見哪五個特相?「以無明集而有受集」:以緣集義看見受蘊的生起;「以渴愛集而有受集」:以緣集義看見受蘊的生起;「以業集而有受集」:以緣集義看見受蘊的生起;「以觸集而有受集」:以緣集義看見受蘊的生起;當看見生起特相時看見受蘊的生起。當看見受蘊的生起時看見這五個特相。
當看見滅(消散)時看見哪五個特相?「以無明滅有受滅」:以緣滅義看見受蘊的滅;「以渴愛滅有受滅」:以緣滅義看見受蘊的滅;「以業滅有受滅」:以緣滅義看見受蘊的滅;「以觸滅有受滅」:以緣滅義看見受蘊的滅;當看見變易特相時看見受蘊的滅。當看見受蘊的滅(消散)時看見這五個特相。當看見生滅(消散)時看見這十個特相。
想蘊的……(中略)行蘊的……(中略)當看見識蘊的生起時看見哪五個特相?「以無明集而有識集」:以緣集義看見識蘊的生起;「以渴愛集而有識集」:以緣集義看見識蘊的生起;「以業集而有識集」:以緣集義看見識蘊的生起;「從名色集有識集」:以緣集義看見識蘊的生起;當看見生起特相時看見識蘊的生起。當看見識蘊的生起時看見這五個特相。
當看見滅(消散)時看見哪五個特相?「以無明滅有識滅」:以緣滅義看見識蘊的滅;「以渴愛滅有識滅」:以緣滅義看見識蘊的滅;「以業滅有識滅」:以緣滅義看見識蘊的滅;「從名色滅有識滅」:以緣滅義看見識蘊的滅;當看見變易特相時看見識蘊的滅。當看見識蘊的滅(消散)時看見這五個特相。當看見生滅(消散)時看見這十個特相。
當看見五蘊的生起時看見這二十五個特相,當看見滅(消散)時看見二十五個特相,當看見生滅時看見五十個特相。它以已知義為智,以了知義為慧,因為那樣被稱為:對現在諸法在變易隨看上的慧為生滅隨看智。色蘊是食集;受、想、諸行三蘊是觸集;識蘊是名色集。
生滅智的說明第六[終了]。
7.
壞滅隨看智的說明
51.怎樣是省察所緣後在壞滅隨看上的慧為毘婆舍那智?以色為所緣而心生起後被破壞,省察那個所緣後隨看那個心的壞滅。「他隨看」,他如何隨看?他隨看為無常的,非為常的;他隨看為苦的,非為樂的;他隨看為無我,非為真我;他厭,不歡喜;他
離染,不被染;他使之滅,不使之集;他
斷念,不拿取。
52.當他隨看為無常的時捨斷常想;當他隨看為苦的時捨斷樂想;當他隨看為無我時捨斷真我想;當他厭時捨斷歡喜;當他離染時捨斷貪;當他使之滅時捨斷集;當他斷念時捨斷拿取。
以受為所緣……(中略)以想為所緣……以諸行為所緣……以識為所緣……眼……(中略)以老死為所緣而心生起後被破壞,省察那個所緣後隨看那個心的壞滅。「他隨看」,他隨看為無常的,非為常的;他隨看為苦的,非為樂的;他隨看為無我,非為真我;他厭,不歡喜;他離染,不被染;他使之滅,不使之集;他斷念,不拿取。
當他隨看為無常的時捨斷常想;當他隨看為苦的時捨斷樂想;當他隨看為無我時捨斷真我想;當他厭時捨斷歡喜;當他離染時捨斷貪;當他使之滅時捨斷集;當他斷念時捨斷拿取。
「就以對象的轉移,與了知後的轉回,
以及轉向力,為省察後的毘婆舍那。
以所緣的類比,兩者同一區別(界定),
以在滅上的勝解,為消散特相的毘婆舍那。
省察所緣後,與隨看壞滅,
以及空的現起,為增上慧毘婆舍那。
在三種隨看上的善巧,與在四種毘婆舍那上,
三種現起上善巧,在種種見上不會被搖動。」
它以已知義為智,以了知義為慧,因為那樣被稱為:省察所緣後在壞滅隨看上的慧為毘婆舍那智。
壞滅隨看智的說明第七[終了]。
8.
過患智的說明
53.怎樣是在怖畏現起上的慧為過患智?「生起是怖畏」為在怖畏現起上的慧為過患智;「流轉[生死]是怖畏」為在怖畏現起上的慧為過患智;「相是怖畏」……(中略)「堆積是怖畏」……(中略)「結生是怖畏」……「趣[處]是怖畏」……「生出是怖畏」……「再生是怖畏」……「出生是怖畏」……「老是怖畏」……「病是怖畏」……「死是怖畏」……「愁是怖畏」……「悲是怖畏」……「絕望是怖畏」為在怖畏現起上的慧為過患智。
「不生起是安穩」為寂靜境界智;「不流轉是安穩」為寂靜境界智……(中略)「不絕望是安穩」為寂靜境界智。
「生起是怖畏,不生起是安穩」為寂靜境界智;「流轉是怖畏,不流轉是安穩」為寂靜境界智……(中略)「絕望是怖畏,不絕望是安穩」為寂靜境界智。
「生起是苦」為在怖畏現起上的慧為過患智;「流轉是苦」為在怖畏現起上的慧為過患智……(中略)「絕望是苦」為在怖畏現起上的慧為過患智。
「不生起是樂」為寂靜境界智;「不流轉是樂」為寂靜境界智……(中略)「不絕望是樂」為寂靜境界智。
「生起是苦,不生起是樂」為寂靜境界智;「流轉是苦,不流轉是樂」為寂靜境界智……(中略)「絕望是苦,不絕望是樂」為寂靜境界智。
「生起是
肉體的」為在怖畏現起上的慧為過患智;「流轉是肉體的」為在怖畏現起上的慧為過患智……(中略)「絕望是肉體的」為在怖畏現起上的慧為過患智。
「不生起是精神的」為寂靜境界智;「不流轉是精神的」為寂靜境界智……(中略)「不絕望是精神的」為寂靜境界智。
「生起是肉體的,不生起是精神的」為寂靜境界智;「流轉是肉體的,不流轉是精神的」為寂靜境界智……(中略)「絕望是肉體的,不絕望是精神的」為寂靜境界智。
「生起是諸行」為在怖畏現起上的慧為過患智;「流轉是諸行」為在怖畏現起上的慧為過患智……(中略)「絕望是諸行」為在怖畏現起上的慧為過患智。
「不生起是涅槃」為寂靜境界智;「不流轉起是涅槃」為寂靜境界智……(中略)「不絕望是涅槃」為寂靜境界智。
「生起是諸行,不生起是涅槃」為寂靜境界智;「流轉是諸行,不流轉是涅槃」為寂靜境界智……(中略)「絕望是諸行,不絕望是涅槃」為寂靜境界智。
「看見生起與流轉,相、堆積、結生,
是『苦』,這是過患智。
不生起、不流轉,無相、不堆積、不結生,
是『樂』,這是寂靜境界智。
這過患智,在五處上被產生,
在五處上則是寂靜境界智,他知道十智,
對兩種智熟練,在種種見上他不會被搖動。」
它以已知義為智,以了知義為慧,因為那樣被稱為:在怖畏現起上的慧為過患智。
過患智的說明第八[終了]。
9.
行捨智的說明
54.怎樣是欲脫離狀態的省察住立慧為行捨智?生起之欲脫離狀態的省察住立慧為行捨智;流轉[生死]之欲脫離狀態的省察住立慧為行捨智;相之欲脫離狀態……(中略)堆積之欲脫離狀態……(中略)結生之欲脫離狀態……趣[處]之欲脫離狀態……生出之欲脫離狀態……再生之欲脫離狀態……出生之欲脫離狀態……老之欲脫離狀態……病之欲脫離狀態……死之欲脫離狀態……愁之欲脫離狀態……悲之欲脫離狀態……絕望之欲脫離狀態的省察住立慧為行捨智。
「生起是苦」為欲脫離狀態的省察住立慧為行捨智;「流轉[生死]是苦」為欲脫離狀態的省察住立慧為行捨智……(中略)「絕望是苦」為欲脫離狀態的省察住立慧為行捨智。
「生起是怖畏」為欲脫離狀態的省察住立慧為行捨智;「流轉是怖畏」為欲脫離狀態的省察住立慧為行捨智……(中略)「絕望是怖畏」為欲脫離狀態的省察住立慧為行捨智。
「生起是
肉體的」為欲脫離狀態的省察住立慧為行捨智;「流轉是肉體的」為欲脫離狀態的省察住立慧為行捨智……(中略)「絕望是肉體的」為欲脫離狀態的省察住立慧為行捨智。
「生起是諸行」為欲脫離狀態的省察住立慧為行捨智;「流轉是行」為欲脫離狀態的省察住立慧為行捨智……(中略)「絕望是諸行」為欲脫離狀態的省察住立慧為行捨智。
「生起是諸行,在那些行上旁觀」為行捨;「凡諸行與旁觀這兩者也都是諸行,在那些諸行上旁觀」為行捨;「流轉是諸行」……(中略)「相是諸行」……「堆積是諸行」……「結生是諸行」……「趣[處]是諸行」……「生出是諸行」……「再生是諸行」……「出生是諸行」……「老是諸行」……「病是諸行」……「死是諸行」……「愁是諸行」……「悲是諸行」……(中略)「絕望是諸行,在那些諸行上旁觀」為行捨;「凡諸行與旁觀這兩者也都是諸行,在那些諸行上旁觀」為行捨。
55.對行捨,以多少種行相為心的引發?對行捨,以八種行相為心的引發。對一般人(凡夫)的行捨,以多少種行相為心的引發?對
有學的行捨,以多少種行相為心的引發?對離貪者的行捨,以多少種行相為心的引發?對一般人的行捨,以二種行相為心的引發;對有學的行捨,以三種行相為心的引發;對離貪者的行捨,以三種行相為心的引發。
對一般人的行捨,以哪二種行相為心的引發?一般人歡喜行捨,或
作觀,對一般人的行捨,以這二種行相為心的引發。對有學的行捨,以哪三種行相為心的引發?有學歡喜行捨,或作觀,或省察後到達果等至,對有學的行捨,以這三種行相為心的引發。對離貪者的行捨,以哪三種行相為心的引發?離貪者作觀行捨,或省察後到達果等至,或以空住或無相住或無願住旁觀它後而住,對離貪者的行捨,以這三種行相為心的引發。
56.一般人與有學行捨之心的引發如何有單一狀態?對一般人,當歡喜行捨時心沾染,它對修習有障礙,對貫通有妨礙,有未來結生的
緣;對有學,當歡喜行捨時心也沾染,它對修習有障礙,對更上的貫通有妨礙,有未來結生的緣,這樣,一般人與有學行捨之心的引發以歡喜義有單一狀態。
如何一般人與有學及離貪者行捨之心的引發有單一狀態?一般人的行捨他作觀為無常的,也為苦的,也為無我;有學的行捨他也作觀為無常的,也為苦的,也為無我;離貪者的行捨他也作觀為無常的,也為苦的,也為無我,這樣,一般人與有學及離貪者行捨之心的引發以隨看義有單一狀態。
一般人與有學及離貪者行捨之心的引發如何有差異狀態?一般人的行捨是善的;有學的行捨也是善的;離貪者的行捨是無記的,這樣,一般人與有學及離貪者行捨之心的引發以善與無記義有差異狀態。
一般人與有學及離貪者行捨之心的引發如何有差異狀態?一般人的行捨在某些時候是完全(善)知道的,在某些時候是不完全知道的;有學的行捨也在某些時候是完全知道的,在某些時候是不完全知道的;離貪者的行捨是究竟(徹底)知道的,這樣,一般人與有學及離貪者行捨之心的引發以知道義與不知道義有差異狀態。
一般人與有學及離貪者行捨之心的引發如何有差異狀態?一般人的行捨以不滿足(不圓滿)的狀態作觀;有學的行捨也以不滿足的狀態作觀;離貪者的行捨以滿足的狀態作觀,這樣,一般人與有學及離貪者行捨之心的引發以滿足義與不滿足義有差異狀態。
一般人與有學及離貪者行捨之心的引發如何有差異狀態?一般人的行捨為了三結的捨斷、為了得到須陀洹道之目的而作觀;有學的行捨以三結已被捨斷的狀態,為了得到更上的之目的而作觀;離貪者的行捨以一切污染已被捨斷的狀態,為了當生樂住義作觀,這樣,一般人與有學及離貪者行捨之心的引發以已被捨義與未被捨義有差異狀態。
有學與離貪者行捨之心的引發如何有差異狀態?有學歡喜行捨,或作觀,或省察後到達果等至,離貪者作觀行捨,或省察後到達果等至,或以空住或無相住或無願住旁觀它後而住,這樣,有學與離貪者行捨之心的引發以住
等至義有差異狀態。
57.有多少種行捨因奢摩他生起?有多少種行捨因毘婆舍那生起?有八種行捨因奢摩他生起,有十種行捨因毘婆舍那生起。
哪八種行捨因奢摩他生起?為了得到初禪之目的,在蓋上的省察住立慧為行捨智;為了得到第二禪之目的,在尋伺上的省察住立慧為行捨智;為了得到第三禪之目的,在喜上的省察住立慧為行捨智;為了得到第四禪之目的,在樂苦上的省察住立慧為行捨智;為了得到虛空無邊處等至之目的,色想、有對想、種種想的省察住立慧為行捨智;為了得到識無邊處等至之目的,虛空無邊處想的省察住立慧為行捨智;為了得到無所有處等至之目的,識無邊處想的省察住立慧為行捨智;為了得到非想非非想處等至之目的,無所有處想的省察住立慧為行捨智。這八種行捨因奢摩他生起。
哪十種行捨因毘婆舍那生起?為得到須陀洹道之目的,生起、流轉、相、堆積、結生、趣[處]、生出、再生、出生、老、病、死、愁、悲、絕望的省察住立慧為行捨智;為了到達須陀洹果等至之目的,生起、流轉、相、堆積、結生……(中略)的省察住立慧為行捨智;為了得到一來道之目的……(中略)為了到達一來果等至之目的……(中略)為了得到不還道之目的……(中略)為了到達不還果等至之目的……(中略)為了得到阿羅漢道之目的,生起、流轉、相、堆積、結生、趣[處]、生出、再生、出生、老、病、死、愁、悲、絕望的省察住立慧為行捨智;為了到達阿羅漢果等至之目的……(中略)為了到達空住處等至之目的…(中略)為了到達無相住處等至之目的,生起、流轉、相、堆積、結生……(中略)的省察住立慧為行捨智。這十種行捨因毘婆舍那生起。
58.有多少種行捨是善的?多少種是不善的?多少種是無記的?十五種行捨是善的;三種行捨是無記的;沒有行捨是不善的。
「省察住立慧,有八種心的
行境,
一般人的有二種,有學的行境有三種,
以及無貪者的有三種,依這些心轉回。
對定有八種緣,對智有十種行境,
為十八種行捨,是三種解脫的緣。
這十八種行相,來到以慧熟知者,
在行捨上善巧,在種種見上不會被搖動。」
它以已知義為智,以了知義為慧,因為那樣被稱為:欲脫離狀態的省察住立慧為行捨智。
行捨智的說明第九[終了]。
10.
種姓智的說明
59.怎樣是外部在上升出來轉回上的慧為種姓智?「生起被征服」為種姓(者);「流轉[生死]被征服」為種姓;「相被征服」為種姓;「堆積被征服」為種姓;「結生被征服」為種姓;「趣[處]被征服」為種姓;「生出被征服」為種姓;「再生被征服」為種姓;「出生被征服」為種姓;「老被征服」為種姓;「病被征服」為種姓;「死被征服」為種姓;「愁被征服」為種姓;「悲被征服」為種姓;「絕望被征服」為種姓;「外部行之相被征服」為種姓;「躍入不生起」為種姓;「躍入不流轉」為種姓……(中略)「躍入滅、涅槃」為種姓。
「生起被征服後躍入不生起」為種姓(者);「流轉被征服後躍入不流轉」為種姓;「相被征服後躍入無相」為種姓……(中略)「外部行之相被征服後躍入滅、涅槃」為種姓。
「從生起上升出來」為種姓;「從流轉[生死]上升出來」為種姓;「從相上升出來」為種姓;「從堆積上升出來」為種姓;「從結生上升出來」為種姓;「從趣[處]上升出來」為種姓;「從生出上升出來」為種姓;「從再生上升出來」為種姓;「從出生上升出來」為種姓;「從老上升出來」為種姓;「從病上升出來」為種姓;「從死上升出來」為種姓;「從愁上升出來」為種姓;「從悲上升出來」為種姓;「從絕望上升出來」為種姓;「從外部行之相上升出來」為種姓;「躍入不生起」為種姓;「躍入不流轉」為種姓……(中略)「躍入滅、涅槃」為種姓。
「從生起上升出來後躍入不生起」為種姓;「從流轉上升出來後躍入不流轉」為種姓;「從相上升出來後躍入無相」為種姓;「從堆積上升出來後躍入不堆積」為種姓;「從結生上升出來後躍入不結生」為種姓;「從趣[處]上升出來後躍入無趣[處]」為種姓;「從生出上升出來後躍入不生出」為種姓;「從再生上升出來後躍入不再生」為種姓;「從出生上升出來後躍入不出生」為種姓;「從老上升出來後躍入不老」為種姓;「從病上升出來後躍入不病」為種姓;「從死上升出來後躍入不死」為種姓;「從愁上升出來後躍入不愁」為種姓;「從悲上升出來後躍入不悲」為種姓;「從絕望上升出來後躍入不絕望」為種姓;「從外部行之相上升出來後躍入滅、涅槃」為種姓。
「從生起轉回」為種姓;「從流轉轉回」為種姓……(中略)「從外部行之相轉回」為種姓。「躍入不生起」為種姓;「躍入不流轉」為種姓……(中略)「外部行之相躍入滅、涅槃」為種姓。「從生起轉回後躍入不生起」為種姓;「從流轉轉回後躍入不流轉」為種姓……(中略)「從外部行之相轉回後躍入滅、涅槃」為種姓。
60.有多少種種姓法因奢摩他生起?有多少種種姓法因毘婆舍那生起?有八種種姓法因奢摩他生起,有十種種姓法因毘婆舍那生起。
哪八種種姓法因奢摩他生起?為了得到初禪之目的,在蓋上它被征服為種姓;為了得到第二禪之目的,在尋伺上它被征服為種姓;為了得到第三禪之目的,在喜上它被征服為種姓;為了得到第四禪之目的,在樂苦上它被征服為種姓;為了得到虛空無邊處等至之目的,色想、有對想、種種想被征服為種姓;為了得到識無邊處等至之目的,虛空無邊處想被征服為種姓;為了得到無所有處等至之目的,識無邊處想被征服為種姓;為了得到非想非非想處等至之目的,無所有處想被征服為。這八種種姓法因奢摩他生起。
哪十種種姓法因毘婆舍那生起?為了得到須陀洹道之目的,生起、流轉、相、堆積、結生、趣[處]、生出、再生、出生、老、病、死、愁、悲、絕望的外部行之相被征服為種姓;為了到達須陀洹果等至之目的,生起、流轉、相、堆積、結生……(中略)被征服為種姓;為了得到一來道之目的……(中略)為了到達一來果等至之目的……為了得到不還道之目的……為了到達不還果等至之目的……為了得到阿羅漢道之目的,生起、流轉、相、堆積、結生、趣[處]、生出、再生、出生、老、病、死、愁、悲、絕望的外部行之相被征服為種姓;為了到達阿羅漢果等至之目的……為了到達空住處等至之目的…為了到達無相住處等至之目的,生起、流轉、相、堆積、結生……(中略)被征服為種姓。這十種種姓法因毘婆舍那生起。
有多少種種姓法是善的?多少種是不善的?多少種是無記的?十五種種姓法是善的;三種種姓法是無記的;沒有種姓法是不善的。
「
肉體與精神的,願求與無願的,
被結縛與離結縛的,上升出來與沒上升出來的。
對定有八種緣,對智有十種行境,
為十八種種姓法,是三種解脫的緣。
這十八種行相,來到以慧熟知者,
在上升出來轉回上善巧,在種種見上不會被搖動。」
它以已知義為智,以了知義為慧,因為那樣被稱為:外部在上升出來轉回上的慧為種姓智。
種姓智的說明第十[終了]。
11.
道智的說明
61.怎樣是[內外]兩者在上升出來轉回上的慧為道智?在須陀洹道剎那以看見義正見從邪見上升出來;從其隨轉起的諸污染與諸蘊上升出來;從外部與一切相上升出來,因為那樣被稱為:[內外]兩者在上升出來轉回上的慧為道智。以導向義正志從邪志上升出來、從其隨轉起的諸污染與諸蘊上升出來;從外部與一切相上升出來,因為那樣被稱為:[內外]兩者在上升出來轉回上的慧為道智。
以攝受義正語從邪語上升出來、從其隨轉起的諸污染與諸蘊上升出來;從外部與一切相上升出來,因為那樣被稱為:[內外]兩者在上升出來轉回上的慧為道智。
以等起義正業從邪業上升出來、從其隨轉起的諸污染與諸蘊上升出來;從外部與一切相上升出來,因為那樣被稱為:[內外]兩者在上升出來轉回上的慧為道智。
以清白義正命從邪命上升出來、從其隨轉起的諸污染與諸蘊上升出來;從外部與一切相上升出來,因為那樣被稱為:[內外]兩者在上升出來轉回上的慧為道智。
以努力義正精進從邪精進上升出來、從其隨轉起的諸污染與諸蘊上升出來;從外部與一切相上升出來,因為那樣被稱為:[內外]兩者在上升出來轉回上的慧為道智。
以現起義正念從邪念上升出來、從其隨轉起的諸污染與諸蘊上升出來;從外部與一切相上升出來,因為那樣被稱為:[內外]兩者在上升出來轉回上的慧為道智。
以不散亂義正定從邪定上升出來、從其隨轉起的諸污染與諸蘊上升出來;從外部與一切相上升出來,因為那樣被稱為:[內外]兩者在上升出來轉回上的慧為道智。
在一來道剎那以看見義正見……(中略)以不散亂義正定從粗的欲貪結、嫌惡結,從粗的
欲貪煩惱潛在趨勢、
嫌惡煩惱潛在趨勢上升出來;從其隨轉起的諸污染與諸蘊上升出來;從外部與一切相上升出來,因為那樣被稱為:[內外]兩者在上升出來轉回上的慧為道智。
在不還道剎那以看見義正見……(中略)以不散亂義正定從殘餘的欲貪結、嫌惡結,從殘餘的欲貪煩惱潛在趨勢、嫌惡煩惱潛在趨勢上升出來;從其隨轉起的諸污染與諸蘊上升出來;從外部與一切相上升出來,因為那樣被稱為:[內外]兩者在上升出來轉回上的慧為道智。
在阿羅漢道剎那以看見義正見……(中略)以不散亂義正定從色貪、無色貪、慢、掉舉、無明、
慢煩惱潛在趨勢、
有貪煩惱潛在趨勢、
無明煩惱潛在趨勢上升出來;從其隨轉起的諸污染與諸蘊上升出來;從外部與一切相上升出來,因為那樣被稱為:[內外]兩者在上升出來轉回上的慧為道智。
62.「以已生的使不生的
燃燒,以那個稱為禪,
在禪解脫上熟練,在種種見上不會被搖動。
得定後如果依之
作觀,當作觀時如果像那樣得定,
那時有毘婆舍那與奢摩他,等分雙連的說者。
『諸行是苦,滅為樂』的看見,
從兩者上升出來的慧,使觸達不死的階位。
知道解脫行,異一性的熟知者,
二種智的熟練者,在種種見上不會被搖動。」
它以已知義為智,以了知義為慧,因為那樣被稱為:[內外]兩者在上升出來轉回上的慧為道智。
道智的說明第十一[終了]。
12.
果智的說明
63.怎樣是努力的安息慧為果智?在須陀洹道剎那以看見義正見從邪見上升出來、從其隨轉起的諸污染與諸蘊上升出來;從外部與一切相上升出來,它生起努力的安息狀態為正見,這是道果。
以導向義正志從邪志上升出來、從其隨轉起的諸污染與諸蘊上升出來;從外部與一切相上升出來,它生起努力的安息狀態為正志,這是道果。
以攝受義正語從邪語上升出來、從其隨轉起的諸污染與諸蘊上升出來;從外部與一切相上升出來,它生起努力的安息狀態為正語,這是道果。
以等起義正業從邪業上升出來、從其隨轉起的諸污染與諸蘊上升出來;從外部與一切相上升出來,它生起努力的安息狀態為正業,這是道果。
以清白義正命從邪命上升出來、從其隨轉起的諸污染與諸蘊上升出來;從外部與一切相上升出來,它生起努力的安息狀態為正命,這是道果。
以努力義正精進從邪精進上升出來、從其隨轉起的諸污染與諸蘊上升出來;從外部與一切相上升出來,它生起努力的安息狀態為正精進,這是道果。
以現起義正念從邪念上升出來、從其隨轉起的諸污染與諸蘊上升出來;從外部與一切相上升出來,它生起努力的安息狀態為正念,這是道果。
以不散亂義正定從邪定上升出來、從其隨轉起的諸污染與諸蘊上升出來;從外部與一切相上升出來,它生起努力的安息狀態為正定,這是道果。
在一來道剎那以看見義正見……(中略)以不散亂義正定從粗的欲貪結、嫌惡結,從粗的欲貪煩惱潛在趨勢、嫌惡煩惱潛在趨勢上升出來、從其隨轉起的諸污染與諸蘊上升出來;從外部與一切相上升出來,它生起努力的安息狀態為正定,這是道果。
在不還道剎那以看見義正見……(中略)以不散亂義正定從殘餘的欲貪結、嫌惡結,從殘餘的欲貪煩惱潛在趨勢、嫌惡煩惱潛在趨勢上升出來、從其隨轉起的諸污染與諸蘊上升出來;從外部與一切相上升出來,它生起努力的安息狀態為正定,這是道果。
在阿羅漢道剎那以看見義正見……(中略)以不散亂義正定從色貪、無色貪、慢、掉舉、無明、慢煩惱潛在趨勢、有貪煩惱潛在趨勢、無明煩惱潛在趨勢上升出來、從其隨轉起的諸污染與諸蘊上升出來;從外部與一切相上升出來,它生起努力的安息狀態為正定,這是道果。它以已知義為智,以了知義為慧,因為那樣被稱為:努力的安息慧為果智。
果智的說明第十二[終了]。
13.
解脫智的說明
64.怎樣是在已切斷路徑隨看上的慧為解脫智?
有身見、疑、
戒禁取、
見煩惱潛在趨勢、
疑煩惱潛在趨勢:自己心的
隨雜染以須陀洹道被完全斷絕,從這五種連同纏的隨雜染心被解脫、善解脫,該解脫以已知義為智,以了知義為慧,因為那樣被稱為:在已切斷路徑隨看上的慧為解脫智。
粗的欲貪結、嫌惡結,粗的
欲貪煩惱潛在趨勢、
嫌惡煩惱潛在趨勢:自己心的隨雜染以一來道被完全斷絕,從這四種連同纏的隨雜染心被解脫、善解脫,該解脫以已知義為智,以了知義為慧,因為那樣被稱為:在已切斷路徑隨看上的慧為解脫智。
殘餘的欲貪結、嫌惡結,殘餘的欲貪煩惱潛在趨勢、嫌惡煩惱潛在趨勢:自己心的隨雜染以不還道被完全斷絕,從這四種連同纏的隨雜染心被解脫、善解脫,該解脫以已知義為智,以了知義為慧,因為那樣被稱為:在已切斷路徑隨看上的慧為解脫智。
色貪、無色貪、慢、掉舉、無明、
慢煩惱潛在趨勢、
有貪煩惱潛在趨勢、
無明煩惱潛在趨勢:自己心的隨雜染以阿羅漢道被完全斷絕,從這八種連同纏的隨雜染心被解脫、善解脫,該解脫以已知義為智,以了知義為慧,因為那樣被稱為:在已切斷路徑隨看上的慧為解脫智。它以已知義為智,以了知義為慧,因為那樣被稱為:在已切斷路徑隨看上的慧為解脫智。
解脫智的說明第十三[終了]。
14.
觀察智的說明
65.怎樣是在已得到諸法那時看見的慧為觀察智?在須陀洹道剎那以看見義正見那時已得到;以導向義正志那時已得到;以攝受義正語那時已得到;以等起義正業那時已得到;以清白義正命那時已得到;以努力義正精進那時已得到;以現起義正念那時已得到;以不散亂義正定那時已得到。
以現起義念覺支那時已得到;以伺察義擇法覺支那時已得到;以努力義活力覺支那時已得到;以遍滿義喜覺支那時已得到;以寂靜義寧靜覺支那時已得到;以不散亂義定覺支那時已得到;以省察義平靜覺支那時已得到。
在無信上以不會被搖動義信力那時已得到;在懈怠上以不會被搖動義
活力之力那時已得到;在放逸上以不會被搖動義念力那時已得到;在掉舉上以不會被搖動義定力那時已得到;在無明上以不會被搖動義慧力那時已得到。
以勝解義信根那時已得到;以努力義活力根那時已得到;以現起義念根那時已得到;以不散亂義定根那時已得到;以看見義慧根那時已得到
以增上義根那時已得到;以不會被搖動義力那時已得到;以出離義覺支那時已得到;以因義道那時已得到;以現起義念住那時已得到;以勤奮義正勤那時已得到;以成功義神足那時已得到;以真實義諸諦那時已得到;以不散亂義奢摩他那時已得到;以隨看義毘婆舍那那時已得到;以一味義奢摩他、毘婆舍那那時已得到;以不超越義雙連那時已得到;以自制義戒清淨那時已得到;以不散亂義心清淨那時已得到;以看見義見清淨那時已得到;以已脫離義解脫那時已得到;以貫通義明那時已得到;以遍捨義解脫那時已得到;以斷絕義滅盡智那時已得到。
以根本義欲那時已得到;以引起義作意那時已得到;以集合義觸那時已得到;以會合義受那時已得到;以上首義定那時已得到;以增上義念那時已得到;以從那裡更上義慧那時已得到;以核心義解脫那時已得到;以完結義不死的立足處之涅槃那時已得到。上升出來後觀察,這些法那時已得到。
在須陀洹果剎那以看見義正見那時已得到;以導向義正志那時已得到……(中略)以安息義無生智那時已得到。以根本義欲那時已得到;以引起義作意那時已得到;以集合義觸那時已得到;以會合義受那時已得到;以上首義定那時已得到;以增上義念那時已得到;以從那裡更上義慧那時已得到;以核心義解脫那時已得到;以完結義不死的立足處之涅槃那時已得到。上升出來後觀察,這些法那時已得到。
在一來道剎那……(中略)在一來果剎那……(中略)在不還道剎那……(中略)在不還果剎那……(中略)在阿羅漢道剎那以看見義正見那時已得到……(中略)以斷絕義滅盡智那時已得到。以根本義欲那時已得到……(中略)以完結義不死的立足處之涅槃那時已得到。上升出來後觀察,這些法那時已得到。在阿羅漢果剎那以看見義正見那時已得到……(中略)以安息義無生智那時已得到。以根本義欲那時已得到……(中略)以完結義不死的立足處之涅槃那時已得到。上升出來後觀察,這些法那時已得到。它以已知義為智,以了知義為慧,因為那樣被稱為:在已得到諸法那時看見的慧為觀察智。
觀察智的說明第十四[終了]。
15.
種種事智的說明
66.怎樣是在自身內區別(界定)上的慧為種種事智?如何區別自身內的法?區別眼為自身內的;區別耳為自身內的;區別鼻為自身內的;區別舌為自身內的;區別身為自身內的;區別意為自身內的。
如何區別眼為自身內的?區別「眼是無明所生成的」;區別「眼是渴愛所生成的」;區別「眼是業所生成的」;區別「眼是食所生成的」;區別「眼是四大所造的」;區別「眼是被生起的」;區別「眼是被得到的」;區別「眼不存在後被生成,存在後將不存在」;區別「眼是有限的」;區別「眼是非堅固、非常恆、
變易法」;區別「眼是無常、
有為、
緣所生的,是
滅盡法、
消散法、
褪去法、
滅法」;區別眼為無常的,不是常的;區別[眼]為苦的,不是樂的;區別[眼]為無我,不是真我;他
厭、不歡喜;
離染、不被染;滅、不被集起;捨離(斷念)、不取。當區別為無常的時捨斷常想;當區別為苦的時捨斷樂想;當區別為無我時捨斷真我想;當厭時捨斷歡喜;當離染時捨斷貪;當滅時捨斷集起;當捨離時捨斷取,這樣區別眼為自身內的。
如何區別耳為自身內的?區別「耳是無明所生成的」……(中略)這樣區別耳為自身內的。如何區別鼻為自身內的?區別「鼻是無明所生成的」……(中略)這樣區別鼻為自身內的。如何區別舌為自身內的?區別「舌是無明所生成的」;區別「舌是渴愛所生成的」;區別「舌是業所生成的」;區別「舌是食所生成的」;區別「舌是四大所造的」;區別「舌是被生起的」;區別「舌是被得到的」;區別「舌不存在後被生成,存在後將不存在」;區別「舌是有限的」;區別「舌是非堅固、非常恆、變易法」;區別「舌是無常、有為、緣所生的,是滅盡法、消散法、褪去法、滅法」;區別舌為無常的,不是常的……(中略)捨離、不取。當區別為無常時捨斷常想……(中略)當捨離時捨斷取,這樣區別舌為自身內的。
如何區別身為自身內的?區別「身是無明所生成的」;區別「身是渴愛所生成的」;區別「身是業所生成的」;區別「身是食所生成的」;區別「身是四大所造的」;區別「身是被生起的」;區別「身是被得到的」;區別「身不存在後被生成,存在後將不存在」;區別「身是有限的」;區別「身是非堅固、非常恆、變易法」;區別「身是無常、有為、緣所生的,是滅盡法、消散法、褪去法、滅法」;區別身為無常的,不是常的;區別[身]為苦的,不是樂的……(中略)捨離、不取。當區別為無常的時捨斷常想;當區別為苦的時捨斷樂想……(中略)當捨離時捨斷取,這樣區別身為自身內的。
如何區別意為自身內的?區別「意是無明所生成的」;區別「意是渴愛所生成的」;區別「意是業所生成的」;區別「意是食所生成的」;區別「意是被生起的」;區別「意是被得到的」;區別「意不存在後被生成,存在後將不存在」;區別「意是有限的」;區別「意是非堅固、非常恆、變易法」;區別「意是無常、有為、緣所生的,是滅盡法、消散法、褪去法、滅法」;區別意為無常的,不是常的;區別[意]為苦的,不是樂的;區別[意]為無我,不是真我;他厭、不歡喜;離染、不被染;滅、不被集起;捨離、不取。當區別無常時捨斷常想;當區別苦時捨斷樂想;當區別無我時捨斷真我想;當厭時捨斷歡喜;當離染時捨斷貪;當滅時捨斷集起;當捨離時捨斷取,這樣區別意為自身內的。它以已知義為智,以了知義為慧,因為那樣被稱為:在自身內區別(界定)上的慧為種種事智。
種種事智的說明第十五[終了]。
16.
種種行境智的說明
67.怎樣是在自身外區別上的慧為種種行境智?如何區別自身外的法?區別色為自身外的;區別聲音為自身外的;區別氣味為自身外的;區別味道為自身外的;區別
所觸為自身外的;區別法為自身外的。
如何區別色為自身外的?區別「色是無明所生成的」;區別「色是渴愛所生成的」;區別「色是業所生成的」;區別「色是食所生成的」;區別「色是四大所造的」;區別「色是被生起的」;區別「色是被得到的」;區別「色不存在後被生成,存在後將不存在」;區別「色是有限的」;區別「色是非堅固、非常恆、變易法」;區別「色是無常、有為、緣所生的,是滅盡法、消散法、褪去法、滅法」;區別色是無常的,不是常的;區別[色]為苦的,不是樂的;區別[色]為無我,不是真我;他厭、不歡喜;離染、不被染;滅、不被集起;捨離(斷念)、不取。當區別無常時捨斷常想;當區別苦時捨斷樂想;當區別無我時捨斷真我想;當厭時捨斷歡喜;當離染時捨斷貪;當滅時捨斷集起;當捨離時捨斷取,這樣區別色為自身外的。
如何區別聲音為自身外的?區別「聲音是無明所生成的」……(中略)區別「聲音是四大所造的」;區別「聲音是被生起的」;區別「聲音是被得到的」;區別「聲音不存在後被生成,存在後將不存在」;區別「聲音是有限的」;區別「聲音是非堅固、非常恆、變易法」;區別「聲音是無常、有為、緣所生的,是滅盡法、消散法、褪去法、滅法」;區別聲音為無常的,不是常的……(中略)這樣區別聲音為自身外的。
如何區別氣味為自身外的?區別「氣味是無明所生成的」;區別「氣味是渴愛所生成的」……(中略)這樣區別氣味為自身外的。如何區別味道為自身外的?區別「味道是無明所生成的」;區別「味道是渴愛所生成的」……(中略)這樣區別氣味為自身外的。如何區別所觸為自身外的?區別「所觸是無明所生成的」;區別「所觸是渴愛所生成的」;區別「所觸是業所生成的」;區別「所觸是食所生成的」;區別「所觸是被生起的」;區別「所觸是被得到的」……(中略)這樣區別所觸為自身外的。
如何區別法為自身外的?區別「法是無明所生成的」;區別「法是渴愛所生成的」;區別「法是業所生成的」;區別「法是食所生成的」;區別「法是被生起的」;區別「法是被得到的」;區別「法不存在後被生成,存在後將不存在」;區別「法是有限的」;區別「法是非堅固、非常恆、變易法」;區別「法是無常、有為、緣所生的,是滅盡法、消散法、褪去法、滅法」;區別法為無常的,不是常的;區別[法]為苦的,不是樂的;區別[法]為無我,不是真我;他厭、不歡喜;離染、不被染;滅、不被集起;捨離、不取{……(中略)}。當區別無常時捨斷常想;當區別苦時捨斷樂想;當區別無我時捨斷真我想;當厭時捨斷歡喜;當離染時捨斷貪;當滅時捨斷集起;當捨離時捨斷取,這樣區別法為自身外的。它以已知義為智,以了知義為慧,因為那樣被稱為:在自身外區別上的慧為種種行境智。
種種行境智的說明第十六[終了]。
17.
種種行為智的說明
68.怎樣是在行為區別上的慧為種種行為智?「行為」有三種:識的行為、非智的行為、智的行為。
什麽是識的行為?在色上為了看見目標的轉向唯作無記為識的行為;在色上眼識的看見義為識的行為;在色上以所見情況的導向而果報意界[發生]為識的行為;在色上以所導向情況而果報意識界[發生]為識的行為。在聲音上為了聽見目標的轉向唯作無記為識的行為;在聲音上耳識的聽見義為識的行為;在聲音上以所聽情況的導向而果報意界[發生]為識的行為;在聲音上以所導向情況而果報意識界[發生]為識的行為。在氣味上為了嗅聞目標的轉向唯作無記為識的行為;在氣味上鼻識的嗅聞義為識的行為;在氣味上以所嗅情況的導向而果報意界[發生]為識的行為;在氣味上以所導向情況而果報意識界[發生]為識的行為。在味道上為了嘗味目標的轉向唯作無記為識的行為;在味道上舌識的嘗味義為識的行為;在味道上以所嘗情況的導向而果報意界[發生]為識的行為;在味道上以所導向情況而果報意識界[發生]為識的行為。在所觸上為了接觸目標的轉向唯作無記為識的行為;在所觸上身識的接觸義為識的行為;在所觸上以所接觸情況的導向而果報意界[發生]為識的行為;在所觸上以所導向情況而果報意識界[發生]為識的行為。在法上為了識知目標的轉向唯作無記為識的行為;在法上意識的識知義為識的行為;在法上以所識情況的導向而果報意界[發生]為識的行為;在法上以所導向情況而果報意識界[發生]為識的行為。
69.「識的行為」以何義為識的行為?「以無貪而行」為識的行為;「以無瞋而行」為識的行為;「以無癡而行」為識的行為;「以無慢而行」為識的行為;「以無[邪]見而行」為識的行為;「以無掉舉而行」為識的行為;「以無疑而行」為識的行為;「以無煩惱潛在趨勢而行」為識的行為;「與貪不相應的而行」為識的行為;「與瞋不相應的而行」為識的行為;「與癡不相應的而行」為識的行為;「與慢不相應的而行」為識的行為;「與[邪]見不相應的而行」為識的行為;「與掉舉不相應的而行」為識的行為;「與疑不相應的而行」為識的行為;「與煩惱潛在趨勢不相應的而行」為識的行為;「與諸善業相應的而行」為識的行為;「與諸不善業不相應的而行」為識的行為;「與諸有過失業不相應的而行」為識的行為;「與諸無過失業相應的而行」為識的行為;「與諸黑業不相應的而行」為識的行為;「與諸白業相應的而行」為識的行為;「與諸引生樂的業相應的而行」為識的行為;「與諸引生苦的業不相應的而行」為識的行為;「與諸樂果報業相應的而行」為識的行為;「與諸苦果報業不相應的而行」為識的行為;「在所識知的上而行」為識的行為;「像這樣的形色是識的行為」為識的行為;「以無污染義這個心自性遍清淨」為識的行為。這是識的行為。
什麽是非智的行為?在合意的色上為了貪的速行目標的轉向唯作無記為識的行為:貪的速行為非智的行為;在不合意的色上為了瞋的速行目標的轉向唯作無記為識的行為:瞋的速行為非智的行為;以該兩者在不正確看的所依上為了癡的速行目標的轉向唯作無記為識的行為:癡的速行為非智的行為;為了慢繫縛的速行目標的轉向唯作無記為識的行為:慢的速行為非智的行為;為了[邪]見執取的速行目標的轉向唯作無記為識的行為:[邪]見的速行為非智的行為;為了掉舉來到散亂的速行目標的轉向唯作無記為識的行為:掉舉的速行為非智的行為;為了疑不走到結論的速行目標的轉向唯作無記為識的行為:疑的速行為非智的行為;為了煩惱潛在趨勢來到慣習的速行目標的轉向唯作無記為識的行為:煩惱潛在趨勢的速行為非智的行為。
在合意的聲音上……(中略)在合意的氣味上……(中略)在合意的味道上……(中略)在合意的所觸上……(中略)在合意的法上為了貪的速行目標的轉向唯作無記為識的行為:貪的速行為非智的行為;在不合意的法上為了瞋的速行目標的轉向唯作無記為識的行為:瞋的速行為非智的行為;以該兩者在不正確看的所依上為了癡的速行目標的轉向唯作無記為識的行為:癡的速行為非智的行為;為了慢繫縛的速行目標的轉向唯作無記為識的行為:慢的速行為非智的行為;為了[邪]見執取的速行目標的轉向唯作無記為識的行為:[邪]見的速行為非智的行為;為了掉舉來到散亂的速行目標的轉向唯作無記為識的行為:掉舉的速行為非智的行為;為了疑不走到結論的速行目標的轉向唯作無記為識的行為:疑的速行為非智的行為;為了煩惱潛在趨勢來到慣習的速行目標的轉向唯作無記為識的行為:煩惱潛在趨勢的速行為非智的行為。
70.「非智的行為」以何義為非智的行為?「以有貪而行」為非智的行為;「以有瞋而行」為非智的行為;「以有癡而行」為非智的行為;「以有慢而行」為非智的行為;「以有[邪]見而行」為非智的行為;「以有掉舉而行」為非智的行為;「以有疑而行」為非智的行為;「以有
漏潛在趨勢而行」為非智的行為;「與貪相應的而行」為非智的行為;「與瞋相應的而行」為非智的行為;「與癡相應的而行」為非智的行為;「與慢相應的而行」為非智的行為;「與[邪]見相應的而行」為非智的行為;「與掉舉相應的而行」為非智的行為;「與疑相應的而行」為非智的行為;「與煩惱潛在趨勢相應的而行」為非智的行為;「與諸善業不相應的而行」為非智的行為;「與諸不善業相應的而行」為非智的行為;「與諸有過失業相應的而行」為非智的行為;「與諸無過失業不相應的而行」為非智的行為;「與諸黑業相應的而行」為非智的行為;「與諸白業不相應的而行」為非智的行為;「與諸引生樂的業不相應的而行」為非智的行為;「與諸引生苦的業相應的而行」為非智的行為;「與諸樂果報業不相應的而行」為非智的行為;「與諸苦果報業相應的而行」為非智的行為;「在無知的上而行」為非智的行為;「像這樣的形色是非智的行為」為非智的行為。這是非智的行為。
71.什麽是智的行為?為了無常隨看目標的轉向唯作無記為識的行為:無常隨看為智的行為;為了苦隨看目標的轉向唯作無記為識的行為:苦隨看為智的行為;為了無我隨看目標的轉向唯作無記為識的行為:無我隨看為智的行為;為了涅槃隨看目標……(中略)為了
離貪隨看目標……為了
滅隨看目標……為了
斷念隨看目標……為了
滅盡隨看目標……為了消散隨看目標……為了變易隨看目標……為了無相隨看目標……為了無願隨看目標……為了空隨看目標……為了增上慧法隨看目標……為了如實智見目標……為了過患隨看目標……為了省察隨看目標的轉向唯作無記為識的行為:省察隨看為智的行為;轉回隨看為智的行為;須陀洹道為智的行為;須陀洹果等至為智的行為;一來道為智的行為;一來果等至為智的行為;不還道為智的行為;不還果等至為智的行為;阿羅漢道為智的行為;阿羅漢果等至為智的行為。
「智的行為」以何義為智的行為?「以無貪而行」為智的行為;「以無瞋而行」為智的行為……(中略)「以無煩惱潛在趨勢而行」為智的行為;「與貪不相應的而行」為智的行為;「與瞋不相應的而行」為智的行為;「與癡不相應的而行」為智的行為;與慢不相應的……(中略)與[邪]見不相應的……與掉舉不相應的……與疑不相應的……與煩惱潛在趨勢不相應的……與諸善業相應的……與諸不善業不相應的……與諸有過失業不相應的……與諸無過失業相應的……與諸黑業不相應的……與諸白業相應的……與諸引生樂的業相應的……與諸引生苦的業不相應的……「與諸樂果報業相應的而行」為智的行為;「與諸苦果報業不相應的而行」為智的行為;「在已知的上而行」為智的行為;「像這樣的形色是智的行為」為智的行為。這是智的行為。已知識的行為;已知非智的行為;已知智的行為,它以已知義為智,以了知義為慧,因為那樣被稱為:在行為區別上的慧為種種行為智。
種種行為智的說明第十七[終了]。
18.
種種地(階位)智的說明
72.怎樣是在四法區別(界定)上的慧為種種地(階位)智?有四地:欲界地、色界地、無色界地、不繫屬地。什麽是欲界地?從下方
無間地獄作為邊際到上方
他化自在天間,凡在這中間每一界所繫屬的蘊、界、處,色、受、想、諸行、識:這是欲界地。
什麽是色界地?從下方梵天世界作為邊際到上方
阿迦膩吒天間,凡在這中間每一界所繫屬已進入,或已往生,或
當生樂住處的心、心所法:這是色界地。
什麽是無色界地?從下方進入空無邊處天作為邊際到上方進入非想非非想天間,凡在這中間每一界所繫屬已進入,或已往生,或當生樂住處的心、心所法:這是無色界地。
什麽是不繫屬地?不繫屬的道與道果及無為界:這是不繫屬地。這是四地。
另外的四地:
四念住、
四正勤、
四神足、四禪、
四無量、四無色等至、四無礙解、
四種行道、四所緣、四
聖種姓、四
攝事、四輪、
四法句,這是四地。它以已知義為智,以了知義為慧,因為那樣被稱為:在四法區別(界定)上的慧為種種地(階位)智。
種種地(階位)智的說明第十八[終了]。
19.
種種法智的說明
73.怎樣是在九法區別上的慧為種種法智?如何在諸法上區別?在欲界諸法上區別為善的、區別為不善的、區別為無記;在色界諸法上區別為善的、區別為無記;在無色界諸法上區別為善的、區別為無記;在不繫屬諸法上區別為善的、區別為無記。
如何在欲界諸法上區別為善的、區別為不善的、區別為無記的?區別十善業道為善的、區別十不善業道為不善的、區別色與果報及唯作為無記的,這樣,在欲界諸法上區別為善的、區別為不善的、區別為無記的。
如何在色界諸法上區別為善的、區別為無記的?區別在這裡住立的四禪為善的、區別往生那裡的四禪為無記的,這樣,在色界諸法上區別為善的、區別為無記的。
如何在無色界諸法上區別為善的、區別為無記的?區別在這裡住立的四無色界等至為善的、區別往生那裡的四無色界等至為無記的,這樣,在無色界諸法上區別為善的、區別為無記的。
如何在不繫屬諸法上區別為善的、區別為無記?區別四聖道為善的、區別四沙門果與涅槃為無記的,這樣,在不繫屬諸法上區別為善的、區別為無記的。這樣在諸法上區別。
有九個根植於欣悅的法:當作意為無常的時,欣悅被生起;對喜悅者,
喜被生起;對
意喜者,身變得
寧靜;
身已寧靜者感受樂;對有樂者,心入定;在心得定時,如實知見;如實知見者
厭;厭者
離染,從
離貪被解脫。當作意為苦的時,欣悅被生起……(中略)當作意為無我的時,欣悅被生起……(中略)而解脫。
當作意色為無常的時,欣悅被生起……(中略)當作意色為無我的時……(中略)受……想……諸行……識……眼……(中略)當作意老死為無常的時,欣悅被生起……(中略)作意老死為苦的時,欣悅被生起……(中略)當作意老死為無我的時,欣悅被生起;對喜悅者喜被生,對意喜者身變得寧靜,身已寧靜者感受樂;對有樂者,心入定;當心得定時,如實知見;如實知見者厭。厭者離染,從由離貪被解脫。這是九個根植於欣悅的法。
74.有九個根植於
如理作意的法:當如理作意為無常的時,欣悅被生起;對喜悅者喜被生,對意喜者身變得寧靜,身已寧靜者感受樂;對有樂者,心入定;當心得定時,如實知道「這是苦」,如實知道「這是苦集」,如實知道「這是苦滅」,如實知道「這是導向苦滅道跡」。當如理作意為苦的時,欣悅被生起;對喜悅者喜被生,對意喜者身變得寧靜,身已寧靜者感受樂;對有樂者,心入定;當心得定時,如實知道「這是苦」,如實知道「這是苦集」,如實知道「這是苦滅」,如實知道「這是導向苦滅道跡」。當如理作意為無我的時,欣悅被生起……(中略)。
當如理作意色為無常的時,欣悅被生起……(中略)當如理作意色為無我的時,欣悅被生起……(中略)受……想……諸行……識……眼……(中略)當如理作意老死為無常的時,欣悅被生起……(中略)如理作意老死為苦的時,欣悅被生起……(中略)當如理作意老死為無我的時,欣悅被生起;對喜悅者喜被生,對意喜者身變得寧靜,身已寧靜者感受樂;對有樂者,心入定;當心得定時,如實知道「這是苦」,如實知道「這是苦集」,如實知道「這是苦滅」,如實知道「這是導向苦滅道跡」。這是九以如理作意為根的法。
有九種種性:緣於種種界(界種種性)種種觸生起;緣於種種觸種種受生起;緣於種種受種種想生起;緣於種種想種種意向生起;緣於種種意向種種意欲生起;緣於種種意欲種種熱惱生起;緣於種種熱惱種種遍求生起;緣種種遍求種種獲得生起,這是九種種。它以已知義為智,以了知義為慧,因為那樣被稱為:在九法區別上的慧為種種法智。
種種法智的說明第十九[終了]。
20-24.
五種智的說明
75.怎樣是證知慧為知義智,遍知慧為衡量義智,捨斷慧為遍捨義智,修習慧為一味義智,作證慧為觸達義智?凡法被證知者為已知該法,凡法被遍知者為已衡量該法,凡法被捨斷者為已遍捨該法,凡法被修習者該法有一味,凡法被作證者為已觸達該法,它以已知義為智,以了知義為慧,因為那樣被稱為:證知慧為知義智,遍知慧為衡量義智,捨斷慧為遍捨義智,修習慧為一味義智,作證慧為觸達義智。
五種智的說明第二十四[終了]。
25-28.
無礙解智的說明
76.怎樣是在種種義上的慧為義無礙解智,在種種法上的慧為法無礙解智,在種種詞上的慧為詞無礙解智,在種種辯才上的慧為辯才無礙解智?
信根是法;
活力根是法;念根是法;定根是法;慧根是法。信根是一法;活力根是另一法;念根是另一法;定根是另一法;慧根是另一法。凡這種種法被智知道者就被該智「
了知」,因為那樣被稱為:在種種法上的慧為法無礙解智。
[信根的]勝解義是義;努力義是義;現起義是義;不散亂義是義;看見義是義。勝解義是一義;努力義是另一義;現起義是另一義;不散亂義是另一義;看見義是另一義。凡這種種義被智知道者就被該智「了知」,因為那樣被稱為:在種種義上的慧為義無礙解智。
能以字句、詞、談話開示五法;能以字句、詞、談話開示五義,法的詞是一;義的詞是另一。凡這種種詞被智知道者就被該智「了知」,因為那樣被稱為:在種種詞上的慧為詞無礙解智。
有在五法上的智、有在五義上的智、有在十種詞上的智,在法上的智是一;在義上的智是另一;在詞上的智是另一。凡這種種智被智知道者就被該智「了知」,因為那樣被稱為:在種種辯才上的慧為辯才無礙解智。
77.信力是法;
活力之力是法;念力是法;定力是法;慧力是法。信力是一法;活力之力是另一法;念力是另一法;定力是另一法;慧力是另一法。凡這種種法被智知道者就被該智「了知」,因為那樣被稱為:在種種法上的慧為法無礙解智。
[信力]在無信上的不會被搖動義是義;在懈怠上的不會被搖動義是義;在放逸上的不會被搖動義是義;在掉舉上的不會被搖動義是義;在無明上的不會被搖動義是義。在無信上的不會被搖動義是一義;在懈怠上的不會被搖動義是另一義;在放逸上的不會被搖動義是另一義;在掉舉上的不會被搖動義是另一義;在無明上的不會被搖動義是另一義。凡這種種義被智知道者就被該智「了知」,因為那樣被稱為:在種種義上的慧為義無礙解智。
能以字句、詞、談話開示五法;能以字句、詞、談話開示五義,法的詞是一;義的詞是另一。凡這種種詞被智知道者就被該智「了知」,因為那樣被稱為:在種種詞上的慧為詞無礙解智。
有在五法上的智、有在五義上的智、有在十種詞上的智,在法上的智是一;在義上的智是另一;在詞上的智是另一。凡這種種智被智知道者就被該智「了知」,因為那樣被稱為:在種種辯才上的慧為辯才無礙解智。
念覺支是法;擇法覺支是法;活力覺支是法;喜覺支是法;
寧靜覺支是法;定覺支是法;
平靜覺支是法。念覺支是一法;擇法覺支是另一法;活力覺支是另一法;喜覺支是另一法;寧靜覺支是另一法;定覺支是另一法;平靜覺支是另一法。凡這種種法被智知道者就被該智「了知」,因為那樣被稱為:在種種法上的慧為法無礙解智。
[念覺支的]現起義是義;伺察義是義;努力義是義;遍滿義是義;寂靜義是義;不散亂義是義;省察義是義。現起義是一義;伺察義是另一義;努力義是另一義;遍滿義是另一義;寂靜義是另一義;不散亂義是另一義;省察義是另一義。凡這種種義被智知道者就被該智「了知」,因為那樣被稱為:在種種義上的慧為義無礙解智。
能以字句、詞、談話開示七法;能以字句、詞、談話開示七義,法的詞是一;義的詞是另一。凡這種種詞被智知道者就被該智「了知」,因為那樣被稱為:在種種詞上的慧為詞無礙解智。
有在七法上的智、有在七義上的智、有在十四種詞上的智,在法上的智是一;在義上的智是另一;在詞上的智是另一。凡這種種智被智知道者就被該智「了知」,因為那樣被稱為:在種種辯才上的慧為辯才無礙解智。
正見是法;正志是法;正語是法;正業是法;正命是法;正精進是法;正念是法;正定是法。正見是一法;正志是另一法;正語是另一法;正業是另一法;正命是另一法;正精進是另一法;正念是另一法;正定是另一法。凡這種種法被智知道者就被該智「了知」,因為那樣被稱為:在種種法上的慧為法無礙解智。
[正見的]看見義是義;導向義是義;攝受義是義;等起義是義;清白義是義;努力義是義;現起義是義;不散亂義是義。看見義是一義;導向義是另一義;攝受義是另一義;等起義是另一義;清白義是另一義;努力義是另一義;現起義是另一義;不散亂義是另一義。凡這種種義被智知道者就被該智「了知」,因為那樣被稱為:在種種義上的慧為義無礙解智。
能以字句、詞、談話開示八法;能以字句、詞、談話開示八義,法的詞是一;義的詞是另一。凡這種種詞被智知道者就被該智「了知」,因為那樣被稱為:在種種詞上的慧為詞無礙解智。
有在八法上的智、有在八義上的智、有在十六種詞上的智,在法上的智是一;在義上的智是另一;在詞上的智是另一。凡這種種智被智知道者就被該智「了知」,因為那樣被稱為:在種種辯才上的慧為辯才無礙解智。它以已知義為智,以了知義為慧,因為那樣被稱為:在種種義上的慧為義無礙解智,在種種法上的慧為法無礙解智,在種種詞上的慧為詞無礙解智,在種種辯才上的慧為辯才無礙解智。
無礙解智的說明第二十八[終了]。
29-31.
三種智的說明
78.怎樣是在種種住上的慧為住義智,在種種等至上的慧為等至義智,在種種住處等至上的慧為住處等至義智?當視相為恐怖的時,以在無相上勝解的狀態他看見各個[他]所觸達的之消散為無相住處;當視願求為恐怖的時,以在無願上勝解的狀態他看見各個[他]所觸達的之消散為無願住處;當視見執著為恐怖的時,以在空上勝解的狀態他看見各個[他]所觸達的之消散為空住處。
當視相為恐怖的時,以在無相上勝解的狀態他旁觀流轉[生死]後轉向滅、涅槃的無相,然後進入[果證]為無相等至;當視願求為恐怖的時,以在無願上勝解的狀態他旁觀流轉後轉向滅、涅槃的無願,然後進入[果證]為無願等至;當視見執著為恐怖的時,以在空上勝解的狀態他旁觀流轉後轉向滅、涅槃的空,然後進入[果證]為空等至。
當視相為恐怖的時,以在無相上勝解的狀態他看見各個[他]所觸達的之消散,旁觀流轉後轉向滅、涅槃的無相,然後進入[果證]為無相住處等至;當視願求為恐怖的時,以在無願上勝解的狀態他看見各個[他]所觸達的之消散,旁觀流轉後轉向滅、涅槃的無願,然後進入[果證]為無願住處等至;當視見執著為恐怖的時,以在空上勝解的狀態他看見各個[他]所觸達的之消散,旁觀流轉後轉向滅、涅槃的空,然後進入[果證]為空住處等至。
79.當視色相為恐怖的時,以在無相上勝解的狀態他看見各個[他]所觸達的之消散為無相住處;當視色的願求為恐怖的時,以在無願上勝解的狀態他看見各個[他]所觸達的之消散為無願住處;當視色的執著為恐怖的時,以在空上勝解的狀態他看見各個[他]所觸達的之消散為空住處。
當視色相為恐怖的時,以在無相上勝解的狀態他旁觀流轉後轉向滅、涅槃的無相,然後進入[果證]為無相等至;當視色的願求為恐怖的時,以在無願上勝解的狀態他旁觀流轉後轉向滅、涅槃的無願,然後進入[果證]為無願等至;當視色的執著為恐怖的時,以在空上勝解的狀態他旁觀流轉後轉向滅、涅槃的空,然後進入[果證]為空等至。
當視色相為恐怖的時,以在無相上勝解的狀態他看見各個[他]所觸達的之消散,旁觀流轉後轉向滅、涅槃的無相,然後進入[果證]為無相住處等至;當視色的願求為恐怖的時,以在無願上勝解的狀態他看見各個[他]所觸達的之消散,旁觀流轉後轉向滅、涅槃的無願,然後進入[果證]為無願住處等至;當視色的執著為恐怖的時,以在空上勝解的狀態他看見各個[他]所觸達的之消散,旁觀流轉後轉向滅、涅槃的空,然後進入[果證]為空住處等至。
受相……(中略)想相……行相……識相……眼相……(中略)當視老死相為恐怖的時,以在無相上勝解的狀態他看見各個[他]所觸達的之消散為無相住處;當視老死的願求為恐怖的時,以在無願上勝解的狀態他看見各個[他]所觸達的之消散為無願住處;當視老死的執著為恐怖的時,以在空上勝解的狀態他看見各個[他]所觸達的之消散為空住處。
當視老死相為恐怖的時,以在無相上勝解的狀態他旁觀流轉後轉向滅、涅槃的無相,然後進入[果證]為無相等至;當視老死的願求為恐怖的時,以在無願上勝解的狀態他旁觀流轉後轉向滅、涅槃的無願,然後進入[果證]為無願等至;當視老死的執著為恐怖的時,以在空上勝解的狀態他旁觀流轉後轉向滅、涅槃的空,然後進入[果證]為空等至。
當視老死相為恐怖的時,以在無相上勝解的狀態他看見各個[他]所觸達的之消散,旁觀流轉後轉向滅、涅槃的無相,然後進入[果證]為無相住處等至;當視老死的願求為恐怖的時,以在無願上勝解的狀態他看見各個[他]所觸達的之消散,旁觀流轉後轉向滅、涅槃的無願,然後進入[果證]為無願住處等至;當視老死的執著為恐怖的時,以在空上勝解的狀態他看見各個[他]所觸達的之消散,旁觀流轉後轉向滅、涅槃的空,然後進入[果證]為空住處等至。
無相住處是一;無願住處是另一;空住處是另一,無相等至是一;無願等至是另一;空等至是另一,無相住處等至是一;無願住處等至是另一;空住處等至是另一,它以已知義為智,以了知義為慧,因為那樣被稱為:在種種住上的慧為住義智,在種種等至上的慧為等至義智,在種種住處等至上的慧為住處等至義智。
三種智的說明第三十一[終了]。
32.
無間定智的說明
80.怎樣是以不散亂清淨性在煩惱斷絕上的慧為無間定智?因離欲而心一境性不散亂為定,因該定而生起智,以該智而諸
漏被滅盡,像這樣,奢摩他在先(第一),智在後,以該智而有諸漏的滅盡,因為那樣被稱為:以不散亂清淨性在煩惱斷絕上的慧為無間定智。
「諸漏」:什麼是那些諸漏?欲漏、有漏、見的煩惱、
無明漏。諸漏在哪裡被滅盡?以須陀洹道[邪]見的煩惱無殘留地被滅盡,會落入
苦界之欲漏被滅盡,會落入苦界之有漏被滅盡,會落入苦界之無明漏被滅盡,這些煩惱在這裡被滅盡。以一來道粗的之欲漏被滅盡,與其同存續之有漏被滅盡,與其同存續之無明漏被滅盡,這些煩惱在這裡被滅盡。以不還道欲漏無殘留地被滅盡,與其同存續之有漏被滅盡,與其同存續之無明漏被滅盡,這些煩惱在這裡被滅盡。以阿羅漢道有漏無殘留地被滅盡,無明漏無殘留地被滅盡,這些煩惱在這裡被滅盡。
因無惡意而……(中略)因
光明想而……因不散亂而……因法的區別(界定)而……因智而……因欣悅而……因初禪而……因第二禪而……因第三禪而……因第四禪而……因虛空無邊處等至而……因識無邊處等至而……因無所有處等至而……因非想非非想處等至而……因地遍處而……因水遍處而……因火遍處而……因風遍處而……因青遍處而……因黃遍處而……因赤遍處而……因白遍處而……因虛空遍處而……因識遍處而……因
佛隨念而……因法隨念而……因僧團隨念而……因戒隨念而……因施捨隨念而……因天隨念而……因
入出息念而……因
死念而……因
身至念而……因
寂靜隨念而……因腫脹想而……因青瘀想而……因膿爛想而……因斷壞想而……因食殘想而……因離散想而……因斬離想而……因血塗想而……因蟲食想而……因骨想而……
81.因長的吸氣而(中略)……因長的呼氣而……因短的吸氣而……因短的呼氣而……因
經驗一切身的吸氣而……因經驗一切身的呼氣而……因
使身行寧靜的吸氣而……因使身行寧靜的呼氣而……因
經驗喜的吸氣而……因經驗喜的呼氣而……因經驗樂的吸氣而……因經驗樂的呼氣而……因經驗
心行的吸氣而……因經驗心行的呼氣而……因使心行寧靜的吸氣而……因使心行寧靜的呼氣而……因
經驗心的吸氣而……因經驗心的呼氣而……因
使心極喜悅的吸氣而……因使心極喜悅的呼氣而……
集中心的……(中略)
使心解脫的……
隨看無常的……隨看
離貪的……
隨看滅的……因
隨看斷念的吸氣而……因隨看斷念的呼氣而心一境性不散亂為定,因該定而生起智,以該智而諸
漏被滅盡,像這樣,奢摩他在先(第一),智在後,以該智而有諸漏的滅盡,因為那樣被稱為:以不散亂清淨性在煩惱斷絕上的慧為無間定智。
「諸漏」:什麼是那些諸漏?欲漏、有漏、見的煩惱、無明漏。諸漏在哪裡被滅盡?以須陀洹道[邪]見的煩惱無殘留地被滅盡,會落入苦界之欲漏被滅盡,會落入苦界之有漏被滅盡,會落入苦界之無明漏被滅盡,這些煩惱在這裡被滅盡。以一來道粗的之欲漏被滅盡,與其同存續之有漏被滅盡,與其同存續之無明漏被滅盡,這些煩惱在這裡被滅盡。以不還道欲漏無殘留地被滅盡,與其同存續之有漏被滅盡,與其同存續之無明漏被滅盡,這些煩惱在這裡被滅盡。以阿羅漢道有漏無殘留地被滅盡,無明漏無殘留地被滅盡,這些煩惱在這裡被滅盡。它以已知義為智,以了知義為慧,因為那樣被稱為:以不散亂清淨性在煩惱斷絕上的慧為無間定智。
無間定智的說明第三十二[終了]。
33.
無諍住處智的說明
82.怎樣是看見增上與寂靜住處的到達之勝妙勝解狀態的慧為無諍住處智?「看見增上」:以無常隨看為看見增上;以苦隨看為看見增上;以無我隨看為看見增上;在色上以無常隨看為看見增上;在色上以苦隨看為看見增上;在色上以無我隨看為看見增上;在受上……(中略)在想上……在諸行上……在識上……在眼上……(中略)在老死上以無常隨看為看見增上;在老死上以苦隨看為看見增上;在老死上以無我隨看為看見增上。
「與寂靜住處的到達」:空住處為寂靜住處的到達;無相住處為寂靜住處的到達;無願住處為寂靜住處的到達;
「勝妙勝解狀態」:在空上的勝解狀態為勝妙勝解狀態;在無相上的勝解狀態為勝妙勝解狀態;在無願上的勝解狀態為勝妙勝解狀態。
「無諍住處」:初禪為無諍住處;第二禪為無諍住處;第三禪為無諍住處;第四禪為無諍住處;虛空無邊處等至為無諍住處……(中略)非想非非想處等至為無諍住處。
「無諍住處」以何義為無諍住處?「以初禪除去諸蓋」為無諍住處;「以第二禪除去諸尋伺」為無諍住處;「以第三禪除去喜」為無諍住處;「以第四禪除去樂苦」為無諍住處;「以虛空無邊處等至除去色想、有對想、種種想」為無諍住處;「以識無邊處等至除去虛空無邊處想」為無諍住處;「以無所有處等至除去識無邊處想」為無諍住處;「以非想非非想處等至除去無所有處想」為無諍住處,這是無諍住處。它以已知義為智,以了知義為慧,因為那樣被稱為:看見增上與寂靜住處的到達之勝妙勝解狀態的慧為無諍住處智。
無諍住處智的說明第三十三[終了]。
34.
滅等至智的說明
83.怎樣是具備二種力、三種行的安息、十六種智的行為、九種定的行為而成為自在狀態的慧為滅等至智?
「二種力」:奢摩他力、毘婆舍那力。什麽是奢摩他力?因離欲而心一境性不散亂為奢摩他力;因無惡意而心一境性不散亂為奢摩他力;因光明想心一境性不散亂為奢摩他力;因不散亂而心一境性不散亂為奢摩他力……(中略)因隨看斷念地吸氣而心一境性不散亂為奢摩他力;因隨看斷念地呼氣而心一境性不散亂為奢摩他力。
「奢摩他力」以何義為奢摩他力?「以初禪在蓋上不會被搖動」為奢摩他力;「以第二禪在尋伺上不會被搖動」為奢摩他力;「以第三禪在喜上不會被搖動」為奢摩他力;「以第四禪在樂苦上不會被搖動」為奢摩他力;「以虛空無邊處等至在色想、有對想、種種想上不會被搖動」為奢摩他力;「以識無邊處等至在虛空無邊處想上不會被搖動」為奢摩他力;「以無所有處等至在識無邊處想上不會被搖動」為奢摩他力;「以非想非非想處等至在無所有處想上不會被搖動」為奢摩他力;「在掉舉與掉舉俱行的諸污染及諸蘊上不會被搖動、不移動、不顫動」為奢摩他力,這是奢摩他力。
什麽是毘婆舍那力?以無常隨看為毘婆舍那力;以苦隨看為毘婆舍那力;以無我隨看為毘婆舍那力;以厭隨看為毘婆舍那力;以離貪隨看為毘婆舍那力;以滅隨看為毘婆舍那力;以斷念隨看為毘婆舍那力;以在色上無常隨看為毘婆舍那力……(中略)以在色上斷念隨看為毘婆舍那力;在受上……(中略)在想上……在諸行上……在識上……在眼上……(中略)在老死上以無常隨看為毘婆舍那力……(中略)在老死上以斷念隨看為毘婆舍那力。
「毘婆舍那力」以何義為毘婆舍那力?「以無常隨看在常想上不會被搖動」為毘婆舍那力;「以苦隨看在樂想上不會被搖動」為毘婆舍那力;「以無我隨看在真我想上不會被搖動」為毘婆舍那力;「以厭隨看在歡喜上不會被搖動」為毘婆舍那力;「以離貪隨看在貪上不會被搖動」為毘婆舍那力;「以滅隨看在集起上不會被搖動」為毘婆舍那力;「以斷念隨看在執取上不會被搖動」為毘婆舍那力;「在無明與無明俱行的諸污染及諸蘊上不會被搖動、不移動、不顫動」為毘婆舍那力,這是毘婆舍那力。
「三種行的安息」:什麼是三種行的安息?對進入第二禪者尋伺的語行被安息了;對進入第四禪者吸氣呼氣的身行被安息了;對進入想受滅者想與受的心行被安息了,這是三種行的安息。
84.「十六種智的行為」:什麼是十六種智的行為?無常隨看是智的行為;苦隨看是智的行為;無我隨看是智的行為;厭隨看是智的行為;離貪隨看是智的行為;滅隨看是智的行為;斷念隨看是智的行為;轉回隨看是智的行為;須陀洹道是智的行為;須陀洹果等至是智的行為;一來道是智的行為;一來果等至是智的行為;不還道是智的行為;不還果等至是智的行為;阿羅漢道是智的行為;阿羅漢果等至是智的行為,這是十六種智的行為。
85.「九種定的行為」:什麼是九種定的行為?初禪是定的行為;第二禪是定的行為;第三禪是定的行為;第四禪是定的行為;虛空無邊處等至……(中略)識無邊處等至……無所有處等至……非想非非想處等至是定的行為;想受滅等至是定的行為。為了得到初禪之目的有尋、伺、喜、樂、心一境性……(中略)為了得到非想非非想處等至之目的有尋、伺、喜、樂、心一境性,這是九種定的行為。
「自在」:有五自在:轉向自在、進入自在、決意自在、出定自在、觀察自在。想要在何處、何時、多久時間轉向初禪他對轉向沒有遲鈍為轉向自在;想要在何處、何時、多久時間進入初禪他對進入沒有遲鈍為進入自在;想要在何處、何時、多久時間確立(決意)初禪他對決意沒有遲鈍為決意自在;想要在何處、何時、多久時間出來初禪他對出定沒有遲鈍為出定自在;想要在何處、何時、多久時間觀察初禪他對觀察沒有遲鈍為觀察自在。
第二禪……(中略)想要在何處、何時、多久時間轉向非想非非想處等至他對轉向沒有遲鈍為轉向自在;想要在何處、何時、多久時間進入非想非非想處等至……確立(決意)……出來……觀察非想非非想處等至他對觀察沒有遲鈍為觀察自在,這是五自在。它以已知義為智,以了知義為慧,因為那樣被稱為:具備二種力、三種行的安息、十六種智的行為、九種定的行為而成為自在狀態的慧為滅等至智。
滅等至智的說明第三十四[終了]。
35.
般涅槃智的說明
86.怎樣是正知者在流轉永盡上的慧為般涅槃智?這裡,正知者以離欲終結
欲的意欲的流轉;以無害意終結害意的流轉;以光明想終結惛沈睡眠的流轉;以不散亂終結掉舉的流轉;以法的區別(界定)終結疑的……(中略)以智終結無明的……以欣悅終結不樂的……以初禪終結諸蓋的流轉……(中略)以阿羅漢道終結一切污染的流轉。
又或當正知者以無餘涅槃界證涅槃時,就終結這眼的流轉,不生起其它眼的流轉,就終結這耳的流轉……(中略)鼻的流轉……舌的流轉……身的流轉……就終結這意的流轉,不生起其它意的流轉,這是正知者在流轉永盡上的慧為般涅槃智。它以已知義為智,以了知義為慧,因為那樣被稱為:正知者在流轉永盡上的慧為般涅槃智。
般涅槃智的說明第三十五[終了]。
36.
齊頭者義智的說明
87.怎樣是對一切法在完全斷絕與滅上不現起狀態的慧為齊頭者義智?「一切法」:五蘊、十二處、十八界、善法、不善法、無記法,欲界法、色界法、無色界法、不繫屬法。「完全斷絕」:以離欲完全斷絕
欲的意欲;以無惡意完全斷絕惡意;以光明想完全斷絕惛沈睡眠;以不散亂完全斷絕掉舉;以法的區別(界定)完全斷絕疑;以智完全斷絕無明;以欣悅完全斷絕不樂;以初禪完全斷絕諸蓋……(中略)以阿羅漢道完全斷絕一切污染。
「滅」:以離欲滅欲的意欲;以無惡意滅惡意;以光明想滅惛沈睡眠;以不散亂滅掉舉;以法的區別滅疑;以智滅無明;以欣悅滅不樂;以初禪滅諸蓋……(中略)以阿羅漢道滅一切污染。
「不現起狀態」:已得到離欲者欲的意欲不現起;已得到無惡意者惡意不現起;已得到光明想者惛沈睡眠不現起;已得到不散亂者掉舉不現起;已得到法的區別者疑不現起;已得到智者無明不現起;已得到欣悅者不樂不現起;已得到初禪者諸蓋不現起……(中略)已得到阿羅漢道者一切污染不現起。
「齊(等同)」:離欲為欲的意欲捨斷狀態的等同;無惡意為惡意捨斷狀態的等同;光明想為惛沈睡眠捨斷狀態的等同;不散亂為掉舉捨斷狀態的等同;法的區別為疑捨斷狀態的等同;智為無明捨斷狀態的等同;欣悅為不樂捨斷狀態的等同;初禪為諸蓋捨斷狀態的等同……(中略)阿羅漢道為一切污染捨斷狀態的等同。
「頭」:有十三種頭:障礙的頭為渴愛、繫縛的頭為慢、取著的頭為[邪]見、散亂的頭為掉舉、污染的頭為無明、勝解的頭為信、努力的頭為活力、現起的頭為念、不散亂的頭為定、看見的頭為慧、流轉[生死]的頭為命根、行境的頭為解脫、行的頭為滅。它以已知義為智,以了知義為慧,因為那樣被稱為:對一切法在完全斷絕與滅上不現起狀態的慧為齊頭者義智。
齊頭者義智的說明第三十六[終了]。
37.
削減義智的說明
88.怎樣是在分離、種種火永盡上的慧為削減義智?「分離(個個)的」:貪是[與解脫]分離的;瞋是分離的;癡是分離的;憤怒……(中略)怨恨……
藏惡……專橫……嫉妒……慳吝……偽詐……狡猾……頑固……激情……慢……
極慢……憍慢……放逸……一切污染……一切惡行……一切造作……一切導向有的業(行為)[是分離的]。
「種種、單一」:欲的意欲為種種;離欲為單一,惡意為種種;無惡意為單一,惛沈睡眠為種種;光明想為單一,掉舉為種種;不散亂為單一,疑為種種;法的區別(界定)為單一,無明為種種;智為單一,不樂為種種;欣悅為單一,諸蓋為種種;初禪為單一……(中略)一切污染為種種;阿羅漢道為單一。
「火」:有五火:行為火、德行火、慧火、福德火、法火。以行為火的加熱性終結破戒火,以德行火的加熱性終結無德火,以慧火的加熱性終結
劣慧火,以福德火的加熱性終結非福德火,以法火的加熱性終結非法火。
「削減」:欲的意欲為不削減;離欲為削減,惡意為不削減;無惡意為削減,惛沈睡眠為不削減;光明想為削減,掉舉為不削減;不散亂為削減,疑為不削減;法的區別為削減,無明為不削減;智為削減,不樂為不削減;欣悅為削減,諸蓋為不削減;初禪為削減……(中略)一切污染為不削減;阿羅漢道為削減。它以已知義為智,以了知義為慧,因為那樣被稱為:在分離、種種火永盡上的慧為削減義智。
削減義智的說明第三十七[終了]。
38.
活力的激發智的說明
89.怎樣是在不退縮、自我努力、努力義上的慧為活力的激發智?為了未生起惡不善法的不生起,在不退縮、自我努力、努力義上的慧為活力的激發智。為了已生起惡不善法的捨斷,在不退縮、自我努力、努力義上的慧為活力的激發智。為了未生起善法的生起,在不退縮、自我努力、努力義上的慧為活力的激發智。為了已生起善法的存續、不忘失、增大、成滿、修習圓滿,在不退縮、自我努力、努力義上的慧為活力的激發智。
為了未生起欲的意欲之不生起,在不退縮、自我努力、努力義上的慧為活力的激發智。為了已生起欲的意欲之捨斷,在不退縮、自我努力、努力義上的慧為活力的激發智。為了未生起離欲的生起,在不退縮、自我努力、努力義上的慧為活力的激發智。為了已生起離欲的存續、不忘失、增大、成滿、修習圓滿,在不退縮、自我努力、努力義上的慧為活力的激發智。
……(中略)
為了未生起一切污染的不生起,在不退縮、自我努力、努力義上的慧為活力的激發智。為了已生起一切污染的捨斷,在不退縮、自我努力、努力義上的慧為活力的激發智。為了未生起阿羅漢道的生起,在不退縮、自我努力、努力義上的慧為活力的激發智。為了已生起阿羅漢道的存續、不忘失、增大、成滿、修習圓滿,在不退縮、自我努力、努力義上的慧為活力的激發智。它以已知義為智,以了知義為慧,因為那樣被稱為:在不退縮、自我努力、努力義上的慧為活力的激發智。
活力的激發智的說明第三十八[終了]。
39.
義理開示智的說明
90.怎樣是種種法說明的慧為義理開示智?「種種法」:五蘊、十二處、十八界、善法、不善法、無記法、欲界法、色界法、無色界法、不繫屬法。
「說明(變明亮狀態)」:說明色為無常的;說明色為苦的;說明色為無我;受……(中略)想……諸行……識……眼……(中略)說明老死為無常的;說明老死為苦的;說明老死為無我。
「義理開示智」:捨斷欲的意欲者開示離欲義,捨斷惡意者開示無惡意義,捨斷惛沈睡眠者開示光明想義,捨斷掉舉者開示不散亂義,捨斷疑者開示法的區別(界定)義,捨斷無明者開示智義,捨斷不樂者開示欣悅義,捨斷諸蓋者開示初禪義……(中略)捨斷一切污染者開示阿羅漢道義。它以已知義為智,以了知義為慧,因為那樣被稱為:種種法說明的慧為義理開示智。
義理開示智的說明第三十九[終了]。
40.
看見清淨智的說明
91.怎樣是在一切法的一攝性、種種、單一之貫通上的慧為看見清淨智?「一切法」:五蘊……(中略)不繫屬法。
「一攝性(包含能力)」:以十二種行相一切法為一攝性:以真實義、以無我義、以諦義、以貫通義、以證知義、以遍知義、以法義、以界義、以所知義、以作證義、以觸義、以
現觀義,以這十二種行相一切法為一攝性。
「種種、單一」:欲的意欲為種種;離欲為單一……(中略)[同88節]一切污染為種種;阿羅漢道為單一。
「在貫通上」:貫通苦諦之遍知的貫通;貫通集諦之捨斷的貫通;貫通滅諦之作證的貫通;貫通道諦之修習的貫通。
「看見清淨」:在須陀洹道剎那看見變成清淨;在須陀洹果剎那看見已變成清淨;在一來道剎那看見變成清淨;在一來果剎那看見已變成清淨;在不還道剎那看見變成清淨;在不還果剎那看見已變成清淨;在阿羅漢道剎那看見變成清淨;在阿羅漢果剎那看見已變成清淨。它以已知義為智,以了知義為慧,因為那樣被稱為:在一切法的一攝性、種種、單一之貫通上的慧為看見清淨智。
看見清淨智的說明第四十[終了]。
41.
接受智的說明
92.怎樣是已知道狀態的慧為接受智?已知道色為無常的;已知道色為苦的;已知道色為無我,「凡已知道者他接受」是已知道狀態的慧為接受智。受……(中略)想……諸行……識……眼……(中略)已知道老死為無常的;已知道老死為苦的;已知道老死為無我,「凡已知道者他接受」是已知道狀態的慧為接受智。它以已知義為智,以了知義為慧,因為那樣被稱為:已知道狀態的慧為接受智。
接受智的說明第四十一[終了]。
42.
深解智的說明
93.怎樣是觸達狀態的慧為深解智?觸達色為無常的;觸達色為苦的;觸達色為無我,「凡觸達者他深解」是觸達狀態的慧為深解智。受……(中略)想……諸行……識……眼……(中略)觸達老死為無常的;觸達老死為苦的;觸達老死為無我,「凡觸達者他深解」是觸達狀態的慧為深解智。它以已知義為智,以了知義為慧,因為那樣被稱為:觸達狀態的慧為深解智。
深解智的說明第四十二[終了]。
43.
部分住智的說明
94.怎樣是在集合上的慧為部分住智?
緣邪見有所感受的;緣邪見的平息也有所感受的,緣正見也有所感受的;緣正見的平息也有所感受的,緣邪志也有所感受的;緣邪志的平息也有所感受的,緣正志也有所感受的;緣正志的平息也有所感受的……(中略)緣邪解脫也有所感受的;緣邪解脫的平息也有所感受的,緣正解脫也有所感受的;緣正解脫的平息也有所感受的,緣欲也有所感受的;緣欲的平息也有所感受的,緣尋也有所感受的;緣尋的平息也有所感受的,緣想也有所感受的;緣想的平息也有所感受的,有未被平息的欲與有未被平息的尋及有未被平息的想:緣那個也有所感受的;有已被平息的欲與有未被平息的尋及有未被平息的想:緣那個也有所感受的;有已被平息的欲與有已被平息的尋及有未被平息的想:緣那個也有所感受的;有已被平息的欲與有已被平息的尋及有已被平息的想:緣那個也有所感受的。為了未到達的到達有
漏,當抵達該處時,緣那個也有所感受的。它以已知義為智,以了知義為慧,因為那樣被稱為:在集合上的慧為部分住智。
部分住智的說明第四十三[終了]。
44.-49.六轉回智的說明
95.怎樣是增上狀態的慧為
想的轉回智?「離欲增上狀態的慧從欲的意欲之想轉回」是增上狀態的慧為想的轉回智;「無惡意增上狀態的慧從惡意之想轉回」是增上狀態的慧為想的轉回智;「光明想增上狀態的慧從惛沈睡眠之想轉回」是增上狀態的慧為想的轉回智;「不散亂增上狀態的慧從掉舉之想轉回」是增上狀態的慧為想的轉回智;「法的區別(界定)增上狀態的慧從疑之想轉回」是增上狀態的慧為想的轉回智;「智增上狀態的慧從無明之想轉回」是增上狀態的慧為想的轉回智;「欣悅增上狀態的慧從不樂之想轉回」是增上狀態的慧為想的轉回智;「初禪增上狀態的慧從諸蓋之想轉回」是增上狀態的慧為想的轉回智……(中略)「阿羅漢道增上狀態的慧從一切污染之想轉回」是增上狀態的慧為想的轉回智。它以已知義為智,以了知義為慧,因為那樣被稱為:增上狀態的慧為想的轉回智。
96.怎樣是在種種性上的慧為
意向的轉回智?「欲的意欲為種種,離欲為單一,當意圖離欲的單一時,心從欲的意欲轉回」是在種種性上的慧為意向的轉回智;「惡意為種種,無惡意為單一,當意圖無惡意的單一時,心從惡意轉回」是在種種性上的慧為意向的轉回智;「惛沈睡眠為種種,光明想為單一,當意圖光明想的單一時,心從惛沈睡眠轉回」是在種種性上的慧為意向的轉回智……(中略)「一切污染為種種,阿羅漢道為單一,當意圖阿羅漢道的單一時,心從一切污染轉回」是在種種性上的慧為意向的轉回智。它以已知義為智,以了知義為慧,因為那樣被稱為:在種種性上的慧為意向的轉回智。
97.怎樣是在確立上的慧為
心的轉回智?「當捨斷欲的意欲時,因離欲而心確立」是在確立上的慧為心的轉回智;「當捨斷惡意時,因無惡意而心確立」是在確立上的慧為心的轉回智;「當捨斷惛沈睡眠時,因光明想而心確立」是在確立上的慧為心的轉回智……(中略)「當捨斷一切污染時,因阿羅漢道而心確立」是在確立上的慧為心的轉回智。它以已知義為智,以了知義為慧,因為那樣被稱為:在確立上的慧為心的轉回智。
98.怎樣是在空上的慧為
智的轉回智?「當如實知見眼以我、或我所、或常、或恆、或常住、或不變易法是空時,智從眼的執著轉回」是在空上的慧為智的轉回智;耳是空……(中略)鼻是空……舌是空……身是空……「當如實知見意以我、或我所、或常、或恆、或常住、或不變易法是空時,智從意的執著轉回」是在空上的慧為智的轉回智。它以已知義為智,以了知義為慧,因為那樣被稱為:在空上的慧為智的轉回智。
99.怎樣是在捨棄上的慧為
解脫的轉回智?「以離欲捨棄欲的意欲」是在捨棄上的慧為解脫的轉回智;「以無惡意捨棄惡意」是在捨棄上的慧為解脫的轉回智;「以光明想捨棄惛沈睡眠」是在捨棄上的慧為解脫的轉回智;「以不散亂捨棄掉舉」是在捨棄上的慧為解脫的轉回智;「以法的區別(界定)捨棄疑」是在捨棄上的慧為解脫的轉回智……(中略)「以阿羅漢道捨棄一切污染」是在捨棄上的慧為解脫的轉回智。它以已知義為智,以了知義為慧,因為那樣被稱為:在捨棄上的慧為解脫的轉回智。
100.怎樣是在真實義上的慧為
諦的轉回智?「當遍知苦的壓迫義、有為義、熱惱義、變易義時,他轉回」是在真實義上的慧為諦的轉回智;「當捨斷集的堆積義、因由義、繫縛義、障礙義時,他轉回」是在真實義上的慧為諦的轉回智;「當作證滅的出離義、遠離義、無為義、不死義時,他轉回」是在真實義上的慧為諦的轉回智;「當修習道的出離義、因義、看見義、增上義時,他轉回」是在真實義上的慧為諦的轉回智。
有想的轉回、意向的轉回、心的轉回、智的轉回、解脫的轉回、諦的轉回。「當認知時他轉回」為想的轉回;「當意圖時他轉回」為意向的轉回;「當識知時他轉回」為心的轉回;「當作智時他轉回」為智的轉回;「當捨棄時他轉回」為解脫的轉回;「在真實義上他轉回」為諦的轉回。
想的轉回處即意向的轉回處;意向的轉回處即想的轉回處,想的轉回、意向的轉回處即心的轉回處;心的轉回處即想的轉回、意向的轉回處,想的轉回、意向的轉回、心的轉回處即智的轉回處;智的轉回處即想的轉回、意向的轉回、心的轉回處,想的轉回、意向的轉回、心的轉回、智的轉回處即解脫的轉回處;解脫的轉回處即想的轉回、意向的轉回、心的轉回、智的轉回處,想的轉回、意向的轉回、心的轉回、智的轉回、解脫的轉回處即諦的轉回處;諦的轉回處即想的轉回、意向的轉回、心的轉回、智的轉回、解脫的轉回處。它以已知義為智,以了知義為慧,因為那樣被稱為:在真實義上的慧為諦的轉回智。
六轉回智的說明第四十九[終了]。
50.
神通種類智的說明
101.怎樣是身心被單一區別(界定)狀態及樂想與輕想因確立而在成功義上的慧為神通種類智?這裡,比丘修習
具備意欲定勤奮之行的神足,修習具備活力定勤奮之行的神足,修習具備心定勤奮之行的神足,修習
具備考察定勤奮之行的神足,他在這四神足上使心遍修習、調御,作柔軟、
適合作業的,他在這四神足上使心遍修習、調御,作柔軟、適合作業的後,安置(放在一起)身在心上,也安置心在身上,使心因身而變化;使身因心而變化,心因身而確立;身因心而確立,使心因身而變化身因心而變化、心因身而確立身因心而確立後,在身上進入樂想與輕想後而住,以像這樣修習、遍淨的、淨化的心,他抽出心使轉向神通種類智:他體驗各種神通種類。
102.是一個後變成多個,又,是多個後變成一個;現身、隱身、穿牆、穿壘、穿山無阻礙地行走猶如在虛空中;在地中作浮沈猶如在水中,又,在不被破裂的水上行走猶如在地上;在空中以盤腿來去猶如有翅膀的鳥,又,以手碰觸、撫摸這些這麼大神通力、這麼大威力的日月;以身體行使自在直到梵天世界。它以已知義為智,以了知義為慧,因為那樣被稱為:身心被單一區別(界定)狀態及樂想與輕想因確立而在成功義上的慧為神通種類智。
神通種類智的說明第五十[終了]。
51.
耳界清淨智的說明
103.怎樣是因尋的遍滿而對種種及單一聲相在深解上的慧為耳界清淨智?這裡,比丘修習具備欲定……(中略)活力定……心定……修習具備考察定勤奮之行的神足,他在這四神足上使心遍修習、調御,作柔軟、適合作業的,他在這四神足上使心遍修習、調御,作柔軟、適合作業的後,作意在遠處聲音的聲音相,也作意在近處聲音的聲音相,也作意粗大聲音的聲音相,也作意微細聲音的聲音相,也作意極柔和聲音的聲音相,也作意在東方聲音的聲音相,也作意在西方聲音的聲音相,也作意在北方聲音的聲音相,也作意在南方聲音的聲音相,也作意在東邊的中間方聲音的聲音相,也作意在西邊的中間方聲音的聲音相,也作意在北邊的中間方聲音的聲音相,也作意在南邊的中間方聲音的聲音相,也作意在下方聲音的聲音相,也作意在上方聲音的聲音相,以像這樣修習、遍淨的、淨化的心,他抽出心使轉向耳界清淨智:以清淨、超越常人的天耳界聽到二者的聲音:「天與人,以及在遠處、近處。」它以已知義為智,以了知義為慧,因為那樣被稱為:因尋的遍滿而對種種及單一聲相在深解上的慧為耳界清淨智。
耳界清淨智的說明第五十一[終了]。
52.
他心智的說明
104.怎樣是因三心的遍滿狀態及諸根的明淨而在種種及單一識的行為深解上的慧為他心智?這裡,比丘修習具備意欲定勤奮之行的神足,活力定……(中略)心定……(中略)修習具備考察定勤奮之行的神足,他在這四神足上使心遍修習、調御,作柔軟、適合作業的,他在這四神足上使心遍修習、調御,作柔軟、適合作業的後這麼知道:「這色被喜悅根等起;這色被憂根等起;這色被平靜根等起。」以像這樣修習、遍淨的、淨化的心,他抽出心使轉向
他心智:他對其他眾生、其他個人
以心熟知心後知道:有貪的心為『有貪的心』,離貪的心知道為『離貪的心』;有瞋的心……(中略)離瞋的心……有癡的心……離癡的心……
收斂的心……散亂的心……廣大的心……未廣大的心……有更上的心……無更上的心……得定的心……未得定的心……已解脫的心……知道未解脫的心為『未解脫的心』。它以已知義為智,以了知義為慧,因為那樣被稱為:因三心的遍滿狀態及諸根的明淨而在種種及單一識的行為深解上的慧為他心智。
他心智的說明第五十二[終了]。
53.
前世住處回憶智的說明
105.怎樣是因對緣的流轉法種種及單一業遍滿而在深解上的慧為前世住處回憶智?這裡,比丘修習具備欲定……(中略)作柔軟、適合作業的後這麼知道:在這個存在時那個存在,以這個的生起
那個生起,即:以
無明為緣有諸行;以行
為緣有識;以識為緣有名色;以名色為緣有六處;以六處為緣有觸;以觸為緣有受;以受為緣有渴愛;以渴愛為緣有取;以取為緣有有;以有為緣有生;以生為緣老、死、愁、悲、苦、憂、
絕望生成,這樣是這整個
苦蘊的
集。
以像這樣修習、遍淨的、淨化的心,他抽出心使轉向前世住處回憶智:他回憶(隨念)許多前世住處,即:一生、二生、三生、四生、五生、十生、二十生、三十生、四十生、五十生、百生、千生、十萬生、許多壞劫、許多成劫、許多壞成劫:「在那裡我是這樣的名、這樣的姓氏、這樣的容色、這樣的食物、這樣的苦樂感受、這樣的壽長,那位從那裡死後我出生在那裡,在那裡我又是這樣的名、這樣的姓氏、這樣的容色、這樣的食物、這樣的苦樂感受、這樣的壽長,那位從那裡死後被再生在這裡。」像這樣,他回憶起許多
有行相的、有境遇的前世住處。它以已知義為智,以了知義為慧,因為那樣被稱為:因對緣的流轉法種種及單一業遍滿而在深解上的慧為前世住處回憶智。
前世住處回憶智的說明第五十三[終了]。
54.
天眼智的說明
106.怎樣是因光明而對種種及單一色相在看見義上的慧為天眼智?這裡,比丘修習具備意欲定勤奮之行的神足,活力定……(中略)心定……(中略)修習具備考察定勤奮之行的神足,他在這四神足上使心遍修習、調御,作柔軟、適合作業的,他在這四神足上使心遍修習、調御,作柔軟、適合作業的後作意
光明想,決意白天想:在夜間如在白天那樣地,在白天如在夜間那樣地,像這樣,以打開的、無覆蓋的心,修習有光輝的心。以像這樣修習、遍淨的、淨化的心,他抽出心使轉向眾生死亡往生智,以清淨、超越常人的天眼看見死沒往生的眾生:下劣的、勝妙的,美的、醜的,善去的、惡去的,知道依業到達的眾生:「確實,這些尊師眾生具備身惡行、具備語惡行、具備意惡行,是對聖者斥責者、邪見者、邪見行為的受持者,他們以身體的崩解,死後已往生
苦界、
惡趣、
下界、地獄,尊師們!或者,這些眾生具備身善行、具備語善行、具備意善行,是對聖者不斥責者、正見者、正見行為的受持者,他們以身體的崩解,死後已往生
善趣、天界。」這樣,以清淨、超越常人的天眼看見死沒往生的眾生:下劣的、勝妙的,美的、醜的,善去的、惡去的,知道依業到達的眾生。它以已知義為智,以了知義為慧,因為那樣被稱為:因光明而對種種及單一色相在看見義上的慧為天眼智。
天眼智的說明第五十四[終了]。
55.
漏的滅盡智的說明
107.怎樣是以六十四種行相對三根成為自在狀態的慧為諸漏的滅盡智?對哪三根?對『我將知未知的』根、對完全智根、
對具知根。
『我將知未知的』根來到幾處?完全智根來到幾處?具知根來到幾處?『我將知未知的』根來到一處:須陀洹道,完全智根來到六處:須陀洹果、一來道、一來果、不還道、不還果、阿羅漢道,具知根來到一處:阿羅漢果。
在須陀洹道剎那對『我將知未知的』根有信根的勝解隨從;有活力根的努力隨從;有念根的現起隨從;有定根的不散亂隨從;有慧根的看見隨從;有意根的識知隨從;有喜悅根的潤澤隨從;有命根的轉起相續增上隨從。在須陀洹道剎那所生諸法除了心生(等起)色外一切都是善的,一切都是無
漏的,一切都是出離的,一切都是導向拆解的,一切都是出世間的,一切都是以涅槃為所緣的。在須陀洹道剎那對『我將知未知的』根這八根是俱行隨從的、是互相隨從的、是依止隨從的、是相應隨從的、是俱行的、是俱生的、是相雜的、是相應的,它們就是它的行相與隨從。
在須陀洹果剎那對完全智根有信根的勝解隨從;有活力根的努力隨從;有念根的現起隨從;有定根的不散亂隨從;有慧根的看見隨從;有意根的識知隨從;有喜悅根的潤澤隨從;有命根的轉起相續增上隨從。在須陀洹果剎那所生諸法除了心生色外一切都是無記的,一切都是無煩惱的,一切都是出世間的,一切都是以涅槃為所緣的。在須陀洹果剎那對完全智根這八根是俱行隨從的、是互相隨從的、是依止隨從的、是相應隨從的、是俱行的、是俱生的、是相雜的、是相應的,它們就是它的行相與隨從。
在一來道剎那……(中略)在一來果剎那……(中略)在不還道剎那……(中略)在不還果剎那……(中略)在阿羅漢道剎那對完全智根有信根的勝解隨從……(中略)有命根的轉起相續增上隨從。在阿羅漢道剎那所生諸法除了心生色外一切都是善的,一切都是無煩惱的,一切都是出離的,一切都是導向拆解的,一切都是出世間的,一切都是以涅槃為所緣的。在阿羅漢道剎那對完全智根這八根是俱行隨從的、是互相隨從的、是依止隨從的、是相應隨從的、是俱行的、是俱生的、是相雜的、是相應的,它們就是它的行相與隨從。
在阿羅漢果剎那對具知根有信根的勝解隨從;有活力根的努力隨從;有念根的現起隨從;有定根的不散亂隨從;有慧根的看見隨從;有意根的識知隨從;有喜悅根的潤澤隨從;有命根的轉起相續增上隨從。在阿羅漢果剎那所生諸法除了心生色外一切都是無記的,一切都是無煩惱的,一切都是出世間的,一切都是以涅槃為所緣的。在阿羅漢果剎那對具知根這八根是俱行隨從的、是互相隨從的、是依止隨從的、是相應隨從的、是俱行的、是俱生的、是相雜的、是相應的,它們就是它的行相與隨從。像這樣,這八個八有六十四。
「諸漏」:什麼是那些諸漏?欲漏、有漏、見的煩惱、
無明漏。諸漏在哪裡被滅盡?以須陀洹道[邪]見的煩惱無殘留地被滅盡,會落入
苦界之欲漏被滅盡,會落入苦界之有漏被滅盡,會落入苦界之無明漏被滅盡,這些煩惱在這裡被滅盡。以一來道粗的之欲漏被滅盡,與其同存續之有漏被滅盡,與其同存續之無明漏被滅盡,這些煩惱在這裡被滅盡。以不還道欲漏無殘留地被滅盡,與其同存續之有漏被滅盡,與其同存續之無明漏被滅盡,這些煩惱在這裡被滅盡。以阿羅漢道有漏無殘留地被滅盡,無明漏無殘留地被滅盡,這些煩惱在這裡被滅盡。它以已知義為智,以了知義為慧,因為那樣被稱為:以六十四種行相對三根成為自在狀態的慧為諸漏的滅盡智。
漏的滅盡智的說明第五十五[終了]。
56.-63.諦智四個一組二種的說明
108.怎樣是在遍知義上的慧為
苦智?在捨斷義上的慧為集智?在作證義上的慧為滅智?在修習義上的慧為道智?對苦有壓迫義、有為義、熱惱義、變易義、遍知義,對集有堆積義、因由義、繫縛義、障礙義、捨斷義,對滅有出離義、遠離義、無為義、不死義、作證義,對道有出離義、因義、看見義、增上義、修習義。它以已知義為智,以了知義為慧,因為那樣被稱為:在遍知義上的慧為苦智,在捨斷義上的慧為集智,在作證義上的慧為滅智,在修習義上的慧為道智。
109.怎樣是
苦智?苦集智?苦滅智?導向苦滅道跡智?具備道者的智,這是苦智,這也是苦集智,這也是苦滅智,這也是導向苦滅道跡智。
在這裡,哪個是苦智?凡關於苦生起慧、知解、簡擇、考察、擇法、識別、辨別、近察、賢智(博學)、熟練、聰敏、審思、深思、審察、廣大(全面)、智慧、英智、毘婆舍那、正知、刺棒、慧、慧根、慧力、慧劍、慧殿堂、慧光明、慧光亮、慧燈光、慧寶、無癡、擇法、正見,這被稱為苦智。關於苦集……(中略)關於苦滅……(中略)凡關於導向苦滅道跡生起慧、知解……(中略)無癡、擇法、正見,這被稱為導向苦滅道跡智。它以已知義為智,以了知義為慧,因為那樣被稱為:苦智,苦集智,苦滅智,導向苦滅道跡智。
諦智四個一組二種的說明第六十三[終了]。
64.-67.清淨
無礙解智的說明
110.怎樣是義無礙解智?法無礙解智?詞無礙解智?辯才無礙解智?在諸義上的智為義無礙解[智];在諸法上的智為法無礙解[智];在諸詞上的智為詞無礙解[智];在諸辯才上的智為辯才無礙解[智]。在種種義上的慧為義無礙解智;在種種法上的慧為法無礙解智;在種種詞上的慧為詞無礙解智;在種種辯才上的慧為辯才無礙解智。在義的區別(界定)上的慧為義無礙解智;在法的區別(界定)上的慧為法無礙解智;在詞的區別上的慧為詞無礙解智;在辯才的區別上的慧為辯才無礙解智。
在義的識別上的慧為義無礙解智;在法的識別上的慧為法無礙解智;在詞的識別上的慧為詞無礙解智;在辯才的識別上的慧為辯才無礙解智。在義的辨別上的慧為義無礙解智;在法的辨別上的慧為法無礙解智;在詞的辨別上的慧為詞無礙解智;在辯才的辨別上的慧為辯才無礙解智。
在義的區分(種類)上的慧為義無礙解智;在法的區分上的慧為法無礙解智;在詞的區分上的慧為詞無礙解智;在辯才的區分上的慧為辯才無礙解智。在義的
顯現上的慧為義無礙解智;在法的顯現上的慧為法無礙解智;在詞的顯現上的慧為詞無礙解智;在辯才的顯現上的慧為辯才無礙解智。
在義的變亮上的慧為義無礙解智;在法的變亮上的慧為法無礙解智;在詞的變亮的慧為詞無礙解智;在辯才的變亮上的慧為辯才無礙解智。在義的發光(毘盧遮那)上的慧為義無礙解智;在法的發光上的慧為法無礙解智;在詞的發光的慧為詞無礙解智;在辯才的發光上的慧為辯才無礙解智。在義的明亮(解釋)上的慧為義無礙解智;在法的明亮上的慧為法無礙解智;在詞的明亮的慧為詞無礙解智;在辯才的明亮上的慧為辯才無礙解智。它以已知義為智,以了知義為慧,因為那樣被稱為:義無礙解智,法無礙解智,詞無礙解智,辯才無礙解智。
清淨無礙解智的說明第六十七[終了]。
68.
根之優劣狀態智的說明
111.怎樣是如來的根之優劣狀態智?這裡,如來看見少塵垢的、多塵垢的;利根的、鈍根的;善行相的、惡行相的;易受教的、難受教的;一些看見在其他世界的罪過與恐怖的、另一些不看見在其他世界的罪過與恐怖的眾生。[SN.6.1]
「少塵垢的、多塵垢的」:有信的人是少塵垢的;無信的人是多塵垢的,活力已被發動的人是少塵垢的;懈怠的人是多塵垢的,
念已現起的人是少塵垢的;
念已忘失的人是多塵垢的,得定的人是少塵垢的;不得定的人是多塵垢的,有慧的人是少塵垢的;
劣慧的人是多塵垢的。
「利根的、鈍根的」:有信的人是利根的;無信的人是鈍根的,活力已被發動的人是利根的;懈怠的人是鈍根的,念已現起的人是利根的;念已忘失的人是鈍根的,得定的人是利根的;不得定的人是鈍根的,有慧的人是利根的;劣慧的人是鈍根的。
「善行相的、惡行相的」:有信的人是善行相的;無信的人是惡行相的,活力已被發動的人是善行相的;懈怠的人是惡行相的,念已現起的人是善行相的;念已忘失的人是惡行相的,得定的人是善行相的;不得定的人是惡行相的,有慧的人是善行相的;劣慧的人是惡行相的。
「易受教的、難受教的」:有信的人是易受教的;無信的人是難受教的,活力已被發動的人是易受教的;懈怠的人是難受教的,念已現起的人是易受教的;念已忘失的人是難受教的,得定的人是易受教的;不得定的人是難受教的,有慧的人是易受教的;劣慧的人是難受教的。
「一些看見在其他世界的罪過與恐怖的、另一些不看見在其他世界的罪過與恐怖的」:有信的人是看見在其他世界的罪過與恐怖者;無信的人是不看見在其他世界的罪過與恐怖者,活力已被發動的人是看見在其他世界的罪過與恐怖者;懈怠的人是不看見在其他世界的罪過與恐怖者,念已現起的人是看見在其他世界的罪過與恐怖者;念已忘失的人是不看見在其他世界的罪過與恐怖者,得定的人是看見在其他世界的罪過與恐怖者;不得定的人是不看見在其他世界的罪過與恐怖者,有慧的人是看見在其他世界的罪過與恐怖者;劣慧的人是不看見在其他世界的罪過與恐怖者。
112.「世間」:蘊世間、界世間、處世間,有之壞失世間、生成之壞失世間、有之得成世間、生成之得成世間。
一世間:一切眾生是依食存續的。二世間:名與色。三世間:三受。四世間:
四食。五世間:
五取蘊。六世間:六內處。七世間:七識住。八世間:
八世間法。九世間:九
眾生住處。十世間:十處。十二世間:十二處。十八世間:十八界。
「罪過」:一切污染為罪過;一切惡行為罪過;一切造作為罪過;一切導向有的業為罪過。像這樣,在這個世間、在這個罪過上有極恐怖想現前,猶如已拔劍的殺害者。以這五十種行相知道、看見、了知、貫通這些五根。這是如來的根之優劣狀態智。
根之優劣狀態智的解說第六十八[終了]。
69.
[眾生的]所依與煩惱潛在趨勢智的說明
113.怎樣是如來之眾生的所依與煩惱潛在趨勢智?這裡,如來知道眾生的所依、煩惱潛在趨勢、行為、
志向,了知眾生的能夠、不能夠。什麼是眾生的所依?「世界是常恆的」或「
世界是非常恆的」,「
世界是有邊的」或「世界是無邊的」,「命即是身體」或「
命是一身體是另一」,「死後如來存在」或「死後如來不存在」或「
死後如來存在且不存在」或「死後如來既非存在也非不存在」,眾生有像這樣依止有見的或依止無有見的。
又或不靠近這兩邊而以
特定條件性在
緣所生法上有隨順的接受,或得到如實智。知道欲的依從(追求)者:「這個人是重欲者、欲所依者、欲志向者。」知道欲的依從者:「這個人是重離欲者、離欲所依者、離欲志向者。」知道離欲的依從者:「這個人是重離欲者、離欲所依者、離欲志向者。」知道離欲的依從者:「這個人是重欲者、欲所依者、欲志向者。」知道惡意的依從者:「這個人是重惡意者、惡意所依者、惡意志向者。」知道惡意的依從者:「這個人是[重無惡意者、無惡意所依者、無惡意志向者。」知道無惡意的依從者:「這個人是重無惡意者、無惡意所依者、無惡意志向者。」知道無惡意的依從者:「這個人是重惡意者、惡意所依者、惡意志向者。」知道惛沈睡眠的依從者:]「這個人是重惛沈睡眠者、惛沈睡眠所依者、惛沈睡眠志向者。」知道惛沈睡眠的依從者:「這個人是重光明想者、光明想所依者、光明想志向者。」知道光明想的依從者:「這個人是重光明想者、光明想所依者、光明想志向者。」知道光明想的依從者:「這個人是重惛沈睡眠者、惛沈睡眠所依者、惛沈睡眠志向者。」這是眾生的所依。
114.什麼是眾生的煩惱潛在趨勢?七種煩惱潛在趨勢:
欲貪煩惱潛在趨勢、
嫌惡煩惱潛在趨勢、
慢煩惱潛在趨勢、
見煩惱潛在趨勢、
疑煩惱潛在趨勢、
有貪煩惱潛在趨勢、
無明煩惱潛在趨勢。凡世間中的可愛形色、
合意形色,眾生的欲貪煩惱潛在趨勢在這裡
潛伏。凡在世間中的不可愛形色、不合意形色,眾生的嫌惡煩惱潛在趨勢在這裡潛伏。像這樣,在這二法中無明已生起,與其同存續之慢、見、疑應該被看到,這是眾生的煩惱潛在趨勢。
什麽是眾生的行為?福行(福德的作為)、非福行、不動行:
少地的或大地的,這是眾生的行為。
115.什麽是眾生的志向?有低劣志向的眾生,有勝妙志向的眾生。低劣志向的眾生親近、服侍、尊敬低劣志向的眾生;勝妙志向的眾生親近、服侍、尊敬勝妙志向的眾生,過去世也低劣志向的眾生親近、服侍、尊敬低劣志向的眾生;勝妙志向的眾生親近、服侍、尊敬勝妙志向的眾生,
未來世也低劣志向的眾生親近、服侍、尊敬低劣志向的眾生;勝妙志向的眾生親近、服侍、尊敬勝妙志向的眾生,這是眾生的志向。
什麽是眾生的不能夠?凡眾生具備業障礙、具備污染障礙、具備果報障礙、無信、無意欲、
劣慧者不能夠在善法上進入
正性決定,這是眾生的不能夠。
什麽是眾生的能夠?凡眾生不具備業障礙、不具備污染障礙、不具備果報障礙、有信、有意欲、有慧者能夠在善法上進入正性決定,這是眾生的能夠。這是如來之眾生的所依與煩惱潛在趨勢智。
[眾生的]所依與煩惱潛在趨勢智的解說第六十九[終了]。
70.
雙神變智的說明
116.怎樣是如來的雙神變智?這裡,如來作雙神變不共
弟子們:從身體上邊轉起火聚,從身體下邊轉起水的奔流;從身體下邊轉起火聚,從身體上邊轉起水的奔流。從身體東邊轉起火聚,從身體西邊轉起水的奔流;從身體西邊轉起火聚,從身體東邊轉起水的奔流。從右眼轉起火聚,從左眼轉起水的奔流;從左眼轉起火聚,從右眼轉起水的奔流。從右鼻孔轉起火聚,從左鼻孔轉起水的奔流;從左鼻轉起火聚,從右鼻孔轉起水的奔流。從右肩轉起火聚,從左肩轉起水的奔流;從左肩轉起火聚,從右肩轉起水的奔流。從右手轉起火聚,從左手轉起水的奔流;從左手轉起火聚,從右手轉起水的奔流。從右脅轉起火聚,從左脅轉起水的奔流;從左脅轉起火聚,從右脅轉起水的奔流。從右腳轉起火聚,從左腳轉起水的奔流;從左腳轉起火聚,從右腳轉起水的奔流。從每個手指腳趾轉起火聚,從每個手指腳趾間轉起水的奔流;從每個手指腳趾間轉起火聚,從每個手指腳趾轉起水的奔流。從一個接一個毛髮轉起火聚,從另一個接一個毛髮轉起水的奔流。從一一毛孔轉起火聚,從另一一毛孔轉起水的奔流。
屬於六種色澤:青的、黃的、赤的、白的、深紅、極光淨(透明)的。
世尊經行,所化作的或站或坐或作躺臥;世尊站立,所化作的或經行或坐或作躺臥;世尊坐下,所化作的或經行或站或作躺臥;世尊作躺臥,所化作的或經行或站或坐。所化作的經行,世尊或站或坐或作躺臥;所化作的站立,世尊或經行或坐或作躺臥;所化作的坐下,世尊或經行或站或作躺臥;所化作的作躺臥,世尊或經行或站或坐。這是如來的雙神變。
雙神變智的解說第七十[終了]。
71.
大悲智的說明
117.怎樣是如來的大悲等至智?從許多種行相對看見的諸佛世尊在眾生上進入大悲:「共住世間是熾燃的。」對看見的諸佛世尊在眾生上進入大悲;「共住世間是努力(前進)的。」對看見的諸佛世尊在眾生上進入大悲「共住世間是前往(精勤)的。」對看見的諸佛世尊在眾生上進入大悲;「共住世間是邪道行的。」對看見的諸佛世尊在眾生上進入大悲;「世間被帶走,是不堅固的。」對看見的諸佛世尊在眾生上進入大悲;「世間無救護所、
無保護者。」對看見的諸佛世尊在眾生上進入大悲;「世間非自己的,應該走向捨斷一切。」對看見的諸佛世尊在眾生上進入大悲;「世間是不足的、不滿足的、渴愛的奴隸。」對看見的諸佛世尊在眾生上進入大悲;「共住世間無保護。」對看見的……(中略)「共住世間無歸依所。」對看見的……(中略)「共住世間無歸依者。」對看見的……(中略)。
「世間是掉舉的,不被平靜下來的」對看見的……(中略)「共住世間是被箭射到的,被許多箭射穿,對那個,除了我們以外其他沒有任何箭被拔除者。」對看見的……(中略)「共住世間是無明黑暗障礙的,像蛋一樣被放入污染的籠子,對那個,除了我們以外其他沒有任何光明的指示者。」對看見的……(中略)「共住世間是
進入無明的,像蛋一樣被覆蓋,
變成糾纏線軸的、變成打結線球的,
成為蘆草與燈心草團的,不超越
苦界、
惡趣、
下界、輪迴。」對看見的……(中略)「共住世間被無明毒過失完全塗染,成為污染的泥沼。」對看見的……(中略)「共住世間被貪瞋癡結縛糾纏,除了我們以外其他沒有任何結縛被解開者。」對看見的……(中略)。
「共住世間被渴愛聚(集合)緊綁。」對看見的……(中略)「共住世間被渴愛網覆蓋。」對看見的……(中略)「共住世間被渴愛流沖走。」對看見的……(中略)「共住世間被渴愛結結縛。」對看見的……(中略)「共住世間被渴愛煩惱潛在趨勢跟隨。」對看見的……(中略)「共住世間被渴愛炙熱加熱。」對看見的……(中略)「共住世間被渴愛熱惱燒焦。」對看見的……(中略)。
「共住世間被見聚(集合)緊綁。」對看見的……(中略)「共住世間被見網覆蓋。」對看見的……(中略)「共住世間被見流沖走。」對看見的……(中略)「共住世間被見結結縛。」對看見的……(中略)「共住世間被見煩惱潛在趨勢跟隨。」對看見的……(中略)「共住世間被見炙熱加熱。」對看見的……(中略)「共住世間被見熱惱燒焦。」對看見的……(中略)。
「共住世間被生跟隨。」對看見的……(中略)「共住世間被老跟隨。」對看見的……(中略)「共住世間被病征服。」對看見的……(中略)「共住世間被死征服。」對看見的……(中略)「共住世間在苦上被建立。」對看見的……(中略)。
「共住世間被渴愛縛結。」對看見的……(中略)「共住世間被老的城壁圍起來。」對看見的……(中略)「共住世間被死神的陷阱圍起來。」對看見的……(中略)「共住世間被大繫縛束縛:被貪的繫縛、瞋的繫縛、癡的繫縛、慢的繫縛、見的繫縛、污染的繫縛、惡行的繫縛,對那個,除了我們以外其他沒有任何繫縛的使脫離者。」對看見的……(中略)「共住世間已走向大擁擠(障礙),除了我們以外其他沒有任何空間的指示者。」對看見的……(中略)「共住世間被大障礙妨礙,除了我們以外其他沒有任何障礙的使脫離者。」對看見的……(中略)「共住世間已跌落到大斷崖,除了我們以外其他沒有任何斷崖的拉出者。」對看見的……(中略)「共住世間已走向大險道,除了我們以外其他沒有任何險道的使渡過者。」對看見的……(中略)「共住世間已走向大輪迴,除了我們以外其他沒有任何輪迴的使脫離者。」對看見的……(中略)「共住世間在難行路上繞著轉,除了我們以外其他沒有任何難行路的拉出者。」對看見的……(中略)「共住世間已掉入泥沼中,除了我們以外其他沒有任何泥沼的拉出者。」對看見的……(中略)。
「共住世間被折磨。」對看見的……(中略)「共住世間被燃燒:被貪火、瞋火、癡火、生、老、死、愁、悲、苦、憂、絕望,除了我們以外其他沒有任何使熄滅者。」對看見的……(中略)「共住世間被邪的引導:被殺害,常無庇護所,[如]已到達刑罰的盜賊。」對看見的……(中略)「共住世間被罪過繫縛束縛,刑場已現前,除了我們以外其他沒有任何繫縛的使脫離者。」對看見的……(中略)「共住世間是無怙的,已到達最高悲愍(悲慘),除了我們以外其他沒有任何庇護者。」對看見的……(中略)「共住世間被苦制伏,長時間被折磨(壓迫)。」對看見的……(中略)「共住世間是貪婪(飢餓)的、常渴(渴望)的。」對看見的……(中略)。
「共住世間是盲目的、無眼的。」對看見的……(中略)「共住世間導引者已被除掉,無指導者。」對看見的……(中略)「共住世間已躍入邪道,違反正直的,除了我們以外其他沒有任何聖道的引導者。」對看見的……(中略)「共住世間已躍入大暴流,除了我們以外其他沒有任何暴流的拉出者。」對看見的……(中略)
118.「共住世間被二種
惡見纏縛。」對看見的……(中略)「共住世間已做
三惡行。」對看見的……(中略)「共住世間被四軛結合,被使四軛上軛。」對看見的……(中略)「共住世間被四種繫結繫縛。」對看見的……(中略)「共住世間被四取執取。」對看見的……(中略)「共住世間被五趣登上(入)。」對看見的……(中略)「共住世間被
五種欲染著。」對看見的……(中略)「共住世間被
五蓋覆蓋。」對看見的……(中略)「共住世間被六
諍論根諍論。」對看見的……(中略)「共住世間被六渴愛身(聚;種類)染著。」對看見的……(中略)「共住世間被六惡見纏縛。」對看見的……(中略)「共住世間被七煩惱潛在趨勢跟隨。」對看見的……(中略)「共住世間被七結結縛。」對看見的……(中略)「共住世間被七慢高舉(貢高)。」對看見的……(中略)「共住世間被
八世間法繞著轉。」對看見的……(中略)「共住世間被八邪性分配(支配)。」對看見的……(中略)「共住世間以八種人的過失犯錯(墮落)。」對看見的……(中略)「共住世間被九嫌恨事嫌恨。」對看見的……(中略)「共住世間被九種慢高舉(貢高) 。」對看見的……(中略)「共住世間被九渴愛根法染著。」對看見的……(中略)「共住世間被十污染事污染。」對看見的……(中略)「共住世間被十嫌恨事嫌恨。」對看見的……(中略)「共住世間具備十不善業道。」對看見的……(中略)「共住世間被十結結縛。」對看見的……(中略)「共住世間被十邪性分配(支配)。」對看見的……(中略)「共住世間具備十事邪見。」對看見的……(中略)「共住世間具備十事邊見。」對看見的……(中略)「共住世間被一百零八種渴愛虛妄憶念作虛妄。」對看見的……(中略)「共住世間被
六十二惡見(邪見)纏縛。」對看見的諸佛世尊在眾生上進入大悲。
「於我已渡過而世間未渡過;於我已解脫而世間未解脫;於我已調伏而世間未調伏;於我已寂靜而世間未寂靜;於我已蘇息而世間未蘇息;於我已般涅槃而世間未般涅槃,確實已渡過的我能使渡過;已解脫能使解脫;已調伏能使調伏;已寂靜能使寂靜;已蘇息能使蘇息;已般涅槃能使其他的般涅槃。」對看見的諸佛世尊在眾生上進入大悲。這是如來的大悲等至智。
大悲智的說明第七十一[終了]。
72.-73.
一切知者智的說明
119.怎樣是如來的一切知者智?「無殘留地知道一切有為、無為」為一切知者智,「在那裡沒有障礙」為無障礙智。
120.「知道過去一切」為一切知者智,「在那裡沒有障礙」為無障礙智;「知道未來一切」為一切知者智,「在那裡沒有障礙」為無障礙智;「知道現在一切」為一切知者智,「在那裡沒有障礙」為無障礙智。
「眼與色,這麼知道那一切」為一切知者智,「在那裡沒有障礙」為無障礙智;耳與聲音……(中略)鼻與氣味……舌與味道……身與所觸……「意與法,這麼知道那一切」為一切知者智,「在那裡沒有障礙」為無障礙智。
「無常義、苦義、無我義之所及,這麼知道那一切」為一切知者智,「在那裡沒有障礙」為無障礙智;「色的無常義、苦義、無我義之所及,這麼知道那一切」為一切知者智,「在那裡沒有障礙」為無障礙智;受的……(中略)想的……(中略)諸行的……(中略)識的……(中略)眼的……(中略)「老死的無常義、苦義、無我義之所及,這麼知道那一切」為一切知者智,「在那裡沒有障礙」為無障礙智。
「證知的證知義之所及,這麼知道那一切」為一切知者智,「在那裡沒有障礙」為無障礙智;遍知的遍知義之所及……(中略)捨斷的捨斷義之所及……(中略)修習的修習義之所及……(中略)「作證的作證義之所及,這麼知道那一切」為一切知者智,「在那裡沒有障礙」為無障礙智。
「蘊的蘊義之所及,這麼知道那一切」為一切知者智,「在那裡沒有障礙」為無障礙智;界的界義之所及……(中略)處的處義之所及……(中略)有為的有為義之所及……(中略)「無為的無為義之所及,這麼知道那一切」為一切知者智,「在那裡沒有障礙」為無障礙智。
「於善法之所及,這麼知道那一切」為一切知者智,「在那裡沒有障礙」為無障礙智;於不善法之所及……(中略)於欲界法之所及……(中略)於色界法之所及……(中略)於無色界法之所及……(中略)「於不繫屬法之所及,這麼知道那一切」為一切知者智,「在那裡沒有障礙」為無障礙智。
「苦的苦義之所及,這麼知道那一切」為一切知者智,「在那裡沒有障礙」為無障礙智;集的集義之所及……(中略)滅的滅義之所及……(中略)「道的道義之所及,這麼知道那一切」為一切知者智,「在那裡沒有障礙」為無障礙智。
「義無礙解的義無礙解義之所及,這麼知道那一切」為一切知者智,「在那裡沒有障礙」為無障礙智;法無礙解的法無礙解義之所及……(中略)詞無礙解的詞無礙解義之所及……(中略)「辯才無礙解的辯才無礙解義之所及,這麼知道那一切」為一切知者智,「在那裡沒有障礙」為無障礙智。
「根之優劣狀態智之所及,這麼知道那一切」為一切知者智,「在那裡沒有障礙」為無障礙智;眾生的所依與煩惱潛在趨勢智之所及……(中略)雙神變智之所及……(中略)「大悲等至智之所及,這麼知道那一切」為一切知者智,「在那裡沒有障礙」為無障礙智。
「包括天、魔、梵的世間;包括沙門婆羅門,包括天-人的
世代之所見、所聞、所覺、所識、所得、所遍求、
被意所隨行之所及,這麼知道那一切」為一切知者智,「在那裡沒有障礙」為無障礙智。
121.「他在這裡(這個世界)沒有任何未被看見的,還有不被識知、不能被知道的,
他證知一切凡存在應被引導推論的,如來因為那樣為一切眼者。」
「一切眼者」,以何義為一切眼者?有十四佛智:苦智為佛智;苦集智為佛智;苦滅智為佛智;導向苦滅道跡智為佛智;義無礙解智為佛智;法無礙解智為佛智;詞無礙解智為佛智;辯才無礙解智為佛智;根之優劣狀態智為佛智;眾生所依的與煩惱潛在趨勢智為佛智;雙神變智為佛智;大悲等至智為佛智;一切知者智為佛智; 無障礙智為佛智,這是十四佛智。這十四佛智中,八智為與聲聞共智,六智為與聲聞不共智。
「苦的苦義之所及一切已被知道,沒有苦義不被知道」為一切知者智,「在那裡沒有障礙」為無障礙智;「苦的苦義之所及一切已被知道,一切已被看見,一切已被發現,一切已被作證,一切已被以慧觸達,沒有苦義不被以慧觸達」為一切知者智,「在那裡沒有障礙」為無障礙智;集的集義之所及……(中略)滅的滅義之所及……道的道義之所及……(中略)義無礙解的義無礙解義之所及……法無礙解的法無礙解義之所及……詞無礙解的詞無礙解義之所及……「辯才無礙解的辯才無礙解義之所及一切已被知道,一切已被看見,一切已被發現,一切已被作證,一切已被以慧觸達,沒有辯才無礙解義不被以慧觸達」為一切知者智,「在那裡沒有障礙」為無障礙智。
根之優劣狀態智之所及……(中略)眾生所依與煩惱潛趨勢智之所及……雙神變智之所及……「大悲等至智之所及一切已被知道,一切已被看見,一切已被發現,一切已被作證,一切已被以慧觸達,沒有大悲等至智義不被以慧觸達」為一切知者智,「在那裡沒有障礙」為無障礙智。
「包括天、魔、梵的世間;包括沙門婆羅門,包括天-人的世代之所見、所聞、所覺、所識、所得、所遍求、被意所隨行之所及一切已被知道,一切已被看見,一切已被發現,一切已被作證,一切已被以慧觸達,沒有不被以慧觸達」為一切知者智,「在那裡沒有障礙」為無障礙智。
「對他,在這裡(這個世界)沒有任何未被看見的,還有不被識知、不能被知道的,
他證知一切凡存在應被引導推論的,如來以那樣為一切眼者。」
一切知者智的說明第七十三[終了]。
智的談論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