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支部9集35經/母牛譬喻經(莊春江譯)
「
比丘們!猶如山中愚笨、無能、無經驗、不熟練的母牛行走在不平正的山中,牠這麼想:『讓我走到以前未到達的方位,吃以前未吃過的草,喝以前未喝過的水。』牠沒使前腳善住立確立後,會抬起後腳,牠不能走到以前未到達的地方,不能吃以前未吃過的草,不能喝以前未喝過的水,牠也不能平安地回到那站立而想:『讓我走到以前未到達的地方,吃以前未吃過的草,喝以前未喝過的水。』的地方,那是什麼原因呢?比丘們!因為,山中愚笨、無能、無經驗、不熟練的母牛行走在不平正的山中。比丘們!同樣的,這裡,某位愚笨、無能、無經驗、不熟練的比丘就從離諸欲後,從離諸不善法後,
進入後住於有尋、
有伺,
離而生喜、樂的初禪,他不實行那個相,不
修習、不
多作、不善確立地確立。
他這麼想:『讓我從尋與伺的平息,
自身內的明淨,
心的專一性,進入後住於無尋、無伺,定而生喜、樂的第二禪。』他不能從尋與伺的平息……(中略)第二禪。他這麼想:『讓我就從離諸欲後,從離諸不善法後,進入後住於有尋、有伺,離而生喜、樂的初禪。』他不能從離欲……(中略)初禪,比丘們!這被稱為:兩者都落下、兩者都欠缺的比丘,猶如那隻山中愚笨、無能、無經驗、不熟練的母牛行走在不平正的山中。
比丘們!猶如山中賢智、聰明、有經驗、熟練的母牛行走在不平正的山中,牠這麼想:『讓我走到以前未到達的方位,吃以前未吃過的草,喝以前未喝過的水。』牠使前腳善住立確立後,會抬起後腳,牠能走到以前未到達的地方,能吃以前未吃過的草,能喝以前未喝過的水,牠也能平安地回到那站立而想:『讓我走到以前未到達的方位,吃以前未吃過的草,喝以前未喝過的水。』那是什麼原因呢?比丘們!因為,賢智、聰明、有經驗、熟練的母牛行走在不平正的山中。比丘們!同樣的,這裡,某位賢智、聰明、有經驗、熟練的比丘就從離諸欲後,從離諸不善法後,進入後住於有尋、有伺,離而生喜、樂的初禪,他實行那個相,修習、多作、善確立地確立。
他這麼想:『讓我從尋與伺的平息,自身內的明淨,心的專一性,進入後住於無尋、無伺,定而生喜、樂的第二禪。』他
不殺害第二禪,從尋與伺的平息……(中略)第二禪,他實行那個相,修習、多作、善確立地確立。
他這麼想:『讓我從喜的
褪去、住於
平靜、有念正知、以身體感受樂,進入後住於這聖弟子宣說:『他是平靜、具念、
住於樂者』的第三禪。』他不殺害第三禪,從喜的褪去……(中略)的第三禪,他實行那個相,修習、多作、善確立地確立。
他這麼想:『讓我從樂的捨斷與從苦的捨斷,就在之前諸喜悅、憂的滅沒,進入後住於不苦不樂,
由平靜而遍淨之念的第四禪。』他不殺害第四禪,從樂的捨斷……(中略)第四禪,他實行那個相,修習、多作、善確立地確立。
他這麼想:『讓我
從一切色想的超越,從
有對想的滅沒,從不作意種種想[而知]:「虛空是無邊的」,進入後住於虛空無邊處。』他不殺害虛空無邊處,以一切色想的超越……(中略)進入後住於虛空無邊處,他實行那個相,修習、多作、善確立地確立。
他這麼想:『讓我超越一切虛空無邊處後[而知]:「識是無邊的」,進入後住於識無邊處。』他不殺害識無邊處,超越一切虛空無邊處後[而知]:「識是無邊的」,進入後住於識無邊處,他實行那個相,修習、多作、善確立地確立。
他這麼想:『讓我超越一切識無邊處後[而知]:「什麼都沒有」,進入後住於
無所有處。』他不殺害無所有處,超越一切識無邊處後[而知]:「什麼都沒有」,進入後住於無所有處,他實行那個相,修習、多作、善確立地確立。
他這麼想:『讓我超越一切無所有處後,進入後住於
非想非非想處。』他不殺害非想非非想處,超越一切無所有處後,進入後住於非想非非想處,他實行那個相,修習、多作、善確立地確立。
他這麼想:『讓我超越一切非想非非想處後,進入後住於
想受滅。』他不殺害想受滅,超越一切非想非非想處後,進入後住於想受滅。
比丘們!當他進或出這個
等至時,他的心成為柔軟的與
適合作業的,以柔軟與適合作業的心,[他的]定成為無量的、善修習的;他以無量的、善修習的定,對任何使心轉向應該被證智作證的法,
在處一一存在時,對以智證的作證,他都一一在那裡能夠達成有能力見證的狀態。
如果他希望:『願我體驗各種神通種類:是一個後變成多個,是多個後變成一個……(中略)以身體行使自在直到梵天世界。』在處一一存在時,他都一一在那裡能夠達成有能力見證的狀態。
如果他希望:『願我以清淨、超越常人的天耳界聽到二者的聲音:「天與人,以及在遠處、近處。」』在處一一存在時,他都一一在那裡能夠達成有能力見證的狀態。
如果他希望:『願我對其他眾生、其他個人
以心熟知心後知道:有貪的心能了知為「有貪的心」,離貪的心能了知為「離貪的心」;有瞋的心能了知為「有瞋的心」,離瞋的心能了知為「離瞋的心」;有癡的心能了知為「有癡的心」,離癡的心……
收斂的心……散亂的心……廣大的心……未廣大的心……有更上的心……無更上的心……得定的心……未得定的心……已解脫的心……未解脫的心能了知為「未解脫的心」。』在處一一存在時,他都一一在那裡能夠達成有能力見證的狀態。
如果他希望:『願我回憶許多前世住處,即:一生、二生……(中略)像這樣,他能回憶許多
有行相的、有境遇的前世住處。』在處一一存在時,他都一一在那裡能夠達成有能力見證的狀態。
如果他希望:『願我以清淨、超越常人的天眼……(中略)知道依業到達的眾生。』在處一一存在時,他都一一在那裡能夠達成有能力見證的狀態。
如果他希望:『願我以諸漏的滅盡,以證智自作證後,在當生中能進入後住於無漏
心解脫、
慧解脫。』在處一一存在時,他都一一在那裡能夠達成有能力見證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