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的省察(回首頁)
凡任何集法都是滅法。(SN.56.11…)
所有集法皆是滅法。(SA.972)

如實正觀世間集者,則不生世間無見;如實正觀世間滅,則不生世間有見。……如來離於二邊,說於中道,所謂: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SA.262)

諸有生法皆是死法。(AA.26.10)

我自有死法,不離於死。(MA.64)

無病的憍醉、年輕的憍醉、活命的憍醉。(DN.33)

危脆敗壞,是名世間。(SA.231)

身苦患、心不苦患。(SA.107)
對病苦的身體,我正念的心將是不病苦的。(SN.22.1)

有孩子的憂愁孩子,就像這樣,有牛的憂愁牛,依著確實是人們的憂愁,凡無依著者,他不憂愁。(SN.1.12…)

我此苦痛為從何生?復從何滅?為至何所?(AA.13.7)

凡感受任何受:或樂、或苦、或不苦不樂,他在那些受上住於隨觀無常、住於隨觀離貪、住於隨觀滅、住於隨觀斷念。(AN.7.61)

於色愛喜者,則於苦愛喜;於苦愛喜者,則於苦不得解脫。(SA.7…)

於其中間,若彼欲貪是其繫也。(SA.250)

現法苦陰,因欲、緣欲,以欲為本。(MA.100)
凡任何苦生起時,一切都是欲為其根源、欲為其因緣而生起,因為欲是苦的根。(SN.42.11)

欲如肉臠,……欲如火炬,……欲如火坑,……欲如毒蛇,……欲如夢……,欲如假借……,欲如樹果……,樂少苦多,多有災患,當遠離之。(MA.203)

貪欲繫著因緣故,王、王共諍,婆羅門、居士,婆羅門、居士共諍。(SA.546)

欲求拖著人人轉,欲求是世間中難放棄的,當個個眾生被欲求束縛時,如鳥被網[束縛]。(SN.1.79)

凡世間中的種種,這些不是欲,男子的欲是貪的意向,世間中的種種只住立在那裡,男子的欲是貪的意向,而慧者們在這裡調伏欲。(AN.6.63)
那些世間中美麗的,它們不是欲,男子的欲是貪的意向,世間中就如實地保持美麗的,而慧者在這裡調伏欲。(SN.1.34)

我今眼見色,頗起欲、恩愛、愛念、著不?(SA.236)

我內心中為離欲不?(SA.493)

愛為網,為膠,為泉,為藕根;……(SA.984)

愛無過於己,……(SA.1006)(SN.3.8)

若愛生時,便生愁慼、啼哭、憂苦、煩惋、懊惱。(MA.216)

戀著恩愛,無有知足,唯得聖智,諦見道者,爾乃知足。(DA.2)

對寶石耳環染著,對妻兒的期待,慧者說,這是堅固的繫縛:往下拉的、柔軟的、難解脫的。(SN.3.10)

眾生於無始生死,無明所蓋,愛結所繫,長夜輪迴生死,不知苦際。(SA.267…)

一者利,二者衰,三者毀,四者譽,五者稱,六者譏,七者苦,八者樂,是謂,比丘!有此八法隨世迴轉。(AA.43.8)
得到與得不到、有名與無名、毀與譽、樂與苦,這八種世間法隨世間轉,且世間也隨[這]八種世間法轉。(AN.8.5…)

取故生著;不取則不著。(SA.43)

善法猶可捨,何況非法。(MA.200)

念欲惡,惡念欲亦惡,彼斷念欲,亦斷惡念欲。(MA.88)

得初禪成就遊,彼此定樂、欲、住,彼此定樂、欲、住已,必有是處:住彼、樂彼,命終生梵身天中。(MA.168)

諸行確實是無常的,是生起與消散法,生起後被滅,它們的平息是樂。(DN.17)

一切所愛念種種諸物,適意之事,一切皆是乖離之法,不可常保。(SA.638)

恩愛無常,合會有離,身非己有,命不久存。(DA.2)

觀色如聚沫,受如水上泡,想如春時燄,諸行如芭蕉,諸識法如幻,日種姓尊說。(SA.265)

無常想者,能建立無我想;聖弟子住無我想,心離我慢,順得涅槃。(SA.270…)

如同零件的組合,像這樣,有車子之語,同樣的,當有了諸蘊,則有『眾生』的認定。只有苦的生成,苦的存續與消失,沒有除了苦的生成之外的,沒有除了苦的被滅之外的了。(SN.5.10)

若不受、不取、不住、不計於我,此苦生時生,滅時滅。(SA.262)

無我、無我所,空我、空我所,法生則生,法滅則滅,皆由因緣合會生苦,若無因緣,諸苦便滅,……(MA.62)

我勝、我等、我劣。(SA.30…)

欲令如是、不令如是。(SA.33…)

非我、不異我、不相在。(SA.83…)

眼空,常、恆、不變易法空,我所空,所以者何?此性自爾。(SA.232)

譬如:祇桓林中樹木,有人斫伐枝條,擔持而去,汝等亦不憂慼,所以者何?以彼樹木非我、非我所。(SA.269)

眼生時,無有來處;滅時,無有去處,如是,眼不實而生,生已盡滅,有業報而無作者,此陰滅已,異陰相續,除俗數法;耳、鼻、舌、身、意亦如是說,除俗數法。(SA.335)

能夠行圓滿、遍清淨的梵行,除了守護根門,飲食知適量,專修清醒,正念正知的具備外,還有什麼呢?(AN.8.9)

以眼見色後,既不快樂也不難過而住於平靜,正念、正知;……(AN.4.195)

以眼見色後,識不成為色相的隨行者,不被色相樂味繫結,不被色相樂味繫縛,不被色相樂味的束縛所結縛,則被稱為識在外是不散亂的、不分散的;……(MN.138)

見以見為量(在所見中將只有所見這麼多),聞以聞為量,覺以覺為量,識以識為量。(SA.312, SN.35.95)

不憎、不憂、不勞,亦不恐怖。(MA.162)

於結所繫法隨順無常觀,住生滅觀、無欲觀、滅觀、捨觀,不生顧念,心不縛著,則愛滅;……(SA.283)

當在會被結縛的法上住於隨觀樂味時,則渴愛增長;……當在會被結縛的法上住於隨觀過患時,則渴愛被滅;……(SN.12.52…)

應該觀察那些尋的過患:『像這樣,這些尋是不善的;像這樣,這些尋是有罪過的;像這樣,這些尋有苦果報。』(MN.20)

不顧過去色,不欲未來色,於現在色厭、離欲、正向滅盡。(SA.8…)
慎莫念過去,亦勿願未來,過去事已滅,未來復未至。現在所有法,彼亦當為思,念無有堅強,慧者覺如是。(MA.165…)

保護真理的有智之人想一向地來到結論:『這才是真實的,其它都是空虛的。』(這才正確,其它都錯)在這裡是不適當的。(MN.95)

若有欲殺我者,我不喜;我若所不喜,他亦如是,云何殺彼?(SA.1044)

若有人惡欲、念欲者,我不愛彼;若我惡欲、念欲者,彼亦不愛我。(MA.89)

精進太急,增其掉悔;精進太緩,令人懈怠。(SA.254)

彼田夫隨時耕磨、溉灌、下種已,不作是念:『欲令今日生長,今日果實,今日成熟;若明日、後日也。』(SA.827)

隨時鼓韛、隨時水灑、隨時兩捨,……(SA.1247)

當先淨其戒,直其見,具足三業,然後修四念處。(SA.624)

對不如理作意淨相者來說,未生起之欲的意欲生起,已生起之欲的意欲增加、擴大。(AN.1.11)

對不如理作意嫌惡相者來說,未生起的惡意生起,已生起的惡意增加、擴大。(AN.1.12)

若貪欲起時,以不淨往治,及思惟不淨道。瞋恚大患者,以慈心往治,及思惟慈心道。愚癡大患者,以智慧往治,及因緣所起道。(AA.21.7)
極盛欲心,要當觀不淨之想,然後乃除;若瞋恚盛者,以慈心除之;愚癡之闇,以十二緣法然後除盡。(AA.31.2)

令心安住五法,得舉他罪,云何為五?實非不實、時不非時、義饒益非非義饒益、柔軟不麁澀、慈心不瞋恚。(SA.497)

若以諍止諍,至竟不見止,唯忍能止諍,是法可尊貴。(MA.72)
怨怨不休息,自古有此法,無怨能勝怨,此法終不朽。(AA.24.8)
在任何時候怨恨不以怨恨平息,以不怨恨平息,這是從往昔以來不變的法。(MN.128)

若人懺而不受者,是愚癡人,長夜當得不饒益苦。(SA.1108)

戰勝增怨敵,敗苦臥不安,勝敗二俱捨,臥覺寂靜樂。(SA.1236)

瞋者得惡色,眠臥苦不安,應獲得大財,反更得不利。(MA.129)

你為何生氣?不要生氣!低舍!不憤怒對你最好,……(SN.21.9)

欲使修慈解脫更生瞋恚者,無有是處。(DA.10)

無論何處、無論如何、無論何事,不要我在會瞋的法上生起瞋;……(AN.5.144)

生子常得苦,愚者說言樂,是故我說言,生子非為善。(SA.1296)

生後身覺便知生後身覺,生後命覺便知生後命覺,……(MA.12)

我有自己的業,是業的繼承者、業的根源者、業的眷屬者、業的所依者,凡我將作的業,善或惡,我將成為其繼承者。(AN.5.57…)

生類的往生是因生類自己,由其所作而往生,被往生後,觸接觸他,……這樣,我說眾生是[自己]業的繼承者。(MN.57)

唯有罪福業,若人已作者,是則己之有,彼則常持去,生死未曾捨,如影之隨形。(SA.1233)

你的那惡業既不是母親所作,也不是父親所作,也不是兄弟所作,也不是姊妹所作,也不是朋友同僚所作,也不是親族親屬所作,也不是沙門婆羅門所作,也不是諸天所作,而那惡業就是你所作,你將感受那果報。(MN.130)

即使開玩笑我也將不說謊。……凡我想要做的這身業,這身業對我會導致自己的惱害,會導致他人的惱害,會導致兩者的惱害嗎?這不善身業有苦生起與苦果報嗎?(MN.61)

不要因口傳、不要因傳承、不要因傳說這樣、不要因經藏之教、不要因邏輯推論、不要因推理、不要因理論的深思、不要因沈思後接受之見解、不要因有能力者的形象、不要因『沙門是我們尊敬的』[而遵循],葛拉嘛們!如果當你們自己知道:『這些法是不善的,這些法是有罪的,這些法是智者所責備的,完成與受持這些法導致不利與苦。』時,那時,葛拉嘛們!你們應該捨斷。(AN.3.66)

大人八念者,謂:道從無欲,非有欲得;道從知足,非無厭得;道從遠離,非樂聚會、非住聚會、非合聚會得;道從精勤,非懈怠得;道從正念,非邪念得;道從定意,非亂意得;道從智慧,非愚癡得;道從不戲、樂不戲、行不戲,非戲、非樂戲、非行戲得。(MA.74)

對守護根門者來說,看表演是刺。(AN.10.72)

習一切世間不可樂想,習死想,……。(MA.113)

不知他心如真者,當以二事求解如來:一者眼知色,二者耳聞聲。(MA.186)

當作自洲而自依,當作法洲而法依,當作不異洲、不異依。(SA.638…)

那被這樣稱為心、意、識的,日以繼夜依一個生起,依另一個被滅。(SN.12.61)

世間五事最不可得,云何為五?應喪之物欲使不喪者,此不可得,滅盡之法欲使不盡者,此不可得,夫老之法欲使不老者,此不可得,夫病之法欲使不病者,此不可得也,夫死之法欲使不死者,此不可得。(AA.34.6)

在導致出生的諸行上尋歡;……造作導致出生的諸行;……跌落出生的斷崖;……我說:『他們不從苦被釋放。』(SN.56.42)

人能受法,能行法者,斯乃名曰供養如來。(DA.2)

雖誦千章,不義何益?不如一句,聞可得道。(AA.31.11)

若欲禮佛者,及諸最勝者,陰持入諸種,皆悉觀無常。……若欲禮佛者,過去及當來,說於現在中,當觀於空法。若欲禮佛者,過去及當來,現在及諸佛,當計於無我。……若欲禮佛者,當來及過去,當觀空無法,此名禮佛義。(AA.36.5)

若見緣起便見法(凡見緣起者則見法)。(MN.28)

心意清淨,豈當與梵行人共鬥諍乎?亦如此地,亦受淨,亦受不淨,亦如水,亦能使好物淨,亦能使不好物淨,彼水不作是念:我淨是、置是。……猶如熾火焚燒山野,不擇好醜,終無想念,……亦如掃箒,不擇好醜,皆能除之,終無想念。(AA.37.6)

戒律之法者,世俗常數,三昧成就者,亦是世俗常數,神足飛行者,亦是世俗常數,智慧成就者,此是第一之義。(AA.43.4)

善知世間上的名稱後,他會只以慣用語的程度說。(SN.1.25)

福德是下一個世間中,有生命者之所依。(SN.1.43…)

渴愛產生人,他的心到處跑,眾生進入輪迴,業是他的所趣處。(SN.1.57)

觸是一邊,觸集是第二邊,觸滅在中間,渴愛是裁縫師,因為渴愛縫紉那個個有的再生。(AN.6.61)

以渴愛為伴侶,人有長時間的輪迴,……渴愛是苦的起源,……。(AN.4.9)

世間被渴愛引導,渴愛拖著世間轉,渴愛是一切都受其控制的一法。(SN.1.63)

歡喜是世間的結,尋是它遊走的方法,以渴愛的捨棄,像這樣被稱為涅槃。(SN.1.64)

已生起痛苦者有歡喜,已生起歡喜者有痛苦,……(SN.2.18)。歡喜是苦的根。(MN.1)

觀看著這死亡的恐怖,期待寂靜者應該捨去世間的誘惑物。(SN.1.3…)

在自己最高利益的利益中,比忍耐更高的還沒被找到。……對已發怒者發怒回去,那樣對他只會更糟,不對已發怒者發怒回去,他打勝難勝利的戰鬥。(SN.11.4…)

比丘們!這個身體不是你們的,也不是其他人的,比丘們!這是舊業,應該被看作被造作的、被思所製造的、能被感受的。(SN.12.37)

凡意圖,凡計畫,凡有煩惱潛在趨勢者,則有那識存續的根據地;當有根據地時,就有識的依止處;當有那識的依止處與增長時,則有未來再生的誕生;當有未來再生的誕生,則生起未來的生、老、死、愁、悲、苦、憂、絕望,這樣是這整個苦蘊的集。(SN.12.38)

如果他感受樂受,他離繫地感受它;如果他感受苦受,他離繫地感受它;如果他感受不苦不樂受,他離繫地感受它。當他感受身體終了的感受時,他了知:『我感受身體終了的感受。』當感受生命終了的感受時,他了知:『我感受生命終了的感受。』他了知:『以身體的崩解,隨後生命耗盡,就在這裡,一切被感受的、不被歡喜的都將成為清涼,將只剩下遺骸。』……比丘們!這件事你們要信賴我,你們要信解,對此要無疑無惑,這就是苦的結束。(SN.12.51)

樂受應該被看作是如苦的,苦受應該被看作是如箭的,不苦不樂受應該被看作是如無常的。(SN.36.5)

這如何可得:『凡那被生的、存在的、有為的、敗壞之法都不要被破壞!』這是不可能的!(SN.47.14)

當保護自己時則保護他人;當保護他人時則保護自己。……以熟習、修習、多作[念住],這樣,當保護自己則保護他人。……以忍辱、不害、慈心、憐憫,這樣,當保護他人時則保護自己。『我將保護自己』,則念住應該被實行;……『我將保護他人』,則念住應該被實行。(SN.47.19)

阿難!被我教導的法沒內、外之分,阿難!如來的法沒有師傅留一手,……猶如衰老的貨車以包纏物交錯綑綁使之存續,同樣的,阿難!如來的身體的確以包纏物交錯綑綁使之存續。(SN.47.9)

應該正念、正知地等待[死的]時候到來,……在身上與樂受上住於隨觀無常、住於隨觀消散、住於隨觀離貪、住於隨觀滅、住於隨觀斷念(我的這樂受生起了,那是有緣的,非無緣的,緣於什麼呢?就緣於此身,但此身是無常的、有為的、緣所生的,而緣於無常的、有為的、緣所生的之身所生起的樂受,從哪裡有常的呢?)……那身與樂受的貪煩惱潛在趨勢被他捨斷。……在身上與苦受上住於隨觀無常、……那身與苦受的嫌惡煩惱潛在趨勢被他捨斷。……在身上與不苦不樂受上住於隨觀無常、……那身與不苦不樂受的無明煩惱潛在趨勢被他捨斷。如果他感受樂受,他已離繫地感受它;如果他感受苦受,他已離繫地感受它;如果他感受不苦不樂受,他已離繫地感受它。當他感受身體終了的感受時,他了知:『我感受身體終了的感受。』當他感受生命終了的感受時,他了知:『我感受生命終了的感受。』他了知:『以身體的崩解,隨後生命耗盡,就在這裡,一切被感受的、不被歡喜的都將成為清涼。』 (SN.36.7)

親愛的先生!尊者為死法,如果尊者對妻兒作掛慮,也將死;如果尊者對妻兒不作掛慮,也將死,請尊者捨斷對你妻兒的掛慮,那就好了!(SN.55.54)

盲龜浮木,雖復差違,或復相得,愚癡凡夫漂流五趣,暫復人身,甚難於彼。(SA.406)

『自己是未調御、未受訓練、未般涅槃者而將使其他人調御、訓練、般涅槃。』這是不可能的。(MN.8, MA.91)

當他被樂受接觸時,不成為樂的貪著者而不來到樂的貪著狀態。……當他被苦受接觸時,不悲傷、不疲累、不悲泣、不搥胸號哭,不來到迷亂,……他的這已生起的樂受以身的已修習狀態而不持續遍取心,已生起的苦受以心的已修習狀態而不持續遍取心,……(MN.36)

凡感受任何受:或樂、或苦、或不苦不樂,他在那些受上住於隨觀無常、住於隨觀離貪、住於隨觀滅、住於隨觀斷念。(MN.37)

在樂受中貪煩惱潛在趨勢應該被捨斷,在苦受中嫌惡煩惱潛在趨勢應該被捨斷,在不苦不樂受中無明煩惱潛在趨勢應該被捨斷。(MN.44)

觀興衰法,……以正盡苦。修惡露令斷欲、修慈令斷恚、修息出息入令斷亂念、修無常想令斷我慢。(MA.56)

當修習慈之修習時,凡惡意都將被捨斷。……當修習悲之修習時,凡加害都將被捨斷。……當修習喜悅之修習時,凡不樂都將被捨斷。……當修習平靜之修習時,凡嫌惡都將被捨斷。……當修習不淨之修習時,凡貪都將被捨斷。……當修習無常想之修習時,凡我慢都將被捨斷。(MN.62)

由於失念而生起隨順於結的惡不善憶念與意向,比丘們!念的生起[或]緩慢,但[一生起,]那時,就急速地捨斷、驅離、剷除、使之走到不存在。(SN.35.244…)

沒有任何在家人未捨斷家的結後,以身體的崩解而得到苦的結束。(MN.71)

世間是不堅固的,它被帶走(走向衰老)。……世間無庇護所、無保護者(分攤病苦)。……世間是無所有的,應該走向捨斷一切(死時財富帶不走)。……世間是不足的、不滿足的、渴愛的奴隸(權財不滿足)。(MN.82)

應該不隨過去的而行,應該不期待未來的,凡過去的已被捨,未來的未到達。凡現在已生起的法,處處洞察,不能被征服、不能被動搖,智者應該使之增強。只有今天應該作的熱心,誰能知明天[是否]死亡?因為與死神大軍,確實沒有契約。這樣熱心的住者,日夜不懈怠地,寂靜的牟尼說:他確實是『賢善一夜者』。(MN.131)

當不被生時,怎將衰老?當不衰老時,怎將死去?當不死去時,怎將動搖?當不動搖時,怎將熱望?(MN.140)

如果他人不稱讚我、不稱讚法、不稱讚僧團,在那裡,如果你們被激怒或不滿,你們因此會有障礙。……如果他人稱讚我、稱讚法、稱讚僧團,在那裡,如果你們有歡喜、高興、浮揚,你們因此會有障礙。(DN.1)

陛下!與一切所愛的、合意的分離、別離,陛下!你死時不要有期待,死時有期待是苦的,死時有期待是應該被呵責的。……陛下!在這裡,請你對生命捨斷欲,請你不要作期待。(DN.17)

在出生者中法是最上的,當生與來世[都是]。……這是如來的同義語:『法身』、『梵身』、『成法者』、『成梵者』。(DN.27)

五種使解脫成熟的想:無常想、於無常上苦想、於苦上無我想、捨斷想、離貪想。……六種洞察分之想:無常想、於無常上苦想、於苦上無我想、捨斷想、離貪想、滅想。(DN.33)

如果他是多聞者,在戒上未安定者,他們以戒呵責他,他的所聞不會成功。(AN.4.6)

對吃的、喝的、嚼的、品嘗的來說,大小便,這是它的結果。……對可愛的來說,以變易、變異而生起愁、悲、苦、憂、絕望,這是它的結果。……對致力於不淨相實踐者來說,確立對淨相的厭逆性,這是它的結果。……對在六觸處上住於無常隨觀者來說,確立對觸的厭逆性,這是它的結果。……對在五取蘊上住於生滅隨觀者來說,確立對取的厭逆性,這是它的結果。(AN.5.30)

如蓮花,在水中生長,不被水染污,[保持]淨香的與悅意的。在世間的善生者也一樣,佛住於世間,不被世間染污,如蓮花之於水。已燃燒的大火,無燃料而被平息,當行被平息時,被稱為『已寂滅』。 (AN.6.43)

如燈火之熄滅,那是心的解脫。 (AN.7.3……)

有這七種財不與火、水、國王、盜賊、不可愛的繼承者們共通,哪七個呢?信財、戒財、慚財、愧財、所聞財、施捨財、慧財。 (AN.7.7…)…

不應該作的買賣:刀的買賣、眾生的買賣、肉的買賣、酒的買賣、毒物的買賣。 (AN.5.177……)

在聖者之律中,這是哭泣,即:歌唱;……在聖者之律中,這是瘋狂,即:跳舞……。(AN.3.108)

聖弟子回憶如來:『像這樣,那世尊是阿羅漢、遍正覺者、明與行具足者、善逝、世間知者、被調伏人的無上調御者、人天之師、佛陀、世尊。』……聖弟子回憶法:『法是被世尊善說的、直接可見的、即時的、請你來見的、能引導的、智者應該自己經驗的。』……聖弟子回憶僧團:『世尊的弟子僧團是依善而行者,世尊的弟子僧團是依正直而行者,世尊的弟子僧團是依真理而行者,世尊的弟子僧團是如法而行者,即:四雙之人、八輩之士,這世尊的弟子僧團應該被奉獻、應該被供奉、應該被供養、應該被合掌,為世間的無上福田。』(AN.3.71)

以戒淨故,得心淨;以心淨故,得見淨;以見淨故,得疑蓋淨;以疑蓋淨故,得道非道知見淨;以道非道知見淨故,得道跡知見淨;以道跡知見淨故,得道跡斷智淨;以道跡斷智淨故,世尊施設無餘涅槃。(MA.9)

因持戒便得不悔;因不悔便得歡悅;因歡悅便得喜;因喜便得止;因止便得樂;因樂便得定。阿難!多聞聖弟子因定便得見如實、知如真;因見如實、知如真便得厭;因厭便得無欲;因無欲便得解脫;因解脫便知解脫:……(MA.42)

他聞法後,於如來處獲得信,出家,具備這聖戒蘊(戒具足),具備這聖根自制(守護根門),具備這聖正念與正知,具備這聖知足,在獨居的住處盤腿坐下,挺直身體,建立起面前的念,捨斷五蓋。當他看見自己五蓋已被捨斷時,欣悅被生起;當歡悅時,則喜被生;當意喜時,則身寧靜;身已寧靜者,則感受樂;心樂者,則入定:初禪、第二禪、第三禪、第四禪。當那個心是這樣入定的、遍淨的、淨化的、無穢的、離染污的、可塑的、堪任的、住立的、到達不動的時,他使心轉向智與見,他這麼了知:『我的這身體是色與四大之物、父母所生、米粥所積聚、無常所削減、磨滅、破壞、分散之法,又,我的這個識在這裡依存,在這裡被結縛。』他使心轉向創造意生身,使心轉向各種神通智,使心轉向天耳智,使心轉向他心智,使心轉向許多前世住處之回憶(宿命智),使心轉向眾生死亡與往生之智(天眼智),使心轉向煩惱之滅盡智。(DN.2) 五法對治惡念①念異善相應相取代②觀念惡患如惡穢③不念如閉目身避④以思行漸減其念如急→徐→住→坐→臥漸息身麤行⑤扣齒以心修心(以心抑止壓迫破壞心)如力士捉羸人(MA.101)