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含經隨身剪輯(紙本311頁) 莊春江 剪輯 (不同意被抄襲或營利性引用)

五、死
大部分的人都怕死,也忌諱談死。但是,人人都會死,也免不了面對親朋 好友的死。
死,總是讓人有一種結束的無奈與壓迫感,人人都不喜歡。然而,死亡, 並不會是一個終結。檢討如何面對死亡的恐懼,思惟死亡的衝擊,常也能 讓修行者,發現自己內心的問題,進而解決問題。

41.四梵志皆得五通,修行善法。
爾時,一梵志飛在空中,第二梵志復入大海水底,第三梵志入須彌山腹中 ,第四梵志入地至金剛際,欲得免死,復即彼而命終。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欲得免死者,當思惟四法本:一切行無常、一切行 苦、一切法無我、滅盡為涅槃。(增‧二六八)

※神通,是一種異於平常人的超能力。五通,指的是五種神通,是甚深禪定 下的副產品。然而,即使是具有五種神通能力的梵天修行者(梵志,是古 代印度傳統婆羅門教修行者的稱呼),仍然是難逃一死。
如果想要擺脫死亡,那麼,就只有從「諸行無常、(諸行苦、)諸法無我 、涅槃寂靜」等,稱為佛教「三(四)法印」的道理中,去思惟、體證, 才能達成的。
神通,不是一個修行者,所應該追求的目標。

42.一切行無常,生者當有死;不生不復滅,此滅最第一。(增‧二三三)

※有生必有死,這是無法改變的事實。要超越(滅)生與死,只有一個可能 :那就是不生。要不生,也只有一個可能:就是貪、瞋、癡永盡,一切煩 惱永盡的涅槃。

43.文荼王第一夫人而取命終,王聞夫人逝喪,極懷愁憂,不飲不食,不理王 事。
尊者那羅陀告王曰:夫物應盡,欲使不盡者;夫物應滅,欲使不滅者;老 法,欲使不老者;病法,欲使不病者;死法,欲使不死者,此不可得。此 五事,最不可得,是如來之所說。
我今所失、所滅、所老、所病、死者,非獨一已,餘人亦有此法。設我於 中起愁憂者,或能使親族起憂,怨家歡喜,食不消化,即當成病,身體煩 熱,由此緣本,便致命終。爾時,便能除去憂畏之刺,脫生、老、病、死 ,無復災患苦惱之法。(增‧二八二)

44.一切眾生皆歸於死,一切變易之法,欲令不變易者,終不有此事。
人身之法,猶如雪揣(博;摶),當要歸壞;亦如土坯,不可久保;亦如 野馬幻化,虛偽不真;亦如空拳,以誑小兒。
是故,莫懷愁憂,恃怙此身。
有四大恐怖,來至此身,不可障護,亦不可以言語、咒術、藥草、符書所 可除。云何為四?老、病、死、無常。(增‧二三一)

45.云何?世尊!諸佛形體,皆金剛數,亦當有老、病、死乎? 世尊告曰:如是,大王!如大王語,如來亦當有此生、老、病、死。我今 亦是人數,父名真淨,母名摩耶,出轉輪聖王種。(增‧二三0)

※文荼王的第一夫人死了,波斯匿王所敬念的母親也死了。即使是佛陀的最 後身,也和眾生一樣,沒有離開生、老、病、死的鐵則。親人死亡的憂傷 ,就像「刺」一樣的令人難過,而佛陀總是以「無常」的道理,給予教化 與舒緩。
會耗盡的東西,要它不耗盡;會消失的東西,要它不消失;想要青春永駐 ;想要永保健康;想要長生不死,佛陀說,這是五件最不可能的事了。假 如,一時想不開,無法坦然地面對這些問題時,可以想一想,又不是只有 自己才有這些遭遇的,而是大家都一樣有的啊! 以憂愁來面對死亡,可是無濟於事的。因為:生命就像雪摶、土坯般的脆 弱,無法維持太久;也像海市蜃樓般的不真實;以及騙小孩子把戲般的虛 偽。死亡,終究是生命的必然結局,無法靠言語安慰、咒術、藥草、符令 來解除的啊! 死,加上老、病、無常,這四件事,就像四座山,從東、西、南、北四個 方向,同時壓來一樣,人們無處可躲,也沒有任何牢靠的東西,可以屏障 。這是眾生最無奈的事,也是每一位修行者,應當常常自我警惕的。

46.生死長遠,多諸畏難,無有救者。有此之難,誰堪代者? 唯有布施、持戒、語常和悅,不傷人意,作眾功德,行諸善本。
(增‧四七一)

※眾生在長久以來的生生死死裡,受了多少的苦啊!而這麼多的苦難,終究 沒有人能替代。
這就是生命!彼此間雖有著複雜的關係,但卻只能自己孤獨的承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